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要:隨著我國老齡化的不斷加劇與老年人群患病率的不斷攀升,我國老年醫院的建設已成為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如何建設環境優美的老年醫院,需要處理好各個環境組成部分的關系。醫院空間環境是醫院環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色彩又是醫院環境非常重要的構
摘要:隨著我國老齡化的不斷加劇與老年人群患病率的不斷攀升,我國老年醫院的建設已成為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如何建設環境優美的老年醫院,需要處理好各個環境組成部分的關系。醫院空間環境是醫院環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色彩又是醫院環境非常重要的構成要素。如何更好的滿足老年人的健康與對色彩的心理需求,打造一個空間色彩合理豐富的醫療環境,本文進行了一些探討。
關鍵詞:老年醫院;建筑;空間;色彩;設計;探析
1、老年人心理特點與空間環境色彩的關系
人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的生理結構會發生變化,視覺、聽覺、味覺、觸覺和嗅覺是人類的五種重要的感知系統,對于老年人來說,隨著年齡的不斷增大,視覺系統和聽覺系統首先出現衰退。老年人個體身體機能和生理狀態的不同,還存在個體差異,因此在進行設計時,除了要注重視覺和聽覺兩方面感知系統的衰退,還需要在建筑內重要設施或部位通過不同的信息渠道提醒老人,維護老年人的尊嚴,確保老年人安全。
同時視力衰退,瞳孔會逐漸縮小,形成老花眼。老年人看東西會很模糊,眼睛也時常會感到疲勞,所以老年人應避免處在高亮度的環境下以免產生眩暈,但同時也需要足夠的亮度才能分辨出顏色。
因此,我們在設計時一定要注意老年人的身理和心理特點,為適應老年人身理特點,應該要適當對老年醫院的建筑空間和色彩設計進行一些調整,以更好的適應老年人的需要。為了使老年人感到舒適、溫馨,在其空間和環境設計時不僅僅要精心營造一個適老化的空間,還要注重色彩搭配,最好還要充分考慮不同空間需求和色彩特點來進行針對性設計。
老年醫院建筑空間設計
基于老年人的特點,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設計和思考:
2.1綜合設計層面
首先考慮場地周邊環境以及場地的布局特點進行分析,從而優化建筑布局和朝向以及建筑門窗朝向和布局,實現最佳的光熱比,良好的自然采光和通風對老年人疾病康復,身體健康以及醫護人員的工作效率的提高都有很多積極的作用。盡可能多的利用自然光代替人工照明,利用被動式太陽能技術減少寒冷冬天的采暖能耗,被動式遮陽技術減少夏季制冷能耗,利用地熱能,太陽能等滿足熱水供應,結合建筑朝向、造型和建筑布局用最低的成本為老年人提供最舒適的環境。
2.2充分利用自然采光
方案初期對建筑造型和輪廓加以設計,在滿足規劃要求的前提下,盡可能減小建筑縱深,讓室內空間盡可能大的靠近窗戶,并通過設計采光井、前廳、天窗、高側窗等實現建筑內部采光需求。并通過設計光電傳感器等智能化設施調節室內光線。
老年醫院內,入住的老年人大多行動不便,因此日光是老年人使用空間的主要需求。同時需要考慮老年人、服務人員以及公共活動區域的不同使用需求的照明需求。明確使用空間,將最適宜的空間布置在建筑外圍,因此需要在設計規劃和空間類型布置方面充分考慮。
1)老年人居室設計
居室是老年人日常生活停留時間最長的空間,需要有良好的景觀視野和充足的日照,應該要滿足老年人的健康條件和自身需要,進行調節。
2)診斷與治療空間
在設計中一般情況下,受到走道距離、毗鄰環境等的影響,我們會將這類空間設置在樓面的中心位置,因此這類空間就無法享受到日照和景觀,在養老建筑中,充分考慮老年人的心理以及康復需求,我們可以將這類空間設置在建筑的外圍,并不影響其使用的靈活性。
3)護理站、會議等工作人員辦公區域
良好的采光能夠促進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因此可以考慮將工作區域設置在建筑外圍,可以實現自然采光的位置,從而減少電燈和制冷的能耗。會議室作為一個在短時間內人員密集的場所,一般不會設置在建筑外圍,如果將其設置在建筑外圍,除了太陽輻射熱的積累還有室內人員的熱負荷,導致在使用期間增加了空調運行成本,因此一般將會議室設置在建筑的北面或者內側,避免與東西南側的墻壁相連,保證其它使用頻率高的,有需要的房間更好的利用日光。
4)公共空間
公共空間是老年人日常生活聚集的地方,一般采用高吊頂和設置大型的高窗來實現采光和節能。公共空間一般最好是設置在建筑外圍,最好是南北向布置,并有良好的視野和景觀。
2.3像家一樣的居住環境
老年醫院設計中,要注重對老年人的權利和尊嚴的維護,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建立老年人舒適的醫療環境體驗尤為重要。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家庭化生活方式的維護、自我價值尊嚴的維護、獨立性的維護、社交活動的促進。為老年人營造家的感覺,避免出現賓館式、醫院式的養老。讓空間像家一樣溫暖、親切,有自然光照,并可以看到戶外的景色。
