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vfzrl"><nobr id="vfzrl"><progress id="vfzrl"></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vfzrl"></address>

    <address id="vfzrl"></address>

    <em id="vfzrl"><form id="vfzrl"><nobr id="vfzrl"></nobr></form></em><address id="vfzrl"></address>
    <address id="vfzrl"></address>

    <noframes id="vfzrl"><form id="vfzrl"><th id="vfzrl"></th></form><form id="vfzrl"><th id="vfzrl"><th id="vfzrl"></th></th></form>

    國內或國外 期刊或論文

    您當前的位置:發表學術論文網農業論文》 高密度城市下口袋公園設計策略探究> 正文

    高密度城市下口袋公園設計策略探究

    所屬分類:農業論文 閱讀次 時間:2019-10-08 11:33

    本文摘要:摘要:城市的高密度、混合型發展將是世界性的,也是未來我國城市發展的必然趨勢。但是急功近利的城市高密度發展極易忽視環境與人的和諧關系,從而引發各種城市

      摘要:城市的高密度、混合型發展將是世界性的,也是未來我國城市發展的必然趨勢。但是急功近利的城市高密度發展極易忽視環境與人的和諧關系,從而引發各種城市病。在此情況下尺度親和的城市公共綠色開放空間——“口袋公園”將會在高密度城市中起到有效的緩解協調作用。本文通過文獻研究、數據分析、實地調研等方法,深入地調查與分析若干高密度城市的口袋公園,提出了高密度城市口袋公園的設計策略,以期對我國城市環境建設策略提供有益的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高密度城市,口袋公園,設計策略

    公園設計

      2012年Demographia公司的研究表明,全球的高密度城市主要分布在亞洲的發展中國家,其中印度最多,其次為中國[1]。1997年中國的城市化水平已達到30%,之后的城市化進程進入了快速發展期,呈指數型增長,城市發展呈高密度化態勢。截止到2011年,我國的城市化率已經達到51.27%。

      預計2030年我國的城市化率將會達到65%[2]。城市的高密度發展是我國城市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城市的高密度發展使得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同時,在土地資源十分有限的條件下城市的公共開放綠地轉向微小化發展。在此情況下,口袋公園從城市中的微小型空間入手,見縫插針的建設“口袋公園”增加城市綠地,在高密度城市中起到了有效的緩解與協調的作用。

      1口袋公園的概念及現存問題

      口袋公園的概念最早由美國風景園林師羅伯特·宰恩于1963年5月提出。其概念原型是城市高密度中心區分布的一系列呈斑塊狀分布的小公園,也稱為口袋公園系統。1967年佩利公園的正式開園,標志著世界上第一個口袋公園的誕生。

      本文通過對我國口袋公園研究熱點地區統計分析,發現熱點地區主要集中在長江中下游、東南沿海,以及發展建設較早長江三角洲等地區。本文以高密度城市口袋公園為研究目標,實地調研了位于4個高密度城市中的20個口袋公園,分別是上海:交通公園、九子公園等;杭州:小百花公園、岳王公園等;蘇州:白塔公園、北局小公園等4個典型高密度城市中20個有代表性的口袋公園,實地調研發現,目前我國口袋公園主要存在以下4點問題。

      1.1數量“少”、可達性不高

      近年來,在可持續發展的號召下我國修建了不少城市公園,著力打造園林城市。但城市公園在數量上變多其使用率并沒有提高。在武漢已建成開放的城市公園共76座,其中有71座免費開放。但是很多居住在公園附近的市民有“為什么感覺附近沒有公園呢?”的疑問。這是因為大面積的城市公園因“開放度”與“可達性”的問題而引發的“少”的錯覺。武漢和平公園面積49.55hm2,在武漢眾排名第14。

      北側是緊鄰長江的沿江大道,東側是學校和居住為主區域,人口眾多。西南兩側是城市商業區。西面的普仁醫院與公園只有一街之隔,但實地調研采訪得知大部分的病人及家屬人沒有去過和平公園,甚至并不知道和平公園的存在。

      1.2難以滿足使用需求

      隨著社會的發展,生活方式的改變,對公園的使用需求也發生了改變。例如在從前人們下班后有時間與家人朋友去較遠的公園;但在如今大部分人由于工作的高壓沒有時間去這樣的公園。同時,現代社會土地資源越來越稀有,高密度城市中不再有土地建造傳統的城市公園,反而出現了大量“碎片化”的土地。

      1.3缺乏專業的監管服務

      城市公園很容易因為管理和維護不利蛻變成城市灰色空間,因此有效的管理和維護非常重要。在安全性上,無人監管公園容易滋生犯罪。例如美國學者Cohen的研究表明在低收入社區中人們更看重公園的安全性,人們認為安全和吸引力是有關的[3]。

      衛生方面,公園沒有定期的清理與維護容易成為病菌滋生的溫床,讓人們在視覺與嗅覺上首先就將其判定為“不可進入的區域”。后期維護方面,隨著人們的使用公園中的基礎設施會因為人為與自然等因素老舊、壞損,如不及時維修或更換,不僅會影響人們的使用,還會成為安全隱患降低公園作為城市公共開放空間的安全性與實用性。

      1.4環境設計中缺乏文化的注入

      目前,國際上衡量國家和城市的發展水平,除了GDP,還提倡HDI這一人文發展指數作為衡量標準。它把生態質量、文化質量和生活質量作為發展的重要參數。由此可見,文化在城市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城市公共開放空間作為“城市客廳”也應成為體現城市文脈的重要場所。從社會學的角度來說,如果一個城市無法喚起人們的記憶與想象,則會導致居民產生陌生感,生活在其間卻沒有歸屬感[4]。由此可見,文化的喪失不僅使“千城一面”難以得到根除,還嚴重影響了城市可持續發展與人們的公共生活品質。

