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這篇土地科學管理論文發表了農業經營主體貸款難和融資難的問題分析,各地出臺的土地流轉收益保障貸款政策可以提高融資金且降低貸款門檻,融資難是我國當前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問題之一,通過合理進行政策調整、加強土地政策宣傳與健全土地流轉機制是促進流轉工
這篇土地科學管理論文發表了農業經營主體貸款難和融資難的問題分析,各地出臺的土地流轉收益保障貸款政策可以提高融資金且降低貸款門檻,融資難是我國當前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問題之一,通過合理進行政策調整、加強土地政策宣傳與健全土地流轉機制是促進流轉工作順利開展及提高農戶貸款意愿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土地科學管理論文,農業融資,土地流轉收益保證貸款
1引言及文獻綜述
融資難是困擾當前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問題之一,長期以來,由于受制于特殊的土地政策,我國農業領域一直是金融支持的薄弱地區。農村金融體系不完善,資金瓶頸問題嚴重,農業資本外流。農民能夠提供的有效擔保物不足與現行法律制度建設的不全面,阻塞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直接抵押的融資渠道,使得土地資產無法盤活,嚴重制約了農村經濟的發展,遲滯了現代農業的推進,阻礙了農民增收的步伐,擴大了城鄉差距。為探索農村金融服務的新模式,增強農村金融有效供給,盤活我國農村巨大的土地資源。2014年1月,中國人民銀行成都分行和四川省農業廳等聯合下發《四川省農村土地流轉收益保證貸款試點工作方案》,在四川省的9個縣(市、區)開展農村土地流轉收益保證貸款試點,旨在促進農村土地流轉成本同時拓寬農戶融資渠道。
目前來說,各方學者對土地流轉收益保障貸款效果給予肯定,認為貸款可以有效促進盤活農地資產、加強農戶融資渠道、減少農戶融資成本、防止減少農地棄耕、降低貸款風險等。然而,不可否認的是目前土地流轉收益貸款的實施依舊存在阻礙,孟慶珍(2009)認為農村土地流轉行為不規范,土地流轉機制不健全是貸款政策實施不暢的主要問題。劉后平、凌弈(2015)基于信息不對稱視角,認為農戶與銀行的多倫博弈將會造成交易成本的升高,最終導致土地資源的錯配。唐萍(2016)認為政策推行中的行政干預力量有效但范圍與頻率不足,貸款有效擔保方式不足,制約了貸款工作的開展。
針對以上困境,學者從各個方面提出措施建議,針對農戶與金融機構貸款意愿角度,陳雪梅等(2009)認為金融機構放貸意愿較弱的原因是其抵押品變現困難與擔保機制的不完善;莴I波(2014)運用結構方程模型,對影響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意愿的因素進行了實證分析,結果證明農戶職業分化和經濟分化程度對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意愿具有顯著影響。查燕(2014)運用Logistic模型分析其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意愿的影響因素,發現農戶對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的現實需求比重低且對相關政策的了解度不夠,打工和經商農戶的抵押意愿低于純農業和兼業農戶,有土地流入農戶的抵押貸款意愿較高。結合已有成果,本文認為,關于貸款意愿的研究大多側重于農戶的主觀意愿和銀行信貸風險上,然而農業生產經營具有區域性特征,區域特征與土地條件會對農戶意愿選擇產生較大影響。綜上所述,本文立足于最新貸款政策,研究區位因素與土地用途對農戶的參貸意愿的影響對其政策的進一步完善與發展有重大意義。
2調研地點的選取
由于9個調研地點太多且調研范圍太大,不適合調研的開展,因此本文先采用聚類分析,使用2013年四川省統計年鑒的數據,依據地區綜合發展指標以及衡量有關經濟發展的指標,結合當地實際的發展情況以及數據可得性,總結了農業基礎、經濟基礎、消費水平、基礎設施建設四個一級指標,囊括了農業人口、農業人口比重、平均工資、人均地區生產總值、民營經濟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年末實有耕地面積、農林牧漁業總產值、農村用電量、鄉村從業人員、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公共財政支出、公路里程、等級公路、醫院個數、人均零售額16個二級指標。指標體系如表1所示。依據聚類分析的結果以及當地實際發展情況,我們將9個調研地點分為了4類:①溫江;②簡陽、安岳;③江油、順慶;④什邡、納溪、井研、蓬溪。根據交通便利程度以及調研的便利關系,我們在四類中分別選取了溫江、簡陽、南充、井研這四個調研地點分別展開調研。
