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對于不同的農業氣象災害的防控,氣象論文可以采取一些針對性的措施,比如對于冷害,可以采取灌水法提高地溫,一般白天排水進行曬田,晚上再灌水保護地溫,另外也可以噴灑一些水面增溫劑進行增溫;對于干旱和洪澇災害主要的手段是興修水利,加強農田基礎設施建
對于不同的農業氣象災害的防控,氣象論文可以采取一些針對性的措施,比如對于冷害,可以采取灌水法提高地溫,一般白天排水進行曬田,晚上再灌水保護地溫,另外也可以噴灑一些水面增溫劑進行增溫;對于干旱和洪澇災害主要的手段是興修水利,加強農田基礎設施建設,采用節水技術充分利用水資源,而對于易發生澇災的地方,加強水庫和堤壩的修建,增強蓄水和排水的功能,合理進行排灌,同時大力進行植樹造林,減少水土流失,保護農業生態的平衡。在農業生產中也要多關注天氣預報,合理安排農時,對于可能要發生的農業氣象災害提前采取防范措施,減輕和避免災害帶來的損失。
《陜西氣象》是陜西省氣象局和陜西省氣象學會主辦的,以氣象科學為主,融知識性、實用性于一體的綜合期刊。堅持為氣象業務服務、為相關學科和行業服務、為氣象現代化建設服務、為基層臺站和廣大氣象科技工作者服務的辦刊宗旨。積極回應讀者的意見和要求,進一步提高刊物質量和水平。《陜西氣象》重點刊載氣象科學技術各領域的最新研究論文和應用成果,追蹤和及時介紹國內外氣象科技動態;交流和積極推介氣象業務及服務的新經驗和新做法,促進氣象從業人員業務技術素質不斷提高;刊載和介紹有關氣象工作重點和熱點問題的氣象軟科學研究成果,幫助各級管理人員提高氣象科學管理水平,促進陜西氣象事業發展。
在農業生產中,農作物的生長需要一定的條件,如溫度、水、光照是必備的條件,另外還需要例如土壤性質、營養供給、風向風力等,這些條件中某個的變化,都會導致作物生長受到影響,造成減產減收。而氣象災害主要是由于氣象條件的極端變化,導致作物生長過程中的一個或多個條件的變化,從而給作物生長帶來嚴重的影響。本文主要針對氣災害的種類進行分析,并提出了防范措施。
關鍵詞:
農業;氣象災害;種類;措施
1農業氣象災害的產生
農作物的生長發育需要合適的氣象條件,比如溫度、水、光照等條件必須要在一個合理的范圍,才能保證作物的正常生長,一旦某個條件發生改變,達不到作物的生長要求,作物就會停止生長,從而造成作物的產量降低甚至絕收,這種由于氣象條件的變化而產生的影響,就是農業氣象災害。與氣象的概念略有不同,農業氣象災害是與農業生產相結合而言的,而氣象現象是一種天氣氣候現象或過程,并不一定都形成災害。相對于農業生產而言,一旦危及到作物處在生長期并造成產量變化時,就屬于農業氣象災害,比如寒潮、倒春寒等。常見的農業氣象災害可以有很多種類,一類是由溫度因子而引起的,如熱害、凍害、霜凍、熱帶作物寒害和低溫冷害;另一類是由于水分而引起的,如旱災、洪澇災害、雪災以及雹災等;再有一類是由于風引起的風害。另外還有各種氣象因子綜合變化而共同作用的災害,比如干熱風、冷雨和凍澇害等。
2幾種常見農業氣象災害
2.1冷害每種作物都有一個最低的下限生長溫度,并不一定是零下溫度,有的零上幾度就可能形成冷害,但是在作物的生長季節內,溫度處于下限溫度之下,難以滿足作物的生長需要,使作物的生長受到嚴重影響,甚至導致作物的組織器官受到傷害,以至于死亡,從而導致減產或絕收,這是由于溫度因子變化而產生的災害。
2.2霜凍這種災害也是由于溫度因子變化而引起,但不同于冷害,具有溫度驟降的特點,一般是在溫暖時期內,大氣的溫度驟降到很低的程度,迅速的降溫引起作物組織損壞甚至死亡,形成低溫凍害,對于一些必須生長在零度以上溫度的作物,一旦溫度降至零度,細胞中的水分就會結冰,導致細胞脫水,同時冰晶的膨脹也會破壞細胞,導致作物損傷。
2.3干旱作物生產必須要有足夠的水分,但如果遇到無雨或少雨天氣,又不能進行及時灌溉,作物生長的土壤中水分就會缺失,同時空氣也會相對干燥,植物本身蒸騰作用也會散失一部分水分,導致作物缺水,作物外觀表現出萎蔫現象,如果一直無法補充水分,植株將會干枯死掉,作物無法發育生長從而大面積減產。
2.4洪澇作物缺水會影響生長發育,而水分過多也同樣對作物生長不利,因為雨水過多使農田被淹,導致植物體內水分過多,加上土壤長期被水浸泡,透氣性變差,根部會發生病變甚至腐爛,導致作物停止生長甚至死亡。而且土壤變得松軟,遇風時作物會出現倒伏,導致減產欠收。
2.5干熱風這是一種綜合的天氣現象,主要表現為溫度較高,濕度低,而且有較大的風速,這樣的條件下使作物的蒸騰作用加速,短時間內就會導致作物缺水,如不能及時灌溉,則會導致作物的生長受到影響,帶來巨大的農業損失。
2.6冰雹這是一種由于強對流天氣變化而引起的一種氣象災害,對于農業生產的影響巨大,如果作物正處在苗期,冰雹還不至于使作物完全死亡,一般春季受災后,作物還能很快恢復生長,但是夏秋兩季如果受雹災,農作物在冰雹的破壞下,會出現葉片被打碎,莖稈折斷,花穗被毀掉,籽粒被打落等現象,輕則大幅減產,重則顆粒無收,損失慘重。
3農業氣象災害防范措施
3.1提高基礎設施建設農業氣象災害的發生程度是由農業的發展水平決定的,發展水平高、基礎設施完善就可以減輕受災程度。要大力發展水利事業,確保灌溉、防澇工程的作用,同時要平整土地、改良土壤,加強農田的基本建設,提高抗旱、防洪澇的能力。
3.2加強環境的改善,調整種植結構農業生產中生態環境對于氣候的影響也是十分重要的,要加強農田防護林的建設,改變局部的生態環境,能有效防止干旱、高溫熱害和干熱風天氣的形成。同時要根據當地農業氣象災害發生的一些規律特點,對作物的種植結構及布局進行合理規劃科學布置,結合當地的具體情況,因時、因地采取一些防災抗災的技術措施進行防范,如播種期選定、土壤的耕作方式、灌溉的合理調控、肥料的施用、土質結構改良,通過這些技術手段提高抗災能力,減輕災害帶來的影響。
3.3運用科技手段進行防災利用科技產品和科學技術對農業氣象災害進行防范,比如一些抗旱劑、增溫劑、萘乙酸、乙烯利等化學藥劑的使用,能夠減輕或避免干旱、干熱風、低溫冷害的危害。根據當地的自然情況建立防災抗災、穩產增產的農業技術體系,從農業系統的整體著手提高抗災能力,做到有災防災,無災增產。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nylw/11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