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要:土地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是農業發展的基礎資源。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對土地利用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通過實施土地整治工程,可以顯著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強化農業生產能力,提升農業經濟效益,同時促進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本文探討了
摘要:土地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是農業發展的基礎資源。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對土地利用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通過實施土地整治工程,可以顯著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強化農業生產能力,提升農業經濟效益,同時促進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本文探討了土地整治在我國生態整治中的應用,闡述了現階段土地整治工程對土地、水利、生態、氣候等影響;指出在生態文明建設背景下,土地整治工程應遵循生態化整治理念,強化土地工程技術對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的推動和促進作用。
關鍵詞:土地整治工程;土地利用;生態整治;應用
引言
由于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城鎮化已經成為一種必然趨勢,在我國城鎮化進程中,土地資源作為一種基本資源占據著至關重要的地位。由于我國人口基數過大,即使國土面積廣闊,但土地資源的人均占有量依然不足。在城鎮化進程中,隨著越來越多的人涌入城市,城市建筑的規模逐年擴大,這給土地資源帶來了極大的負擔。在建設過程中,由于土地使用結構的設計不合理,為了節約成本,用較低成本建設更多建筑,綠化和公共設施的比例被逐年削減。除此以外,由于社會建設很多情況下不注重環保,我國面臨著嚴峻的水土流失、環境惡化問題。土地資源作為一種不可再生資源,正面臨著嚴峻的使用問題。
1城鎮土地生態整治的重要性
隨著土地整治工作的開展,土地整治對生態環境的影響越來越被重視。若受損的生態環境得不到及時修復,一旦超出區域的環境承載力,就會嚴重影響城鎮化的建設。實行嚴格的土地整治是由國情決定的,也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保證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我國是農業大國,作為一切陸地生態系統的載體,土地對人類的生存和生活具有重要意義。在我國城鎮化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城鎮的無序擴張占據了大量的農業用地和生態用地,造成了生態環境質量嚴重下降。因此,要大力開展城鎮生態環境問題整治,充分利用土地工程技術創建良好的人居環境,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從而促進城鎮土地生態系統的良性發展。
2土地工程生態化整治技術
2.1土壤治理技術
土體重構包括土地平整和土壤改良兩大部分。土地平整是建設用地工程建設中的主要工程,尤其是山區或者丘陵區的平整。隨著建設用地的日益緊缺,依靠平整措施將未利用的荒山、溝坡改造成為城市建設用地的行為也越來越多,如我國某市“平山造地”工程、某市“削山造城”工程,都是典型的建設用地整備工程。
在土地平整過程中,不僅僅是簡單的土方挖填平整,還需要準確計算土地平整工程量,并依據項目區地形地貌等自然條件確定土地平整工程方法,而土方量計算誤差的多少,直接影響到工程的投資。建設用地在填方量大于挖方量,土石方不夠的情況下,需設置取土場取土回填,或者從別處購買土石方,進行客土回填。取土場取土完成后要進行水保措施恢復,保護其生態環境。在建設用地整治中,包含兩個方面的土體重構。
對于未來要建設地面構筑物的土地,需要進行土體無機重構;而未來的綠化用地、生態用地等則需進行土體有機重構。根據項目實際情況,首先對材料進行選擇,通過置換、增減和復配等措施,從材料的物性、細觀結構等方面對土體進行研發,選擇合適的材料,通過有機、無機過程,土體培育、污染物修復等方法,從土體的強度、變形以及滲流性考慮,使得土體滿足有機生命體的要求。并進行土壤培肥,通過各種農藝措施,使土壤的性狀不斷改善、肥力不斷提高。
