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這篇農業技術論文發表了農業產業化的現狀以及提升對策,農業產業化是社會專業分工的產物, 也是農業生產方式從傳統向現代轉變的過程。論文指出當前忠縣農業發展中存在農業產業結構不合理、產品結構不合理、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低和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不健
這篇農業技術論文發表了農業產業化的現狀以及提升對策,農業產業化是社會專業分工的產物, 也是農業生產方式從傳統向現代轉變的過程。論文指出當前忠縣農業發展中存在農業產業結構不合理、產品結構不合理、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低和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不健全等問題。
關鍵詞:農業技術論文,農業產業化,農村發展
1.忠縣農業產業化現狀
1.1融入資金困難,產業難以拓展
農業產業化發展必須提高產業發展規模,擴大產業效應、提升農業產業化發展水平。如果沒有必要的前期投入作支撐,很難在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在農業產業化過程中,農業產業的產出水平主要取決于投入農業的資本、勞動力、土地和農業技術四種生產要素。很多農民發展經濟起步晚,發展特色經濟主要靠自身資金的原始積累,只能停留在一家一戶各自為陣的多種經營發展模式上,即使有理想的發展項目,其發展速度、規模和質量也因為資金投入不足而備受制約。
1.2基礎設施制約,生產成本居高
我縣屬于丘陵地帶,大多數地方交通、水利、電力基礎雖然近幾年有所改善,但是仍不能滿足較大規模農業產業化的要求。有的地方基礎設施建設十分落后,病蟲防治、檢驗檢疫、自然災害預防等基礎設備尚不齊備,投資環境相對較差,中間商難以光顧,農產品生產、倉儲、加工、運輸、銷售都會有較大制約,極大的提高了農業產業化的成本,市場競爭力在基礎環節大打折扣,是我縣制約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重要因素。
1.3.科技含量低下,產業層次不高
一是從行業類別來看,生產加工占了絕大部分比重,而市場開拓方面嚴重不足。我縣柑橘產業引進法國威望迪公司以來,柑橘產業雖然在短期內實現了飛躍性發展,面積一年比一年增加,而我縣農民并未在其農業類型的龍頭企業產值中得到應有的效益,絕大部分利益被農業企業分割。這種“倒金字塔”的發展模式導致忠縣農產品在國內市場的占有率很低,品牌效應和產品知名度不高,直接影響整個產業化工程的效益。
同時,80%的資源和投入集聚在生產加工環節,體現了整個產業化生產科技含量低,產品的成本高,市場競爭力弱。從農產品生產加工內部來看,由于注重短期效益,簡單的產品分揀、包裝等占了較大比重,而農產品的深加工和產業鏈條延伸方面不足。同時,作坊式的龍頭企業也占了較大比重,企業規;潭容^低。據調查,2016年全市龍頭企業平均固定資產原值只有850萬元,最低不足100萬元。企業規模發展不均衡,級差較大,1000萬元以上的占11%,其中500萬元以下的占61%。二是產品加工技術落后。很多產業停留在賣原材料上,無精深加工,產品的內在潛質得不到應有發揮,形不成品牌和價格優勢,生產效率居高不下。
2.推進忠縣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對策與路徑
2.1加大投入力度,積極打造品牌意識
一是加大農村公共產品的投入力度。轉變財政支出結構,明確農村公共產品投入是各級政府不可推卸的責任和義務,是貫徹落實“以工促農、以城帶鄉”方針的重要體現。當前,從發展農業產業化需要的角度出發,亟需加大投入的農村公共產品包括交通網絡、信息平臺、農業生產基礎設施等,切實破解由于基礎設施建設落后導致的產業化發展瓶頸。二是強化農產品品牌的宣傳工作。各個農業企業應當強化和新聞媒體之間的協調與配合,采用更多的形式來宣傳與推介自己的農產品企業,提升農產品品牌所具有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三是盡心竭力打造農產品優勢品牌。立足農業企業優勢,運用自身農產品優勢資源,選擇具有潛力的農產品品牌,用心加以培育與經營,全力提高我縣農產品品牌所具有的知名度。
2.2.明確產業思路,實現跨越式發展
一是根據各鄉鎮立地條件,明確最佳發展農業產品,不能盲目引進產品必須因地制宜制定產業發展規劃。二是把各鄉鎮特色農產品產業化發展作為經濟發展的重心,把經濟發展定位在生產優質產品、打造特色品牌、推動規模經營、實現長足發展上,形成獨具優勢的產業群,實現忠縣農業區域經濟跨越式發展。
2.3.培育合作組織,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
完善和規范土地流轉制度,促進土地合理流轉,為土地實現規模經營,發展農業專業合作組織創造良好條件。對運行規范、組織化程度高的專業合作組織和專業合作社,政府搭建平臺,爭取上面資金支持。積極探索“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采用訂單式生產,同時教育農民有契約精神,積極履約,和公司形成利益共同體,一同面對市場競爭,一同抵御外界風險。在發展支持專業合作社的同時,也應當積極指導和支持專業養殖大戶、科技帶頭人、家庭農場場主、農產品收購經紀人的一切農業產業化行為,為發展產業化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提供重要支撐。
3.結語
近年來,由于我縣農業產業化工作的持續發展和不斷推進,忠縣提出的“一興四美、七彩大地”戰略早已深入人心,我縣的農產品已經全面參與到國際國內農產品的競爭之中。為有效的推動我縣農產品在外部市場實現可持續健康發展,就必須在農產品品牌、生產經營和銷售等各環節全面落實積極創造出優質農產品,推動我縣農業產業化進程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作者:莫小渝
推薦閱讀:《廣西蠶業》是由廣西壯族自治區蠶業技術推廣總站和廣西壯族自治區蠶學會聯合主辦,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綜合性蠶業科技期刊。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nylw/17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