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植物保護是農林生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確保農林業豐產豐收的重要措施之一。植保機械的出現解決了勞動力的不足,提高生產效率和農業的精準度。本篇農業植保類文章分析湖北省植保機械現狀,展望發展未來。可以發表農業植保類文章的期刊有《 廣西植保 》(季刊)
植物保護是農林生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確保農林業豐產豐收的重要措施之一。植保機械的出現解決了勞動力的不足,提高生產效率和農業的精準度。本篇農業植保類文章分析湖北省植保機械現狀,展望發展未來。可以發表農業植保類文章的期刊有《廣西植保》(季刊)創刊于1987年,由廣西植保總站;廣西昆蟲學會;廣西植保學會;廣西植病學會主辦。以報道廣西植保、技術推廣的新成果、反映廣西農林病蟲草鼠害的發生動態及其分布,介紹糧食、經濟作物、果樹、林木、花卉等植物有害生物的防治技術和經驗為主要內容,設有調查與研究、生產顧問、評論綜述等欄目。
近幾年,我省植保機械生產制造企業的數量及產品產量不斷擴大,但受外在因素影響,目前發展速度遲緩,創新能力不足,職能部門支持力度不夠。省內現有植保機械產品的生產企業10家,農用航空植保服務站1家,分布于荊門、武漢、襄陽、隨州、荊州等地,其中產品列入《湖北省支持推廣的產品目錄》的4家,被聘為國家植保機械與清洗機械行業協會會員單位的2家,被聘為湖北農機學會植保機械分會會員單位的2家,進入我省市場銷售植保機械產品的企業直銷點或經銷商尚難以統計。省內市場,主要還是以中小型植保機械為主,大致歸納有以下幾種:(1)背負式噴霧器:目前在我省占絕對地位,占整個市場份額的80%左右,主要有背負式手動噴霧器、電動噴霧器、機動噴霧噴粉機三大類。背負式手動噴霧器,勞動強度高,噴霧不均勻,跑、冒、滴、灑、漏嚴重,呈現淘汰的趨勢;背負式電動噴霧器勞動強度低、作業效率高、省時、省力受到廣大農民朋友的歡迎,數量呈現增長普及的趨勢;背負式噴霧噴粉機作業效率雖然高,但是很笨重,不適宜現階段留守農村的婦女、老人使用,保有量呈現下降趨勢。(2)動力噴霧機:我省這類噴霧機主要有噴桿式動力噴霧機、擔架式(手推車式)動力噴霧機等幾大系列產品。水稻病蟲害防治是我省乃至全國的難題,受種植規模及田間作業道路影響,這些植保機械都難以下田作業。就總體而言,省內植保機械市場存在的產品品種單一,制造工藝及質量可靠性都有待提高。噴射部件單一、噴嘴型號不全,整體質量不高,施藥量大、霧化不均勻,作業效率低,農藥殘留嚴重,給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破壞。省外大量植保機械產品以低價打入湖北市場,售后服務銜接不上,給用戶帶來很多不便。問題根源在于:一是市場競爭激烈,經銷商優購低端產品進入市場相互殺價,極大影響了產銷供貨規律,造成企業無利可圖,不愿意開發新產品投入生產;二是這些年來,沒有相應的政策來支持植保機械,植保機械在現代化農業機械里面屬于弱勢領域,因與農藥配套使用,會對人體健康構成威脅,所以國家要求所有植保機械產品均需通過國家強制性認證檢測,通過認證的產品必須具有一致性,雖然是一種保護措施,但是也限制了產品的技術更新和設備改造,因為只要有所變更,就得向認證中心匯報,比較麻煩;三是仿制太普遍,由于植保機械產品技術含量不高,結構簡單,容易仿造,因而許多企業不愿意開發新產品,特別是科研型企業最擔心這一點,如2012年省內某植保機械公司與相關農業院;ㄙM巨資,聘請專家、設計人員花了近2年的時間研發出一款新型機具,投放市場不到4個月就被其他企業仿制出來,截止2013年底,已發現國內7家企業仿制出該產品。價格透明、技術得不到保護是目前省內植保機械企業的最大困惑。
2湖北省內植保機械發展的方向
根據植保機械的發展趨勢和我省農業種植狀況分析,大力發展先進、適用的大中型植保機械、兼顧小型植保機械,特別是發展能夠下水田的植保機械是必然的選擇。畢竟我省還在實行小面積種植,土地流轉和規模種植尚未普遍實行。未來我省植保機械的研制與發展方向及重點研究領域是:(1)植保機械技術研究發展方向。一是開展超低量噴霧和變量噴霧技術研究,重點研究超低量噴霧技術的霧化設備及噴霧系統;二是開展防霧滴漂移技術研究,重點研究霧滴漂移的主要原因和防止霧滴漂移的方法,研發或推廣先進的防霧滴漂移的專用噴頭或扇形噴頭,逐步淘汰錐形霧化噴頭;三是加強植保機械制造材料和工藝的研究及慎重選配核心零部件,加強物理、生物等綠色、無公害病蟲害防治技術及環保型植保機械的研究開發。(2)植保機械技術研究的重點領域。一是加強基礎部件的研制與開發,盡快實現植保機械的智能化、科技化,將“人背機器的現狀改變成機器背人”。重點加強噴霧系統、自走式驅動系統的開發,提高植保機械的作業性能,滿足不同農作物不同生長期病蟲害防治的需要;二是加強新產品的研發,研制開發與蓄電池配套的小型便攜式電動噴霧機;適合水旱兩用的自走式噴桿噴霧機;研制開發適合我省丘陵山區茶園、果園的自走風送式噴霧機,以及耕地、施藥、播種、施肥等功能于一體的復式作業機系列產品;三是進行自走式帶液壓折疊、升降功能的適用于玉米、棉花等高稈作物病蟲害防治的高地隙噴桿噴霧機的研制與開發。
3湖北省植保機械設計制造技術存在的問題
