本文摘要:摘要:裝配式建筑工程成本有效控制是施工企業向前發展必須解決的問題。通過對以往文獻的梳理和調查問卷建立了環境因素、管理因素、技術因素、組織因素、經濟因素五維度指標體系,采用了結構方程模型(SEM)對某企業的工程成本控制績效進行了客觀評價,給出了該
摘要:裝配式建筑工程成本有效控制是施工企業向前發展必須解決的問題。通過對以往文獻的梳理和調查問卷建立了環境因素、管理因素、技術因素、組織因素、經濟因素五維度指標體系,采用了結構方程模型(SEM)對某企業的工程成本控制績效進行了客觀評價,給出了該企業成本控制的具體建議,最后證明了該模型評價是準確且有效的,對建筑企業成本績效的預測和控制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結構方程模型(SEM);裝配式建筑;工程成本績效;施工企業
建筑方向投稿刊物:《建筑與預算》是由遼寧省建設工程造價管理總站與遼寧省建設工程造價管理協會主辦,全國公開出版發行的建設經濟管理類專業技術刊物。連續多年被評為全國建設工程造價管理類優秀期刊。
0引言
我國現階段的建筑工程以現澆式建筑為主,建造過程中需要大量的施工勞動力,現場工種較多,交叉作業,管理混亂;分散式施工促使建筑材料浪費大、產生的建筑垃圾較多,揚塵明顯;現澆施工產生較大的噪音污染,對周邊的生態和居民生活環境產生較大不利影響[1]。隨著我國勞動力年齡結構老化,愿意從事建筑行業的勞動力減少,導致勞動力成本的不斷上漲,這種以粗獷型建造過程為基礎的現澆式施工生產模式,正漸漸不適應當前集約化社會的發展形勢[2]。
針對以上局勢,我國裝配式建筑的起步與發展正在逐步解決這些問題,裝配式建筑是指大量的建筑構配件由企業生產車間加工完成,繼而養護,再將養護合格的部品構配件運輸到施工現場,現場采用機械化設備和可靠的安裝方式將各PC(PrecastConcrete)構件組裝起來,使之成為符合建筑功能要求的建筑物。
裝配式建筑對各方要求較高,尤其是成本不容易控制,根據中建設計集團的數據顯示,裝配率為50%,建筑高度33層的住宅,造價為2100元/m2,比傳統現澆工程造價增加300元/m2。所以工程成本問題就會抑制裝配式建筑的可持續發展,工程成本能否有效控制成為了裝配式建筑可持續發展的關鍵[3]。
1文獻綜述及評價指標的確定
王爽、王春艷等認為PC構件及安裝一項,是造成裝配式建筑比傳統現澆建筑造價偏高的關鍵因素之一[4]。而合理布置PC生產企業,有效控制構件制作現場與施工現場的運輸距離和運輸方式是對裝配式建筑成本控制的有效途徑[5]。李麗紅等通過裝配式建筑工程與現澆建筑工程成本對比分析,用定量方法與定性化方法評價裝配式建筑工程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和待改進之處[6]。
文獻[7]提出了縮短工期控制進度,可以有助于控制工程成本。有作者從分析影響建筑企業成本管理的內部環境因素出發,認為工期與工程質量對建筑工程成本有影響[8],F有的文獻對傳統現澆建筑工程成本定性分析較多,大多從設計變更,監管力度,管理制度等方面對成本提出控制措施[9-10],對裝配式建筑工程成本控制研究的較少,研究成本控制的也只是進行定性分析,定量模型的應用卻很少。
筆者將根據實例確定的裝配式建筑工程成本控制影響因素建立結構方程模型(SEM)對企業的成本控制績效進行評估,以期望得出能為施工企業有效控制工程成本的相關理論。本文以XX企業裝配式建筑工程項目為例進行問卷調查,根據文獻總結并且訪談了相關研究方向的專家和有豐富實踐經驗的項目經理,對問卷結構、問項措辭及填寫難度等進行討論研究之后形成了相應的問卷,問卷計分方式全部采用里克特7級量表計分,從很不重要到非常重要分別給予1~7分。
