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實施物資集約化管理是國家電網公司集團化運作、集約化發展的要求,也是電網為實現一特四大戰略,推進兩個轉變,落實四化工作,實現跨越式發展的迫切需要。轉變管理模式是現代物流發展的前提,管理辦法和規章制度是現代物流發展的保障,而國家對電網工程建設
實施“物資集約化管理”是國家電網公司“集團化運作、集約化發展”的要求,也是電網為實現“一特四大”戰略,推進“兩個轉變”,落實“四化”工作,實現跨越式發展的迫切需要。轉變管理模式是現代物流發展的前提,管理辦法和規章制度是現代物流發展的保障,而國家對電網工程建設投入是現代物流新一輪的制高點。強化集中管理,全面提升物資管理水平,為建設統一堅強智能電網,推動公司又好又快發展服務。
《四川電力技術》(雙月刊)創刊于1978年,由四川省電機工程學會和四川電力試驗研究院聯合主辦。期刊重點是圍繞電力工業發展中亟待解決的問題,緊跟國內外電力科技前沿,反映最新科研成果和技術革新。期刊入編《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網入網期刊》、《中國期刊網入編期刊》、《北極星》網站等。
摘要:近些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與深化,電力企業的物流管理也被納入了市場化的范疇,進行著一系列適應市場與競爭的改革。而電力企業的物流管理作為企業價值鏈中的一個重要的環節,對企業的運營成本有著重大的影響。
關鍵詞:電力 集約化 物流管理
0 引言
在電力物資集約化物流管理中,運用現代化的物流管理方法與手段,降低物流運營成本,提高電力企業的物流管理水平,是保證電力企業快速發展的關鍵,也是提高電力企業總體運營效益的重要途徑。
1 電力物資集約化管理
實施物資集約化管理是國家電網公司轉變發展方式,深化集團化運作的戰略舉措;是規范物資管理,全面提高物資管理水平的重大變革;是國家電網對公司發展內外部形勢科學分析的基礎上做出的重要決策。
2009年以來,國家電網公司深入分析內外形勢,科學決策,全面部署了加快建設堅強統一電網,大力深化集團化運作,加強人財物集約化管理的重要任務。物資作為企業的核心資源之一,物資管理面臨著新形勢、新任務和新要求。進一步深化物資集約化管理,按照統籌集約的原則轉變物資管理模式,按照統一高效的原則再造業務流程,加快創新與建設堅強智能電網要求相協調、與深入推進集團化運作要求相適應的集中采購模式,全面提升物資集約化管理水平,是當前一項十分重要而緊迫的任務。
2 電力物流配送方式改革的必要性
電力企業的生產特點決定了其物流主要是采購和物流物流,物流作業活動主要是原材料及零配件的送達運輸和備品配件的庫存管理,及根據生產進度要求進行的物資配送物流,以保證生產連續進行。一般來說,大型火電廠的設備和材料成本占到基建總投資的70%左右,而燃料成本、設備維修成本及備品配件的儲備成本占發電成本的近70%,由此看來,為適應經濟發展和市場競爭的需要,電網公司這樣的電力公司發展現代物流已經刻不容緩。
3 電力物資集約化物流管理現狀
3.1物流意識淡薄,物流人才匱乏
電力企業物流專業人才的匱乏在一定程度上和目前社會普遍對物流行業不重視有關系外,其根本原因是電力企業對物流“第三利潤源泉”的效益潛力認識不足,對電力企業物流重視不夠,存在偏見。沒有把企業物流視作優化生產過程、強化市場經營的關鍵,發展企業物流缺乏現代物流理念。正是因為高層管理決策人員不重視,電力企業物流從業人員無論從人員結構、知識水平、業務能力、綜合素質等方面均低于整個電力企業的相應平均水平,造成物流隊伍專業人才嚴重缺乏。
3.2物流服務信息化程度低,物流控制手段落后
物流信息反饋缺乏及時性、準確性、全面性物流的特征決定了物流與信息流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可以說實現物流管理現代化的前提條件是管理信息化。目前許多電力企業建立的信息系統尚處于初步的、業務型的、分散的計算機管理階段,網絡功能不強,信息管理層次多,管理系統不一致,造成信息交流不暢,資源不能共享,不能保證信息的及時性準確性和靈活性。這種“滯后的”物流控制現狀,往往使企業對環境變化反映“遲鈍”,企業的物流系統功能不能正常發揮。
3.3電力企業物流成本核算體制不健全導致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生產浪費嚴重
由于電力企業有其獨特性,即電網運行安全生產責任重大,電力企業看重社會效益更甚于經濟效益。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電網物流企業對生產成本重視不夠,造成唯社會效益的觀點。面臨電網改革,電力企業的逐步市場化必須迫使電網企業在關注社會效益的同時也必須兼顧經濟效益。
