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要】當前,提升農村土地管理績效,促進鄉村振興已經成為農村土地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農村土地管理機構應采取創建適合本地區的土地管理政策和制度;增強農民的法制意識,加強對于承包方的監管;構建與現代土地管理工作相適應的人才培養體系等措施,切實解
【摘要】當前,提升農村土地管理績效,促進鄉村振興已經成為農村土地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農村土地管理機構應采取創建適合本地區的土地管理政策和制度;增強農民的法制意識,加強對于承包方的監管;構建與現代土地管理工作相適應的人才培養體系等措施,切實解決當前土地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關鍵詞】土地管理機構 土地管理政策 土地管理措施 復合型人才培養
土地是人民生活的根本和國家發展的基礎。加強土地管理績效,運用現代的、科學的、實用的管理方法解決城鄉土地流轉過程中出現的實際問題,是進一步推動我國經濟發展、農業振興,造福“三農”的有效手段,也應該成為各級土地管理機構的工作重心。
應該看到,當前我國土地管理在實施過程中還存在著農村土地管理欠缺,土地流轉不規范,尚未形成規范的、科學的管理模式;相關部門工作不到位,農民對于土地管理政策缺乏準確的認識,損害農民的經濟利益;土地管理人才,尤其是復合型土地管理人才緊缺,善于運用土地管理技能進行創新創業的人才不足等問題。
針對這些問題,土地管理機構應不斷探索、實踐有效的管理方式,打造、完善新型的土地管理策略有效提升農村經濟效益最大化,切實加快鄉村振興的進程。
一、創建適合本地區的土地管理政策和制度
各地土地管理機構要積極響應、運用國家政策,結合本地區的經濟發展狀況、人文民俗特點、土地使用實際,設置科學合理、符合本地實際的土地管理政策和制度。這樣的的土地管理政策、制度對于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提升農民生活質量、解決農村土地問題意義深遠、作用巨大。在當前眾多農村青年到城市務工,農村缺乏青壯勞動力的情況下,科學合理的農村土地管理政策和制度有利于提高農民的整體收入,使農民的收入來源穩定,也符合現代農業生產活動規;c科技化發展的客觀需求。
另一方面,科學合理的土地管理政策和制度也可以從根本上解決農民外出務工造成的土地浪費問題,提高我國農業科技的發展水平,使我國農業生產產業化、集約化、規;裙澕s人力資源成本,又進一步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充分發揮土地應有的經濟價值。
農村土地管理就是要造福于農民。因此,不但要因地制宜、科學合理地設置土地政策、制度,還要著力解決農民對于土地管理政策、制度了解不全面、運用不科學的問題。各級土地管理機構要重視面向農民講解政策、制度,下力氣使農民理解土地政策、學會運用政策、制度解決自身的實際問題。加大土地政策宣傳,既要利用傳統宣傳手段,如宣傳冊、廣播、畫報、標語等,又要有效結合、充分運用互聯網平臺,通過微博、微信等新媒介進行相關信息的宣傳、發送,提升宣傳效果,擴展宣傳的范圍和力度,使農民更加全面、詳細地了解土地管理政策、相關制度的內容,進一步推動農村經濟的發展,增加農民的收入,使土地的作用最大化。
二、增強農民的法制意識。加強對于承包方的監管
在土地管理過程中,土地合同的簽訂、使用功能的變化、土地矛盾的解決都必須依據我國的相關法律。因此,增強農民的法制意識,提升農民運用法律保護自身利益不受侵犯非常重要。通過土地管理機構的講解、宣傳,農民對于相關的政策、法規、制度法律雖然會有所了解,但在處理實際問題時,需要遵循法律條文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具體實施。這就需要相關管理機構和熟悉相關法律知識的工作人員協助農民解決法律問題。
同時,土地管理機構還要加強對于承包方的監管。要仔細審查承包方的信息和經營資質,對于經營項目與意圖不明確的土地承包方要及時記錄,向其告知相關的法律法規,防患于未然。還要定期走訪,加強土地管理,尤其是土地用途的使用的監管。對于違法違規問題要堅持原則,依據政策法規進行監管、追責、索賠,有效維護廣大農民的切身利益。
三、構建與現代土地管理工作相適應的人才培養體系
現代社會的土地管理工作較之以往,內涵有所豐富,外延也有了極大地拓展,因此各地土地管理單位(部門)應聯合高校完成新型土地管理人才的培養,依托高校的教學、科研能力提升自身工作績效。
(一)創建理論聯系實際的新型土地管理教育模式
在設置相關課程時,一定要注重創新,緊密聯系現代土地管理的工作實際和對人才的實際需求設置課程體系,并且堅持理論聯系實際根本原則。傳統的教學模式過于強調純理論教學,對實踐和實務不夠重視,這當然與從事土地管理教學的教師缺乏業務實踐有關。因此,高校應與土地管理部門聯合在提升師資水平、增加教師社會實踐的基礎上,不斷完善“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通過理論創新推動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創新”的教學改革原則。不斷優化核心課程,打造精品課程。土地管理部門、國土資源部門與高校加強溝通交流,提升教學、科研層次,創新課程設置、課程內容,完善教材建設,著力開發出既適應土地管理教學與科研,又能夠提升崗位工作能力的完整的專業課程體系和教學模式。
(二)注重培養復合型創新、創業型人才
為了適應我國不斷發展的土地管理工作,土地管理部門應與高校聯合,不斷完善“走出去、引進來”的模式,提升師資水平,搭建理論與實踐有機融合的橋梁,促進一線土地管理人才的培養。同時,豐富教學手段,課堂教學不拘一格,以復合型人才為培養目標,面向“三農”科學、實用的創新、創業技能,加大土地政策的講解和運用等教學內容,探索經濟欠發達地區加快農村土地流轉和高效利用的轉型發展措施,進而推動扶貧工作和鄉村振興工作的有序開展。
推薦閱讀:《山東國土資源》(月刊)創刊于1985年,由山東省地質科學實驗研究院主辦。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nylw/19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