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要大興安嶺林區冬季氣候寒冷,地廣人稀,野生經濟植物資源豐富,且為純綠色無污染,開發利用價值很大。因此,有必要調查清楚大興安嶺林區野生經濟植物資源的現狀。采用標準地布設確定野生經濟植物種類,標準地調查確定野生經濟植物數量,進行標本采集和制
摘要大興安嶺林區冬季氣候寒冷,地廣人稀,野生經濟植物資源豐富,且為純綠色無污染,開發利用價值很大。因此,有必要調查清楚大興安嶺林區野生經濟植物資源的現狀。采用標準地布設確定野生經濟植物種類,標準地調查確定野生經濟植物數量,進行標本采集和制作,以期為野生植物資源進一步開發利用提供參考。
關鍵詞野生經濟植物;調查方法;大興安嶺
1大興安嶺地區自然概況
大興安嶺位于我國東北方向,東經121°12′~127°00′、北緯50°10′~53°33′,東與小興安嶺相鄰,南與松嫩平原相鄰,北鄰俄羅斯。氣候屬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季漫長、寒冷而干燥,早晚溫差大,平均氣溫-4℃,年降水量在550mm左右,無霜期110d左右。伊勒呼里山系構成主體,呈北東、南西走向。大興安嶺森林土壤類型有棕色針葉林土、灰黑土、暗棕壤、沼澤土、草甸土[1-2]。
2調查標準地布設
主要以林業局為調查總體,按調查計劃和任務要求布設典型標準地的方法進行。將大興安嶺野生經濟植物資源確定為六大類、52種經濟植物。
林業論文投稿刊物:《林業勘查設計》專業涉及森林資源管理、森林經營、造林調查規劃設計、野生動植物管理、林業制圖、遙感等,是林業調查規劃戰線生產、科研、教學價值較高的學術期刊。及時報道國內外林業勘查設計戰線的新動態、新技術、新經驗、新措施,著重選用主題突出、短小精悍、言之有據、切合實際的文章,促進學術與實踐相結合。
2.1調查單位的劃分
以大興安嶺林業集團公司所屬的林業局劃分為11個調查總體。以二類調查小班在地形林相圖上為基本單位,勾繪調查類型面積分布情況;按照森林資源二類調查成果資料,統計各調查類型面積;在調查單位內,以類型面積為權重,確定各調查類型標準地數量,并在地形林相圖上布設典型標準地。
2.2標準地數量
調查總體按該類型面積占調查單位總調查面積權重確定。類型面積權重<1.5%,標準地數量要求最低8塊;類型面積權重在1.5%~5.0%之間,標準地數量要求最低25塊;類型面積權重在5%以上,標準地數量要求最低45塊。
2.3標準地布設
以林業局為單位進行標準地布設,利用地形圖或地理信息系統軟件,確定標準地調查的數量,以二類小班的要求進行調查,布設在地形林相圖上,精度到米。
2.4標準地現地定位及形狀大小
根據地形林相圖圖廓標注、公里網交點,利用GPS設備的導航功能進行現地定位。標準地為方形,一般規格為20m×20m。
3標準地調查方法
3.1標準地定位方法
打開GPS手持機定位導航功能,輸入標準地坐標值,進行現地定位。在林地小班內進行標準地現地踏查,對GPS設置統一參數,定位精度要求小于10m,將坐標值填入調查簿。
3.2標準地設置方法
用羅盤儀設定標準地的邊界,以磁北方向線為標準,按東西或南北方向測設邊線,用紅外測距儀測距,四周設立標樁,在標準地中心設立中心樁,將標準地編號用油漆注明在中心樁上。
3.3標準地內小樣方設置方法
草本類為主的樣方,在標準地的四周和中心位置,設置1m×1m的小樣方5塊;小灌木類為主的樣方,在標準地的四周和中心位置,設置2m×2m的小樣方5塊;灌木類為主的樣方,在標準地的四周和中心位置,設置5m×5m的小樣方5塊;喬木類為主的樣方,面積與標準地面積相等[4]。
3.4標準地調查記載
記載調查所在的林業局、林場、林班、小班、GPS坐標值、標準地號、調查類型、坡度、坡向、坡位、海拔高、頻度、單位名稱、外業人員名稱、內業人員名稱和時間。
3.5樣方調查記載
3.5.1按照經濟植物經濟部位和產量調查。
按照經濟植物利用部位不同,進行利用部位鮮重測量。調查利用部位為花的經濟植物,全部采摘樣方內的野生經濟植物的花,分類放置,花要全部采摘,不能遺漏,用電子天平測量鮮重,詳細記載數據填入調查簿,精確到0.001g;調查利用部位是葉、莖及全草的植物,采集全株,特別是根部的須根,不遺漏,精確到0.001g;調查利用部位是根的植物,必要時要用特制的小鋼鍬、小尖鎬小心采挖,植物的須根避免傷害,保證完整性,不要碰斷,精確到0.001g;調查多利用部位經濟植物產量,按調查部位分別詳細記載,精確到0.001g[5]。
3.5.2調查野生經濟植物高度。野生經濟植物平均高度超過1m時,以米為單位記載,保留2位小數;野生經濟植物平均高度低于1m,以厘米為單位記載,保留整數。
3.5.3調查野生經濟植物頻度。以標準地中心樁為起點,沿一條對角線向兩側各設置1m×1m的小樣方10個。頻度調查時應逐一經濟植物進行調查并計算頻度,若某種經濟植物在樣方內出現,計數為1,反之計為0。
3.6野生經濟植物標準地調查時間每年6月初,完成標準地的初設工作,包括標準地的測設、樣方的初查和頻度調查,調查含經濟植物利用部位葉、花、莖等標準地生物量;每年9月初,復查標準地內含經濟植物利用部位的根、果實、全草。復查時量測利用部位根、莖、葉、果實等的鮮重,計算標準地單株產量、經濟植物產量。
4野生經濟植物標本采集與制作
按調查任務及技術方案的要求,野生經濟植物標本采集與制作步驟為植物識別、采集前的準備工作、采集標本的要求、標本的編號和記錄、標本的壓制與整理、標本的記錄、蠟葉標本的制作和定名等項工作,完成野生經濟植物采集制作植物標本工作。
5參考文獻
[1]沈秀芝.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野生經濟植物資源開發利用現狀及對策[J].內蒙古林業調查設計,2014,37(3):29-30.
[2]李桂茹.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野生經濟植物資源評價[J].內蒙古林業調查設計,2011,34(1):98-99.
[3]張重嶺,孫桂華,包銀香.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主要野生經濟植物資源蘊藏量估算的初步研究[J].內蒙古林業調查設計,2011(1):47-49.
[4]許成輝,孫桂清.淺談大興安嶺林區野生經濟植物資源的開發利用[J].林業勘查設計,2003(3):49-51.
作者:王純華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nylw/23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