2.2河道治理技術
2.2.1河道的斷面規劃
城鎮河道在運行過程中具有引水灌溉和生態景觀等功能,城鎮河道在治理過程中要根據所具備的功能合理選擇河道斷面模式。在城鎮河道斷面設計階段應堅持生態水利的理念,不僅要滿足“系統整合,以人為本”的理念,還要堅持注重生態的治污理念,通過合理的河道斷面設計為人們營造一個綠色的景觀環境。
2.2.2采用物理、化學和生物方法進行河道綜合治理
隨著環境污染的不斷加重以及人們環保意識的不斷加強,河道的綜合治理引起了人們的高度重視。其中,物理方法主要是機械除藻、疏挖底泥、引水沖淤和調水等方式。河道底泥中的有機物易發生好氧和厭氧性分解,使水體變黑發臭,疏挖底泥能清除黑色富集層,徹底消除其影響,是一種常用的整治河流的方法;瘜W方法主要是采用化學藥劑,如加入化學藥劑殺藻、加入石灰脫氮、加入混凝沉淀、加入鐵鹽促進磷沉淀等;瘜W治理方法雖然可以使水質暫時得到改善,但很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生物技術是國內外近年來發展很快的一種新型技術,包括生物膜技術、生物修復技術、水生植物進化法、土地處理法等。這項技術不耗能或低耗能,運行成本低廉,是一種值得推廣的技術。
2.3建筑用地的整頓工程技術的應用
目前土地資源的分配存在極不合理的現象,一些未經開發的土地被違規占用,發揮不出其價值。在應用城市土地整治工程技術時,要對違規土地占用現象進行整治,同時對建筑工程的用地情況進行規范。在建筑用電的整頓工程技術的應用中,嚴格把控用地審批工作合理性、對土地進行利用的途徑規范性以及房地產行業的良性競爭,這些內容成為整頓工程技術應用有效性的重要體現。對建筑用地進行整頓,不但能夠確保建筑用地的使用開發符合相關要求,還將建筑工程的風險控制在較低的范圍內,消除了大部分施工安全隱患,同時也給人們的生產生活提供了一定的質量保障。
在我國綜合國力不斷提升的當今,建筑工程也不能拖后腿,要以國際水平作為標準,以促進我國的建設發展。更重要的是,建筑用地的使用開發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尤其是施工過程中對周邊居民的影響更是不容忽視,近年來層出不窮的建筑質量問題給我國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了極大的威脅。為了將土地工程技術貫徹落實,需要做到以下幾點:首先,政府部門要出臺一系列政策實現國家鼓勵,相關部門的工作人員要予以協調配合。其次,政府要確保技術實施的權威性,可以通過一些強制手段,樹立起施工單位對土地整頓技術的重視意識,以便建筑土地整頓技術的順利實施。
2.4河流水體治理技術
河流水體的污染主要是由未經處理的工業廢水、生活污水、農田排水以及有害物質直接或間接的流入河流,致使水質惡化。大量廢水和生活用水排入河流,導致大多數的河流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因此,在控制外源污染的同時,還要修筑排污渠,將污水統一排放到下游進行處理。同時,還要檢測河流水體的污染指標,在河道兩側之間安裝多個凈水植株栽培系統,將其固定在河道周圍,重構兩岸土地土林,修復生態環境,擴大濱水空間,為河流污水治理提供有效裝置。
結語
土地是城市建設和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如果土地出現質量問題,再好的城市規劃、道路工程、建筑、園林等都無法確保城市能朝著生態型可持續發展的方向進步,如何讓土地潔凈、健康、安全是生態型城市建設的前提。在城市土地工程建設中,必須始終堅持宜居宜業城市發展目標,在生態文明建設背景下,遵循“生態化”規劃理念,通過修復區域生態環境、優化水土資源配置、完善基礎設施,重建新型人地關系,實現水土氣生和諧共生的有機生態系統,實現“自然—人文—生活”的可持續城市發展模式。
參考文獻
[1]朱代文,夏龍飛,蔡苗.潼關縣秦東鎮河灘地新增耕地土壤養分和重金屬狀況分析[J].灌溉排水學報,2017,36(增2):129~135.
[2]許熹娟.綠色民生推進幸福城市建設[C]//中國公園協會年會論文集,2015.
水利論文投稿刊物:灌溉排水學報任務是報道我國灌溉排水科學技術領域,如作物需水量,農業水資源開發與管理,灌溉排水技術,鹽堿地與低產田改良,水土保持與水流域沿理,灌排工程經濟評價,機電排灌等最新研究成果。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nylw/22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