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要:在我國當前農業經濟新常態下,農業發展處于結構性改革新時期,對我國農業的整體經濟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隨著我國步入社會主義新時期,農業經濟效益也隨之進行了改革,其土地管理制度也進行了深化改革,使農業金融體系結構整體發生了改變,也因此深化
摘要:在我國當前農業經濟新常態下,農業發展處于結構性改革新時期,對我國農業的整體經濟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隨著我國步入社會主義新時期,農業經濟效益也隨之進行了改革,其土地管理制度也進行了深化改革,使農業金融體系結構整體發生了改變,也因此深化了我國農業供銷合作機制;诖耍治隽水斍稗r業經濟效益發展機遇,并探討了經濟新常態下加強農業產業化發展、提高經濟效益的方法。
關鍵詞:經濟新常態;農業經濟;發展路徑
1引言
經濟新常態下,農業經濟的發展策略要進行適當的改變,走一條現代化的道路,對于農業經濟的經營進行創新,農業經濟的發展離不開土地、人力、科技,因此需要針對經濟新常態環境來進行積極的改革,促進農業經濟多樣化發展。
2經濟新常態下農業經濟發展的問題
2.1市場化程度低,產業配置不合理雖然我國是農業大國,但是我國農業經濟的市場程度還比較低,農業經濟產業配置還不夠合理,因為農業產業的各種資源投入成本比較大、見效速度非常緩慢,因此很多投資者不愿意參與到農業經營中來,這樣的投資環境下,農業經濟的市場化水平很低。農業經濟的效益如果要想得到較大的提升,必須要改變這種市場化程度低的狀態,并且要對產業配置進行合理的改革[1]。
2.2技術人才少,基礎工作水平低我國信息化技術已經廣泛的應用于多種行業之中,然而信息化過快的發展導致相關的技術人員儲備不夠充足,尤其是在農村農業方面。并且我國的技術人員在學習掌握了一定的知識和技術之后,并不太樂意從事農村農業經濟的工作,無法對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進行發展,導致農村技術人才少。同時農村的工作條件相對來說比較差,基礎設施不夠完備,農業技術人員的技術水平不夠高,導致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的基礎工作水平較低。這都給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建設和發展帶來了嚴重的負面影響。
2.3金融創新發展方面一是農村產權抵押貸款難度較大。由于涉農信貸種類較少,農村產權評估體系不健全,抵質押登記部門不明確,且產權處置難度較大,缺少相應的流轉和變現政策。目前,全市開展合作的銀行數量和業務量較少,除農商行辦理四權抵押貸款和貼息貸款業務,其他銀行辦理四權抵押業務的非常少,多數銀行并沒有開展四權抵押貸款業務和貼息貸款業務,導致抵(質)押物不足、增信困難等情況依然突出[2]。二是保險業參與社會管理的廣度和深度不夠。目前,全市保險市場秩序不夠規范,行業自律意識有待進一步提高;保險專業隊伍建設還有待加強。政銀保合作機制尚未健全,參與政銀保業務的銀行數量較少,保險公司貸款保證保險綜合費用偏高、風險分擔機制不健全、政銀保貸款手續煩瑣等因素仍制約貸款保證保險業務的進一步推廣。
2.4規模化不足,缺乏龍頭產業引導對于農業經濟的發展來說,規;梢蕴岣哌呺H效益,但是現階段我國農業經濟的規;瘒乐夭蛔悖⑶覜]有龍頭產業作為主導,這樣就導致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速度較慢,不能快速地發展。一方面,龍頭企業是農業主導產業建設的重要載體與象征;另一方面,龍頭企業也是推進農業產業發展非常核心的力量,缺乏龍頭企業就沒辦法對農業經濟產業進行輻射。
3經濟新常態下農業經濟發展的路徑分析
3.1提高農業科學知識和技術的應用
(1)加強與高等院校、農業科學院之間的合作,實行農業科技改革,進而促進科技科研成果可以轉化到農業實際應用中,并將科技、人才、團隊以及品牌等優勢在實際中合理應用,進而達到合作共贏的目的。(2)通過利用農業科學技術,可以提高農業經濟效益,并且可以完善現有的技術,構建健全的服務體系,鼓勵農民積極引入農業科技。同時,我國政府應加大對農業科技的扶持力度及經濟扶持,并對我國農業實施稅收優惠政策,加快鄉鎮機構改革力度,構建高效農村管理體系,促進農業多樣化發展,這樣的轉變有助于提高農業服務效率以及農業生產效率[3]。
