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 要 馬鈴薯為第四大糧食作物,其種植成本較低,產量高且種植地域廣泛,在穩定糧食生產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诖,從馬鈴薯種植技術分析入手,進而對馬鈴薯種植技術的推廣進行探索,并試著為馬鈴薯種植技術推廣和發展提出一些建議,力求為馬鈴薯產業
摘 要 馬鈴薯為第四大糧食作物,其種植成本較低,產量高且種植地域廣泛,在穩定糧食生產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基于此,從馬鈴薯種植技術分析入手,進而對馬鈴薯種植技術的推廣進行探索,并試著為馬鈴薯種植技術推廣和發展提出一些建議,力求為馬鈴薯產業的發展提供一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 馬鈴薯;種植技術;推廣發展
無論是在糧食體系構成還是在人類飲食結構中,馬鈴薯都占有極大的比重,因此,其種植要點、技術方法以及其推廣發展等問題成為了研究馬鈴薯種植產業發展的重要課題。
1 馬鈴薯的種植技術分析
1.1 優化馬鈴薯種植環境
良好的種植環境是馬鈴薯種植的基礎保障。因此,在馬鈴薯種植時,一定要選取好的種植環境,好的種植環境首先必須滿足4個條件。
1)達到適宜的溫度。種薯在土溫5~8 ℃的條件下即可萌發生長,最適溫度為15~20 ℃。適于植株莖葉生長和開花的氣溫為16~22 ℃。夜間最適于塊莖形成的氣溫為10~13 ℃(土溫16~18 ℃),當地溫超過25 ℃時塊莖膨大緩慢,超過30 ℃時停止膨大,甚至出現熱害。出土和幼苗期在氣溫降至-2 ℃即遭凍害。
2)有適宜馬鈴薯生長的土壤。最適合種植馬鈴薯的土壤是有機質含量高、土層深厚、疏松透氣、水分充足的壤土或砂壤土。但馬鈴薯的適應性較強,在其他土壤上種植時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栽培方法和措施,同樣可以獲得高產。一般來說,馬鈴薯在中性或微堿性土壤中更適合生長,土壤pH值處于5~7.5,都是適宜種植馬鈴薯的。
3)有良好的灌溉條件。馬鈴薯比較抗旱,以土壤水分為田間持水量的60%~80%時較適合,“旱能灌、澇能排”的灌溉條件可以保證馬鈴薯不受旱澇天氣影響,保證水分供給,且不會形成內澇,有效保證馬鈴薯的生長。
4)周邊要無污染源。馬鈴薯種植區域周邊不能有工業企業,因為企業排出的廢水、廢氣會影響馬鈴薯的生長環境,對馬鈴薯品質與產量都會造成較大
的影響[1-3]。
1.2 種薯的選擇和播種前的處理
1.2.1 種薯選擇
種植馬鈴薯應選擇適合當地氣候、土壤條件的脫毒種薯。購買種薯時,須向有資質并可溯源的種子經營單位或個人購買。種薯質量至少應達到GB 18133—2012《馬鈴薯種薯》二級種的要求。在選種時,要選擇高產、優質、抗病性強的品種。特別是要按照不同的海拔和不同的用途選擇適宜當地種植的品種尤為重要。
1.2.2 種薯處理
播前7~10 d,利用晴天晾曬種薯2 d,然后進行嚴格篩選,剔除病薯、爛薯、蟲薯、畸形薯。有條件的地方,最好選擇單個50 d左右的種薯播種,播前1~2 d對
50 g以上的種薯進行切塊,刀具先用0.1%高錳酸鉀溶液或75%酒精溶液消毒,再切成30~50 g大小的種塊,每塊上有1~2個芽眼,切后0.5 h,用消毒粉拌種。消毒粉可采用農用鏈霉素、烯酰嗎啉和雙飛粉按1∶2∶97的比例拌合均勻,1 kg消毒粉可處理50 kg種塊。在18~20 ℃下堆積催芽4~5 d,等到芽長到0.5 cm后即可用來播種。
1.3 播種
山區坡地不適宜機械化播種的地方,推薦使用馬鈴薯育芽帶薯移栽播種,平地推薦使用機械化深溝高壟地膜全覆蓋栽培技術播種[4]。
1.4 田間管理
田間管理除抓好中耕培土和肥水管理外,主要做好馬鈴薯的控旺技術運用和病蟲害的綜合防治,特別是馬鈴薯晚疫病防治工作要作為病蟲害防治的重中之重。
2 馬鈴薯的種植技術發展和推廣方向
2.1 標準化方向種植
標準化分為三項內容。1)基地標準化。為保證馬鈴薯的種植規模和種植環境,選擇合適的種植區域和建立標準化種植基地極其必要,隨著土地流轉的深入,越來越多適宜栽培馬鈴薯的土地被成塊連片地開發出來。土地成片,十分有利于土地的集約化經營,提高機械化生產程度,降低生產成本,使馬鈴薯種植效益最大化。馬鈴薯種植逐漸由單打獨斗的模式,向抱團式聚集模式發展壯大。2)產業標準化。隨著基地的建設,“基地+農戶+種植合作社”種植模式正在發展推廣,各地馬鈴薯產區紛紛成立種植合作社,以基地為依托,逐漸由人工栽培向機械化耕種轉變,種植技術向著產業標準化方向發展。3)生產標準化。各地標準不盡相同,行業標準不統一的局面將被打破,隨著馬鈴薯種植行業的發展,行業協會的作用逐漸體現,行業標準也會根據市場導向被建立起來,馬鈴薯品質統一標準的建立,讓馬鈴薯種植技術向著規范化標準化方向邁進[5]。
2.2 科技化方向發展
科技化是馬鈴薯種植技術的主要推廣發展方向,馬鈴薯種植科技含量也在不斷增加。通過應用現代化溫室,模擬日光照射及溫度控制,科學建立馬鈴薯育苗環境,對馬鈴薯脫毒種薯的快速繁殖起到了助推的作用。這樣的快繁技術可以讓幼芽更早生根,保證出苗早、結薯早。更重要的是,通過這種快繁技術,可以讓土豆易發的青枯病、環腐病等病在苗期快速暴露,提早剔除。另外,一些比較先進的種植手段,如深溝高壟地膜全覆蓋栽培技術、滴灌技術等都已成熟,這些技術的推廣運用可以讓馬鈴薯種植更高產、更優質。
2.3 線上化方向推廣
伴隨“互聯網+”的深入應用和推廣,馬鈴薯種植技術信息實現線上化推廣。農民可以隨時查看農技信息,了解生產中遇到的各種疑難雜癥的解決方案。遇到馬鈴薯病害時,還可以通過網絡與技術人員進行線上溝通,找解決途徑。農戶還可以利用遠程指導,請專家幫忙解決馬鈴薯實際種植過程中生產的技術難題。在互聯網全覆蓋的今天,馬鈴薯種植技術信息涵蓋了空間環境、氣候環境、土壤肥力、勞動力配備等多種參數,可以在進行農技培訓時,幫助農民在馬鈴薯種植生產中做出更精準、更合理的決策。通過馬鈴薯種植技術信息交流,也可以讓種植農戶更方便更快捷的獲取技術信息,學習新的土豆種植技術。
推薦閱讀:《草地》(雙月刊)創刊于1980年,由阿壩州文聯主辦。本刊系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唯一公開發行的純文學刊物,本土作家作品占較大比例,兼發國內外其他作者作品。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nylw/18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