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森林病蟲害防治對保護森林資源,改善生態環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農業論文我國森林保護部門在森林病蟲害防治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但是在實際的森林病蟲害防治過程中還存在缺乏防治意識、防治機制不完善、防治資金投入不足等問題,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我國
森林病蟲害防治對保護森林資源,改善生態環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農業論文我國森林保護部門在森林病蟲害防治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但是在實際的森林病蟲害防治過程中還存在缺乏防治意識、防治機制不完善、防治資金投入不足等問題,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我國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順利開展。
《森林工程》是森林資源建設與保護、開發與利用中的非生物工程,是熔學術、技術、知識、信息于一爐,主一反映森林資源建設與保護、森工產品加工與利用、森工企業管理、森工技術、森林工程機械設備、森工土木建筑等方面的科技成果、科技動態、林業建設方針政策、生產管理與技術經驗、學術研究、技術革新與技術引進等內容。也適當反映國外的成熟經驗,它是我國當前唯一聯系國內外廣大森林工程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的專業期刊。
摘 要: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外來入侵種及新的危險性蟲害的種類不斷增加,已成為全球社會關注的一個熱點問題。近幾十年來我國森林病蟲害的發生面積呈日益加重態勢,已經成為嚴重影響我國林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對我國森林病蟲害發生的現狀及原因進行了分析,提出預防及監測的主要措施及對策,以期為我國森林病蟲害綜合治理提供借鑒參考。
關鍵詞:中國;森林病蟲害;防治與監測
前言
我國地域遼闊、領土面積廣大,地勢地形復雜,氣候多樣性,森林病蟲害發生極為嚴重,經濟損失巨大。森林病蟲害防治作為我國現代林業發展的基礎,國家減災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森林資源的保護,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雖然相關部門已經在森林病蟲害防治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防治技術手段和防治成效也不斷提高,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丞待解決,因此,做好森林病蟲害預報、預警與防治作業規劃,實時調查并掌握主要森林病蟲害的發生危害情況,以期科學制定宏觀防治策略,為我國森林病蟲害的防治監測方面提供借鑒。
1 我國森林病蟲害發生日趨嚴重的主要原因
1.1 森林病蟲害種類正在增加
我國森林面積分布廣泛,是一個森林病蟲害較為嚴重的國家,加上近年來全球環境不斷惡化,致使一些病蟲害種類急劇增多,其傳播速度較快,一旦發生大規模病蟲害很難進行救治,也是現階段森林病蟲害防治監測面臨的難題。
1.2 過度砍伐導致森林生態系統失去平衡
隨著林下經濟的大力發展,人們為了滿足日常生產生活發展的需要,濫砍濫伐,肆意大面積開采毀壞了原始森林,勢必會造成森林資源的枯竭,森林生態系統的生物多樣性減少,原有的森林生態系統的平衡被破壞,導致病蟲害的大面積發生及快速蔓延。
1.3 工作重視程度不夠,防治意識不強
雖然我國近年來對森林資源的重視程度不斷上升,但還存在著投入防治資金不足,缺乏全過程的科學管理和資金的合理配置,病蟲害防治意識淡薄等問題,只注重林業資源的開發利用,忽略了對森林資源的管理與養護,造林和管護嚴重脫節,存在“重造林輕保護”、“重防治輕預防”的思想,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不足,缺乏必要防治設備,整體抗災救災能力表現低下,致使一旦發生大面積災情,不能及時遏制住森林病蟲害的高發態勢。
1.4 預防為主的管理機制不健全
森林病蟲害防御機制是做好森林病蟲害防御的重要環節,但在實際上還存在著機制建設不健全、協調不合理等問題,防治效率低,幾十年來我國森林病蟲害的防治工作一直處于被動救災的狀態,往往是病蟲害暴發后再籌集資金救災,防災控災能力較差,把防治經費當做救災費,難以調動基層森防人員主動開展防治工作的積極性。
1.5 缺乏有效的監測預報手段