3.2科技投入增加促進農業轉型科技和知識的應用是促進農業生產現代化的重要動力,所以當前階段想要實現農業經濟轉型還是要依靠科技與知識的力量,加強農業技術創新,創新農業經濟新模式。首先,國家應該重視其自身的作用,加強對農業技術的研究和推廣。在當前我國農業科技投入中,科技技術轉化效率比較低,技術推廣支持不足,推廣人員水平不高等現象嚴重影響了當前我國農業科技的發展。針對這些問題,農業部門應給予解決。投入相應的資金進行技術支持,并建立起農業技術推廣目標,逐漸實現我國農業技術的進步。
其次,農業經濟轉型要從農業產業進行,我國農業企業應該重視起自身的作用,做到以下幾點促進我國農業經濟現代化轉型。①農業企業應該轉變自身發展模式,建立新型高效的發展模式。②農業企業自身應該加大科研力度,成立農業產品研發部門,獲取更多的農業產品專利,使我國的農業經濟不再依靠“生產”就能夠“收益”,實現經濟轉型。③農業企業應該以身作則,建立和諧公平的農業市場,促進我國農業經濟秩序的良好建立[4]。最后,我國農業種植后也應該重視起科技的力量,增加投入逐漸實現農業生產的現代化,提高生產效率。也可以通過應用“互聯網”等先進技術,完善自身的銷售渠道,獲取更多的經濟利益,創新農業交易模式,促進經濟轉型。
3.3創新金融產品,拓寬投融資渠道
一是加強與市農村信用社聯合社戰略合作,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二是擴大涉農貸款的品種和抵押物的范圍,引導各涉農銀行創新貸款方式,推廣包括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村住宅地權、大棚、林權等在內的各種類型抵押質押品的抵押貸款。三是充分發揮政府性融資擔保功能,落實以小微企業和“三農”融資擔保義務為導向的財稅扶持政策,深入開展新型“政銀擔”合作,完善融資擔保行業風險分散補償機制。
3.4完善土地管理制度,做好農業發展準備工作
在農業經濟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必須不斷完善土地管理制度。目前,土地承包管理可分為家庭承包和農業合作社承包,有助于提高農村土地的使用率。而且,對農業土地管理制度進行改革,可以為日后的土地開發奠定良好的基礎,以便于在日后能夠順利開展土地改革制度,提高我國農業現代化建設水平,進而提高農民的經濟效益,切實促進農業經濟發展。根據目前的農業經濟發展形勢,相關部門應當做好正確指引農業發展方向的工作[5],優化現有的惠農扶持政策以及服務機制,一方面可以使土地資源得到充分利用,另一方面可以改變農業的發展模式,完善農業經營方法,改進已有的農業設施,為農業經濟穩定發展提供保障。
4結束語
總而言之,農業經濟的發展離不開創新,尤其是在經濟新常態下,更需要合理地使用資源,開發技術,增強人員培訓,充分結合農業經濟的特色來制定發展方向。經濟新常態對于農業經濟的發展有非常大的促進作用,因此需要加大技術改革投入,從而探索出一條更好的發展路徑。
參考文獻:
[1]王鑫罡.可持續發展視角下生態農業經濟的發展路徑分析[J].農民致富之友,2018(05):214.
[2]邵豐產.生態農業經濟的發展路徑分析與研究[J].農技服務,2017,34(10):173.
[3]蔡璨.基于農業政策視角的農村經濟發展機制與路徑分析[J].農業經濟,2016(05):21-22.
[4]劉波.中國非正規經濟社會核算矩陣編制及應用研究[D].浙江工商大學,2015.
[5]劉麗偉,高中理.國內外農業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動力結構優化之語境及路徑分析[J].世界農業,2014(12):21-28.
農業論文投稿刊物:《世界農業》(WorldAgriculture)雜志創刊于1979年,由中國農業出版社主辦,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主管,國內統一刊號:11-1097/S,國際標準刊號:1002-4433,郵發代號:82-130,復合影響因子:1.030,綜合影響因子:0.496。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nylw/228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