3土地流轉收益保障貸款對應分析
3.1數據來源
調研團隊在2014年6~8月于溫江、簡陽、南充、井研四個調研地點共發放了400份問卷,有效問卷338份,有效率84.5%。其中,簡陽85份,南充87份,樂山54份,溫江112份。在用SPSS軟件進行了變量定義后,對其進行對應分析。分別是調研地點和土地用途與意愿的原因的雙項對應分析。意愿的原因是指:農戶相較于其他貸款政策為何偏向于參加土地流轉收益保證貸款。農村的土地用途分為了5類:農業、林業、畜牧業、漁業、農業服務業。本文將主要的原因分為4類:貸款手續簡便,貸款利率較低,貸款金額較高,貸款風險較低。
3.2地區與參貸原因對應分析
根據收集的農戶參貸原因,如表2所示,第一維度與第二維度的貢獻率分別是75.7%與22.8%,一二維度的貢獻度總和達到了98.4%,表明前兩個公因子已能很好地表示變量與樣品中的主要信息。對應分析的主要結論見表3和圖2,表3表示的是變量的統計量概括分析。在貢獻度方面,溫江區的貢獻度在81.7%,略微偏低。其余地區的貢獻度均超過95%,說明變量解釋情況良好。此外,質量是指各個地區影響因素占參貸意愿顯示結果的比例,這是根據回收問卷的比例所確定的。溫江最高,簡陽、南充次之,樂山最低。圖2是因子平面點聚圖分析。由圖2可知,在被調查區域的農戶偏向選擇土地流轉收益保證貸款的原因中,溫江和南充的原因較為接近,而樂山與簡陽偏向土地流轉收益保證貸款的原因差距較大。
表明偏向選擇土地流轉收益保證貸款的原因與調研地區的土地用途類型分布有關,也與調研點的實際情況有關。樂山市井研縣屬于傳統的農業縣,地區擁有一定的農業發展基礎,但是農村的經濟發展情況不是很好,基礎設施建設有待完善。當地農村土地用途大多以農業以及個體養殖業為主,借貸利率成為影響他們選擇借貸方式的主要原因。土地流轉收益保證貸款較低的貸款利率成為了他們偏向選擇此項貸款的主要因素。溫江地區農戶偏向選擇土地流轉收益保證貸款的主要原因是借貸利率較低、借貸金額較高和借貸手續簡便3類,呈現多樣性。溫江的農業土地大多數用于林業,林業的較高的資金回收期使得農戶將目光更多的關注于借貸利率方面。此項貸款政策的較低貸款利率成為他們選擇的主要因素。
其次,由于林業屬于資金密集型產業,對于資金的需求較大,借貸金額的多寡也是關注的重點。溫江由于地處成都市轄區,經濟建設較好,基礎設施較為完善,交通便利,借貸金額偏高,加上熟悉政策流程,借貸手續更為簡單,這些都是溫江農戶偏向選擇土地流轉收益保證貸款的影響因素。順慶區是川東北的商貿中心,作為城郊農業代表,其乳業經濟發展迅猛,并且基于蔬菜、畜禽、水果、蠶桑四大支柱產業的基礎上已形成集農副產品生產、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現代特色農業。順慶區的經濟發展與溫江區較為接近,但不是以林業為主要農業產業,重心更加偏向于借貸金額和借貸手續上。簡陽市是傳統的農業強市,是全國的糧食生產基地以及生豬養殖大市。但最近生豬市場的萎靡,生豬價格一路走低,農戶把考慮借貸方式的重心放在了借貸風險上。而簡陽市機場即將建立,由于臨空經濟區的效益,農產品運輸更便利,利于特色農產品的市場擴張。此時貸款所得資金投資農業就有較高的收益。土地流轉收益保證貸款的風險較低,簡陽市農民更偏向于通過此項貸款擴張自己的農業用地,加快農業發展。
3.3土地用途與貸款原因對應分析
該部分研究的是土地用途與貸款意愿的分析,分析方法同上,根據收集到的數據進行分析。如表4所示,第一維度與第二維度的貢獻率分別是77.9%與16.4%,一二維度的貢獻度總和達到了94.3%,同樣說明前兩個公因子已能很好地表示變量中的主要信息。
作者:周小荷單位: 四川農業大學
推薦閱讀:經濟職稱論文征稿VBA的住房貸款規劃
本篇文章是由《當代經濟科學》發表的一篇經濟論文,創刊于1979年,系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管、西安交通大學主辦的綜合性經濟學刊物,是全國經濟學核心期刊。多年來,本刊以嚴謹的學術風格和高品位的學術定位在中國學術界享有較高的聲譽。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nylw/14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