森林病蟲害監測預報工作基礎薄弱,不能及時、準確地監測預報病蟲害的發生發展動態。缺乏完善的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體系,部門之間缺乏協調,一旦發生病蟲害不能及時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導致蔓延范圍不斷擴大,最終造成更為嚴重的經濟損害。
1.6 技術水平落后,科技力量不足
基礎研究工作不夠,森林病蟲害防治手段的技術含量低、相對落后,缺乏自主獨立研發的產品,新技術和現有科研成果推廣力度不夠,導致防治工作效率較低,在害蟲沒有形成危害時缺少科學的干預方法,影響了防治水平的進一步提高,造成經濟損失,這也是我國森林病蟲害防治水平與國外相比有較大差距的根本原因。
2 我國森林病蟲害防治對策及建議
2.1 加強環保意識,樹立長期可持續發展的觀念
通過各種宣傳教育手段,使人們真正認識到保護森林資源的重要意義,認識到森林病蟲害的危害性,提高對森林病蟲害防治的認識高度,并能積極參與到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中來,樹立長期、可持續發展的觀念,提高防治效果,增強森林病蟲害防治的科學性。森林相關保護部門要建立自身災害預警機制建設,進一步預防森林病蟲害擴大化;還應加強森林病蟲害的檢疫工作,采取“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檢疫工作方針,掌握先進技術及防治策略,切實提高病蟲害防治水平。
2.2 加強監測預報,利用生物防治
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相應的監測預報,結合當地森林的氣候條件、林木發展狀況,對森林病蟲害發展趨勢進行預測,加大對森林病蟲害的宣傳工作,加強森林病蟲害防治監測預報,依靠科技及時準確掌握森林病蟲害發生的趨勢及動態監測,并結合當地林木資源狀況和氣象氣候等自然條件,根據病蟲害發生規律及特點,選擇最適宜的防治方法。未來應形成遙感(RS)和地理信息系統(GIS)技術一體化的病蟲害管理系統,以便能夠全面、準確、迅速的對森林病蟲害進行實時預報監測。
同時,森林主管部門還應該不斷科技創新,充分利用現代生物技術防治森林病蟲害,只在必要、應急情況下才可以使用化學農藥,還要盡最大可能選擇低毒性、對環境污染小的化學農藥。采用生物防治技術保證森林病蟲害的防治工作有效開展,能夠有效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維持了生態系統的動態平衡;還能起到長期、穩定的防治效果,未來將進一步加大推廣和應用。
2.3 增加對森林病蟲害防治的資金投入
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任重而道遠,因此政府職能部門首先要引起足夠重視,加強對這項工作的領導,爭取更多的資金投入,積極爭取有關森林病蟲害防治專項資金,還可以充分發揮社會群眾力量,多渠道籌集防治經費,只有在資金充足的前提下,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才能順利開展,建立一個多層次多渠道的防控體系,才能取得更好的防治效果,形成良性循環,才能有更多的資金源源不斷地投入到我國森林病蟲害防治監測工作中去。而基層一線林業工作人員也要發揮應盡職責,密切觀察森林病蟲害的發生,做到發現問題及時向上級匯報,增強蟲害的預見性,以便針對問題及時制定防治方案,采集應對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
2.4 加大防控的科技含量,提高森林病蟲害防治能力
政府部門及相關森林保護部門應加大資金投入,完善森林病蟲害防治監測設備措施,引進高技術、高素質人才,提高森林病蟲害防治管理能力。積極引進新技術、新方法,通過對生物、網絡以及遙測技術的有效整合,及時對突發性災害進行預報,以增強森林病蟲害的防范、預警能力;加強研究和開發,著重利用科學技術解決實際工作中的問題,滿足森林資源可持續利用、促進經濟發展的需求;有關部門應加強對森林病蟲害防治的綜合管理力度,明確任務,狠抓落實,加大執法力度,建立森林病蟲害防治監測工作的責任體系,通過宣傳教育典型案例,切實提高廣大群眾的法律意識,確保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真正落到實處,取得實效。
3 結語
森林病蟲害直接影響著森林資源保護和生態環境建設。結合我國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的實際情況,森林保護部門應該深入研究森林病蟲害防治現狀,加大森林病蟲害防治資金投入,加大現代高科技技術手段的運用,加強對森林病蟲害的預報預測,創新病蟲害防治策略,提高檢疫執法力度,切實從根本上提高我國森林病蟲害防治監測工作的水平,促進我國森林整體的健康持續發展。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nylw/10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