以從事建筑相關行業人員為調查對象,實地發放問卷400份,回收294份,有效問卷220份,問卷有效率約為74.8%。樣本中男性168人,女性52人,分別占76.4%,23.6%,基本符合施工企業的男女分配比例。根據文獻綜述和訪談結果提煉出影響裝配式建筑工程成本控制績效的五維因素:環境因素,管理因素,技術因素,組織因素,經濟因素,每個因素都包含多個二級指標。
2初步分析
2.1信度分析
利用SPSS20.0對有效數據對模型進行檢驗,調查問卷數據經軟件分析,所有因子的Cronbach’sα值都在0.7以上,說明問卷具有較好的信度,數據比較可靠。所有因子的KMO值都在0.65以上,Bartlett球形檢驗的χ2統計值的顯著性概率均小于0.01,表明數據具有相關性,此數據可以作為該企業的工程項目成本控制評估依據。
2.2測量模型與結構模型
本文的SEM包括2個模型:測量模型與結構模型。測量模型分析主要是分別針對這五個因素,驗證每個因素如何被相對應的線性指標所測量,對每個因素都要進行擬合與修正,待5個指標因素擬合指數檢驗合格后都達到標準后,然后進行結構模型分析,再重新進行擬合與修正,直到模型適配。
3模型檢驗與分析
利用AMOS軟件建立企業的裝配式建筑工程成本控制評估路徑模型,將數據導入進行計算,對模型中的因子系數進行估計[11]。
3.1模型擬合與修正
通過測量模型階段的分析后,建立結構方程模型進行適配度檢驗,再次需要對模型進行適配擬合度檢驗,通過模型整體適配度指標加以衡量。經模型擬合后,模型適配指標較為理想。
結果表明,多項擬合指數均符合要求,說明模型合理,達到適配要求。說明該企業的工程成本控制受管理因素影響最大,其次是環境因素和組織因素,接著是技術因素,最后是經濟因素。這與傳統因素對工程成本的影響程度排序不同,傳統現澆建筑工程中管理因素和技術因素對工程成本的影響是非常大的,然而本實例中裝配式建筑工程成本管理因素、環境因素和組織因素對工程成本的影響是比較明顯的,管理因素和組織因素的較大影響容易理解,環境因素產生的較大影響不易被發現。
裝配式建筑工程實施過程工期較短,受不確定性影響因素非常大,環境因素就屬于不確定性因素,因此環境因素對裝配式建筑工程成本影響較大。環境因素中各指標的系數分別為0.76,0.74,0.74,表明自然氣候條件對裝配式建筑工程成本控制的影響較大,施工場地內作業條件和施工現場辦公生活條件對企業裝配式工程成本控制的影響差別不大。自然氣候條件包括風、降水、霧霾等,裝配式建筑在施工過程中遇到大風、降水、霧霾等自然條件就只能停止施工,以免發生安全事故,這就使得大型機械設備窩工,而租賃的或是自有的塔吊等大型吊裝機械窩工費用很高,這就對工程成本控制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管理因素中各個指標的系數分別為0.67,0.79,0.76,0.73,0.75,這表明預制配件存儲運輸對裝配式建筑工程成本控制的影響非常大,預制配件的材料選擇影響最輕。管理因素主要是是對裝配式建筑工程預制配件的存儲運輸、材料選擇、安裝設備選擇的管理,施工企業在與預制配件加工生產企業合作的過程中,一定要對預制配件運輸過程中的運輸存儲方式以及構件損壞的責任由誰承擔談判清楚,明確合同,加強合同管理。
預制配件是裝配式建筑的主要部品,如果這一環節出現成本提升,整個裝配式建筑成本絕對居高不下,所以這一環節的有效控制對整個裝配式建筑工程成本的高低具有決定性的作用。技術因素中各個指標的系數分別為0.72,0.69,0.63,0.70,裝配式建筑工程實施過程中,現場吊裝施工水平對裝配式建筑工程成本影響較大,裝配式建筑的預制率影響較小。在對預制配件吊裝的過程中對于精確度的要求是比較嚴格的,即使是出現幾厘米的偏差,都會產生對接安裝不上的現象,就要進行二次吊裝,這樣就會增加時間、增加費用,為了減少二次吊裝,裝配機械設備的吊裝水平就顯得格外重要了。