4加強物資管理支撐能力建設
4.1完善物資管理體制機制和運行機制
完善‚兩級物資管理,三級物流服務‛體制下省、市、縣公司組織架構,優化物資管理體系,完善人員編制、明確職責分工,健全組織功能。完善運行機制,健全物資管理標準和工作標準體系,整合優化業務流程,確保管控與執行順暢。建立物資管理風險防范體系,健全物資管理績效體系,提升管控水平。
4.2完善標準化建設
及時補充修訂采購標準,實現采購標準結構化、數據化管理,采購標準覆蓋率95%,標準化率98%。健全標準應用協同機制,實現全員參與、全過程管控。深化編制重要設備組部件的采購標準,研究加強對二級物流商的管理策略,提升設備質量,突出需求導向作用。
4.3推進信息化系統協同建設
實現物資信息一本帳。建立和完善全面集成、內外網協同互補、相輔相成的強大物資管理信息系統。內網部署以ERP為主,外網部署以電子商務平臺為主,實現多種尋源采購方式、物流商協同與績效管理、合同管理、網上評標、實時在線監控等功能,使全公司的采購行為‚流程統一、操作公開、過程受控、全程在案、永久追溯‛。加強物料、物流商和專家主數據的統一管理。強化統計分析,發揮輔助決策功能。完善物資管理信息服務平臺,提升實用化功能。
4.4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加大人才引進和交流力度,加快人員配置到位,逐步解決結構性缺員問題。加大人才培訓和培養力度,建立長效機制。加強專家隊伍管理,加強物資系統企業文化建設。引入競爭機制和激勵約束機制,開展績效考核。完善內控機制,增強廉潔自律意識、法律法規意識和社會責任意識。提高物資隊伍綜合素質。
5 打造精準高效的物流鏈管理體系
5.1加強需求計劃管理
健全全面物資計劃運行機制,實現物資計劃與綜合計劃、財務預算計劃的協同,提高計劃的前瞻性、準確性和及時性。計劃準確率99%;全面計劃覆蓋率95%。運用分類管理方式,以電網規劃、通用設計和通用設備為基礎,以信息化為手段,運用需求預測模型,開展物資需求計劃預測,形成年度和中長期物資需求規劃。建立以需求分析為導向的物資計劃管理模式,變按項目需求管理為物資分類預測與項目需求相結合的需求管理。根據物資分類特點,確定不同的物資物流模式。加強全面物資計劃管理,深化需求部門和物資部門雙向互動,加強物流鏈全過程統計分析,深化輔助決策功能。
5.2強化市場分析,實施物流戰略管理
加強市場情報收集和供需形勢研究,分析物流商成本控制因素,建立物流商成本計算分析模型,完善價格標桿體系。研究物流鏈上游原材料市場走向和技術發展趨勢,逐步由成品物流向成品與原材料組合物流的方式拓展,建立物流戰略管理模式,實現物流鏈整體效益優化。
5.3加強倉儲管理
建設以省公司中心庫、市、縣公司區域庫和中轉庫的倉儲網絡架構,結合我省地理特點,對現有倉儲網絡進行整合,統一倉庫設施標準,構建相配套的倉儲網絡。建立以SAP WM(倉庫管理)為中心,引入條形碼、射頻識別、移動終端等現代物流技術,實現倉庫作業管理的智能化、可視化、編碼標準化、管理精細化的系統建設目標,實現公司倉儲信息一本帳;統一公司庫存管理模式,統一制訂分層、分區、分類庫存定額標準,實現庫存儲備標準化,提高通用互換性,降低物資庫存,提高庫存物資周轉率;實行物資分類儲備策略,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建立聯盟化協議倉儲網絡,最大限度的降低資金占用;通過SAP WM和倉庫可視化系統,能夠實時監控各個倉庫的物資儲備狀態,記錄備份各個倉位的物資存放歷史信息以及移動信息。借助手持移動終端設備實現倉儲物資出入庫信息、存儲信息的在線采集,做到動態跟蹤各種物資的庫存狀態,并自動提供庫存預警信息和到貨提醒信息,通過對倉庫物資入庫、上架、下架、轉儲、出庫等各業務環節狀態的監控和實時記錄,優化倉儲庫存和采購策略,實現集中物資倉儲管理經濟效益最大化。
5.4推進配送管理
建立統一規劃的配送管理體系。建立健全三級配送網絡,增強物流配送能力,最大限度地及時響應基層物資需求。按照需求分類,實行分類配送管理模式。優化生產運行和辦公用品消耗類物資物流方式,研究推行集中配送,按照儲備定額及時補充庫存。建設配送調度系統,實現配送管理可視化。充分利用社會資源,整合多種配送方式,實現第三方配送、自有資源、物流商配送等多種資源的有效銜接。探索建立商業配送體系,實現配送運營社會化。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jzlw/9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