      2高密度城市口袋公園設計策略

      目前,我國城市高密度化發展迅速,各種城市病困擾著人們的生活,亟待從經濟發展為導向的灰色發展轉向環境目標為導向的綠色發展,建立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基于對口袋公園存在問題的總結,結合文獻及政策研究,本文對我國口袋公園的設計策略提出以下4點建議。

      2.1城市消極空間的改建

      現代城市土地資源的稀有,高密度城市中不再有大面積的土地建造城市公園,反而出現了大量的碎片化用地。英國學者Danford發現人們較少關注非城市正式綠地。這類地塊屬于城市消極空間,通常位于服務欠缺、人口密度高、收入低的社區?诖珗@以尺度小、與環境相融合等特點適合用來填補城市空擋。在建設口袋公園時要爭取基層群眾的支持,多渠道聽取使用者的意見。

      2017年武漢市園林和林業局推出“尋找巴掌地,建設口袋公園”的活動,通過動員社會力量,篩選了100個地塊建設口袋公園,實現市民出門500m見綠的愿望。地塊由市民推薦,設計方案由市民投票。此舉不僅改善了消極空間、美化了環境,并且以市民為出發點,促進了社會參與,有助于形成全民的社會集體意識。

      2.2對目標市場需求的全面考慮

      通過對城市成熟街區的便利店、快餐店等小型社區賣場的布局研究,發現店鋪的整體規劃并非完全服從服務半徑,而是全面考慮目標市場的需求。為了高效地利用土地,口袋公園在規劃設計時可借鑒這種模式,充分考慮周邊人群的需求進行建設。根據不同的用戶需求可以將口袋公園分為住宅型、商務型、交通樞紐型與商業型4種類型。

      住宅型口袋公園能夠增加居民交往的機會、為戶外運動提供空間,為孩子們活動提供場所和設施;商務型口袋公園可為區域內工作的白領階層提供休息及交往場所,該用戶群體教育程度較高,因此設計時也應考慮審美需求;交通樞紐型口袋公園主要為過路行人提供一個休憩與如廁空間;商業型口袋公園的使用者構成比較復雜,但是用戶目的較為簡單,可設置合適的等待和交流的場所。

      2.3智慧化管理

      隨著我國城市公共綠色開放空間從量化到質化發展模式的轉變,對已建成與即將建設的口袋公園進行數據庫建設,進行智慧化管理有助于口袋公園綜合效能的評估及優化。同濟大學數字景觀實驗室通過跨學科的合作平臺,結合公園綠地、街旁綠地、立體綠化的效能特點,建立了相應的綠色空間信息數據庫,并開展了其在高密度環境中的效能評估與分析嘗試[5]。這方面的研究及實踐,上海市走在了全國的前列,其經驗很值得借鑒與推廣。

      2.4城市“小文化”的注入

      本文所研究的口袋公園是市民身邊的小公園,是為當地居民提供休憩服務的場所。因此應從周邊尋求親民的“小文化”注入其中,形成地域記憶。上海的九子公園的設計與上海弄堂文化融合,一定程度上加深了人們對上海傳統文化的了解與認同。園中的特色九子主題雕塑分布在園內的各個角落,承擔了一定的導視作用,并且增加了園中活力。園內會定期舉辦九子主題比賽,加強了公園的文化主題,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吸引外來游客前來體驗參與。

      3結語

      綜上所述,口袋公園能夠有效改善我國高密度城市中存在的問題,并能夠很大地提高高密度城市的宜居性。本文從實地調研發現的問題出發,通過廣泛閱讀文獻及政策,對高密度城市口袋公園的設計提出4點建議:

      (1)為提高口袋公園建設的可實施性,要充分利用高密度城市未被充分使用的土地,以贏得政府和民眾的支持。同時爭取基層公眾的支持,多渠道聽取使用者的意見。充分發揮口帶公園在社會凝聚力方面的可觀潛力。

      (2)為提高口袋公園建設的使用率,應充分考慮周邊人群的需求,綜合考慮多種功能,如戶外交往場所、與交通樞紐的結合、有教育意義的親子游樂場所等等。

      (3)為提高口袋公園建設的科學性,要對其進行數據庫建設,實施智慧化管理。這不僅利于公園當下的管理,對未來的口袋公園建設和改進也提供了數據上的支持。

      (4)為提高居民對城市的認同感與歸屬感,城市公共開放空間中應體現城市“小文化”,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形成地域記憶。

      參考文獻

      [1]李敏,葉昌東.高密度城市的門檻標準及全球分布特征[J].世界地理研究,2015(1)

      [2]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中國發展報告.2010,促進人的發展的中國新型城市化戰略[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0

      [3]CohenD.-A.-Marsh-T.-Williamson-S.-Han-B.-Derose-K.-P.-&-Golinelli-D.-et-al..ThePotentialforPocketParkstoIncreasePhysicalActivity[J].AmericanJournalofHealthPromotionAjhp,2014,28(3)

      [4]邱冰,張帆.基于城市集體記憶建構的城市公共藝術規劃——一種公共藝術介入環境空間規劃設計的路徑[J].規劃師,2016(8)

      [5]董楠楠,賈虎,王敏等.從數量統計到效能評估——高密度城市綠色空間數據庫的建設與應用[J].西部人居環境學刊,2016(4)

      園林景觀論文范文:城市規劃論文森林公園景觀生態規劃

      摘要:本文從城市森林公園景觀生態規劃發展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入手,圍繞現階段城市森林公園景觀開發設計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展開詳細論述,并就其有效改進措施提出參考意見及建議,希望對于今后城市森林公園可持續發展起到有效的促進作用,積極推動城市的綠色發展。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nylw/20521.html

    五级黄18以上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