2)使用非反射性的裝飾材料為老年人營造一個溫暖、安心的居住環境,注意色彩的選擇,避免使老年人產生迷惑或刺激。
3)為老年人提供豐富的公共活動空間,以及戶外活動花園,鼓勵老年人參與公共活動,以及走入戶外。
4)尊重老年人的隱私,鼓勵老年人自主選擇和控制個人居住環境以及周邊環境,將老年人個性化的特點融入到老年醫院的設計中。通過使用老年人常用的家具、日歷、時鐘盡可能增強空間的辨識度。
5)提供高于一般居住建筑的照明水平。
2.4建立整潔與衛生的環境
對于在養老機構中居住的老年人來說,干凈整潔的環境衛生尤為重要。尤其對于半自理以上的老年人來說,可能有時候會偶爾失禁,房間可能會充斥著難聞的氣味。在進行設計時,可以通過以下措施加以控制。
1)老年人居室空間應該選擇合適耐用的室內裝修材料。
2)老年人居室一般都是組團布置,在組團內部或者是附近應設置足夠的,易達的衛生間。
3)清洗室,保潔室等的空間設置應該足夠,并且位置恰當。
4)居室內門框、衣櫥、桌椅等應選用表面易于清洗的材料,室內裝飾不應過度,不然容易造成裝修結合處或轉角處的清理困難。
5)保證室內自然通風,增強室內環境質量。
2.5環境導視設計
環境導視系統有助于老年人尊嚴的維護,避免老年人迷失方向。
1)充分利用建筑元素,色彩,圖案,紋理以及裝飾品,符號等標識,幫助老年人了解自己的居住地,想去的地方以及如何回到居住地。
2)通過遠距離可以看到的標識或者建筑物或者地標,藝術品以及包括綠植,魚缸等元素對老年人經常使用的空間進行標示。標識應該使用簡單的字體和與周圍空間鮮明的色彩對比。
3)對于老年人不能進入的空間,應該避免設置在突出的位置,不應設置明顯的門和通道。僅對老年人經常使用的空間進行標識。
2.6空間的可抵達性
空間需要考慮到部分使用拐杖、輪椅或者助行器的老年人的使用。
1)老年人使用空間的陳設、設施,居室內櫥柜、桌椅、窗戶等的使用,都應該考慮便于乘坐輪椅的老年人的使用。
2)在設施內部合適的位置都要加裝扶手。
3)盡可能使得同一樓層設置在同一水平面上,如有高差用坡道的形式解決。
2.7老年人安全問題的考慮
1)限制對老年人來說危險空間的可及性。
2)使用非反射性、防滑的地面材料,防止老年人滑倒。
3)出口處設置刷卡管理或安保人員,防止老年人自行離開。
4)設施內設置專門的空間,設置安保設施,保障老年人以及工作人員的生命財產安全。
2.8老年醫院的美學設計
1)盡可能多的利用自然光,天然材料。
2)合理使用藝術品以及裝飾構件。
3)注意色彩、比例和細節的設計與運用。
4)公共空間與開放空間盡可能做到明亮,開闊。
5)室內的設計應考慮更具家居感,讓老年人有歸屬感。
6)建筑設計應考慮與周圍環境和周邊建筑的關系,建筑外觀靈活,避免醫院式建筑。
2.9通過設計提高服務效率
盡量縮短空間之間的距離,提升護理人員的服務效率,便于工作人員對老年人的看護。通過輔助空間的設計與布局,提高空間使用效率,相鄰的功能空間可以進行共享設計,合理利用多功能空間。
3、老年醫院建筑色彩設計
老年人大都喜靜,偏愛回憶往事,性情穩定,具有很濃的懷舊思想,在色彩上追求沉穩凝重的風格,偏好柔和、淡雅的顏色。使用溫暖、人性化、貼近自然的建筑材料代替單調乏味的白色、光亮的墻面,不但能拉近老年人在心理上和大自然的距離,也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他們長期呆在病房內而產生的煩躁感。鮮明的色彩環境是很容易彌補老人感官機能受損的一種方法,在空間出現變化的地方,建議多使用黃色、橙色和紅色,因為這些顏色是最容易被察覺到的。
在我們進行老年醫院景觀空間環境設計時,我們要注意以下幾點:
(1)色彩應以淡雅穩重為主,不宜過于強烈或冷艷,避免較大面積的使用鮮艷的紅色和黃色等。應選用一些自然而樸素、優雅而安謐的色調。如米色、淺灰、淺藍、深綠、深褐色等。
(2)在色彩使用上要避免單調,增加一些變化,適當的增添一些色彩,要表現出親近祥和的意境;防止大面積暗顏色的出現,以免有沉悶的感覺。
(3)在景觀環境中一些空間出現變化的地方,建議多使用黃色、紅色與橙色。
(4)在顏色使用上,大膽地采用紅綠藍等色系,用米色、淡黃色等暖色調代替白色,可以為老人們創造溫馨的環境。
(5)在色彩飽和度方面,可以考慮選擇相對較高的色彩。有些比較強烈的對比對老年人的視力有著積極的影響。
建筑工程師論文范例:綠色建筑方案設計思路
5、結論與展望
空間和色彩作為老年醫院建筑設計中關鍵的設計要素,在老年醫院建筑的整體設計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它不僅影響老年人的使用,同時還可以調節氣氛,對老年人的心理造成潛移默化地影響,本文主要針對老年醫院的建筑內部的空間和色彩設計提出了一些策略和方法,希望能夠拋磚引玉,大家一起來促進我國老年醫院建筑設計的發展,滿足更多老年人的剛性需求。
參考文獻:
[1]凌云.陳崢在建老年醫院的路上[J].中國醫院建筑與裝備,2011(8)
[2]高悅.關注老年醫院建設的4個問題[J].中國醫院建筑與裝備,2011(7)
[3]高悅,凌云.醫院管理者談老年醫院建設[J].中國醫院建筑與裝備,2011(7)
作者:陳國平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jzlw/23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