目前省內植保機械生產企業還比較少,沒有團隊效應,相互之間幾乎沒有業務往來,產品系列化程度較低,幾乎每家企業都只有一兩個主打產品,產品過于單一,無法提高產品的競爭力,在銷售旺季,不能保證系列產品的供應,無法降低生產成本;產品規格少,不能滿足不同作物、不同生長期、不同病蟲害的防治作業需要;設計及制造工藝相對落后,加工精度低,成本高,不能保證產品質量的一致性、穩定性。因技術開發基礎薄弱,省內從事植保機械生產的企業對于新產品的開發一直很盲目,處于一種守株待兔的心態,等待著國內外有科研開發能力的企業推出新產品,然后及時想辦法購回,加以改進或直接購回散件組裝,貼上自己的商標,就算自己的新產品,雖然走了捷徑,但是路程走不遠。研發能力嚴重不足是制約我省植保機械技術提升的主要障礙。
4植保機械推廣工作的現狀與影響因素
我省植保機械生產企業僅有數十家左右,但專業生產企業屈指可數,具備自主開發產品能力的更少,盲目仿造現象、惡意競爭殺價現象十分嚴重,具有一定規模的企業幾乎沒有,都還處于中小型企業階段。由于植保機械的特殊性,推廣起來比較困難:生產企業走市場途徑推廣,只能選擇農藥、化肥等農資經銷商,這些經銷商一方面要與省內植保機械生產企業討價還價,還要與省外進入的產品相互競爭,很多經銷商都采取向省內生產企業賒賬購回產品,然后免費隨農藥、化肥當贈品送出去,因省外企業離得遠,不賒賬,經銷商就逼迫省內企業賒賬推廣,要賬成本實在太高;企業若走政策途徑推廣,從字面理解,植保機械應由植保站推廣,但是補貼資金由農機部門下達,植保站就不會幫助企業推廣,因為沒有資金控制權,感覺很被動;企業若讓農機部門推廣,少數縣市農機部門猶如經銷商,感覺植保機械利潤小,補貼低,無利可圖也不愿意推廣。總之,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欲享受國家政策,在基層,沒有后門是進不去的。影響我省植保機械產品發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2點:(1)在基層某些縣市,植保機械得不到相關主管部門的重視,享受不到相應的補貼政策,甚至有些負責農機補貼的管理人員搞不懂植保機械是什么機具,植保機械是干什么用的。還有些負責補貼的農機管理人員嫌棄植保機械產品機具小,補貼額度低,本部門得不到更多好處,不愿意操作這項工作。要想爭取到植保機械補貼,只有與農機部門熟悉的農機專業合作社去爭取還有點希望;單個農戶申請補貼,農機補貼操作人員不分機具大小、補貼額度,按固定模式程序辦理,申請一百元小額的植保機械和申請5萬元大額的拖拉機手續一樣操作,繁瑣的過程讓農戶自動退出,寧可買市場上低端產品,也不要補貼產品,從家里到城里找農機部門耗費力氣、路費,實在傷不起。補貼申請手續過于繁瑣,是制約植保機械推廣的一大因素。(2)因利益驅使,潛規則作怪。個別縣市有關部門變相指定經銷商,這些經銷商大多與管農機補貼業務的沾親帶故,又是專門銷售收割機、插秧機、拖拉機等大型農機的,銷售利潤大,潛規則收入也高,而植保機械這類利潤低的小型機械,他們是看不上眼的,而做農資生意的經銷商,特別是從事農業技術推廣的經銷商,撓破頭皮想推廣享受農機購置補貼的植保機械,但是沒有關系是爭取不到的,理由是不具備農業機械經營資質,若有農機部門或高層關系牽線搭橋,就另當別論,潛規則給省內植保機械推廣造成了很大的困難。
5植保機械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一是隨著國家整體經濟實力的不斷提高,對農業的支持力度逐年加大,惠農政策的貫徹落實,對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起到了巨大的促進作用,農民對糧食作物植保需要迫切。二是國家千億斤糧食增產方案要求,為降低農作物因病蟲害造成的損失,保障糧食安全生產,國家給予大量的資金,用于研發高效植保機械及技術的推廣應用,為植保機械提供了財力支撐。三是農村勞動力大量外出務工,各級政府提倡發展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組織,并投入大量物力財力,用于引導補貼農民購買先進適用的植保機械。四是國家發展農業機械化的步伐不斷加快,植保機械產品已經列入國家支持推廣的農業機械產品目錄,隨著政策的宣傳到位,國家反腐倡廉政策的實施力度不斷加大,未來農戶購買先進適用的植保機械,不再是難題。
6建議
(1)大力扶持生產企業研發高效精準、低空低量、施藥均勻的新型植保機械,如:無人機施藥機具。(2)加大植保機械產品的補貼力度,擴大植保機械機型、品種的補貼范圍,簡化補貼手續,從補貼資金中劃出植保機具補貼專項額度,側重補貼專業合作社、種糧大戶。(3)建立植保機械儲備機制,應對突發性重大病蟲害、動物疫情和公共衛生疫情等,確保糧食生產安全。建立省級植保機械儲備機制,設立植保機械應急儲備庫,由政府出錢購買先進植保機械,培訓專業人員對突發性病蟲災進行防控。(4)各級農業、農機、植保推廣部門,應按照現代農業發展的要求,“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引導基層合作社按照市場化的運作模式,培訓一批具有專業植物保護技能的專業人員,用先進的植保機械對農作物病蟲害進行統一防治,促進先進適用的植保機械推廣和企業的快速發展。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nylw/11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