組織因素中各個指標的系數分別為0.71,0.64,0.62,0.71,0.67,表明現場管理人員之間的配合和現場施工機械合理調度對裝配式建筑工程成本控制影響較大,二者影響程度幾乎相同,而管理與作業人員之間的協調則影響最小。裝配式建筑施工過程中,管理人員之間的信息交流與配合一定要及時準確,現場施工機械幾乎都是大型機械設備,合理的調度會事半功倍,不合理的調度會使得費用大幅提升。
經濟因素中各指標的系數分別為0.70,0.65,0.68,表明對企業裝配式建筑工程成本控制影響,資金使用計劃比較重要,索賠、變更、簽證對成本控制績效影響較小。因為裝配式建筑前期準備工作特別重要,一旦計劃性工作做的不完善,就會導致后期大量的返工,這對成本控制是不利的,所以后期變更、簽證工作應該減少。
4總結
通過探究裝配式建筑工程成本控制績效的影響因素構成,分析了某個企業的裝配式建筑工程成本控制績效的相關數據,不僅證實了裝配式建筑工程成本控制影響因素包含環境因素、管理因素、技術因素、組織因素、經濟因素,而且還發現這5類因素分別對成本的影響程度以及5類因素總體對成本控制影響的績效。
這個施工企業對裝配式建筑工程成本控制剛剛處于中等水平,還有很大的降低成本空間,我國的裝配式建筑剛剛起步,對于工程成本控制還處于低水平,施工企業應主要從以下幾點著手改善:(1)在管理措施上,從PC構件組成材料的選擇到PC構件吊裝安裝進行全過程的管理,步步精細化,做好每一步的銜接工作。(2)在環境措施上,施工前和施工過程中要實時對天氣情況進行跟蹤,避免出現窩工情況。
(3)在組織措施上,做好管理人員、作業人員、機械的相互協調配合,使資源配置效益最大化。(4)在技術措施上,調整大型機械設備自動化性能,使其數字化性能達到最優,安裝過程中位置更加精確;PC構件與現澆部分的連接要一次性做好,避免影響工程質量和安全。(5)在經濟措施上,做好資金使用計劃,將資金平衡合理使用;做好偏差分析與預測,為已經完成的工作作總結,為未來施工做好基礎性準備工作。
根據模型的運算結果可知,本文基于結構方程模型建立的建筑工程項目成本控制績效評估模型是有效和準確的,運用該模型可以判斷出裝配式建筑工程項目成本控制的績效水平所屬等級。通過分析裝配式建筑企業以前對類似項目各階段工作實施情況,運用該模型可以對建筑企業目前項目成本控制的績效水平所屬等級做出判斷,預先分析出項目成本目標偏離的可能性,從影響因素出發尋找原因,從而可以采取事前控制,制定相應的預防措施,能夠有效預測和控制裝配式建筑成本,提高裝配式建筑企業成本控制的績效水平。
參考文獻
[1]李濱.我國預制裝配式建筑的現狀與發展[J].中國科技信息,2014(7):114-115.
[2]吳水根,郭睿,劉勻.建筑工業化與勞動力成本的關聯分析[J].建筑經濟與管理,2013,35(2):172-175.
[3]齊寶庫,張陽.裝配式建筑發展瓶頸與對策研究[J].沈陽建筑大學學報,2015,17(2):156-159.
[4]王爽,王春艷.裝配式建筑與傳統現澆建筑造價對比淺析[J].建筑與預算,2014(7):26-29.
[5]萬連建.裝配式建筑成本控制途徑研究[J].建設經濟,2015,43(23):222-223.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jzlw/21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