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要: 鄉村發展問題日益突出,加上村莊規劃自身存在的實施性不強,難落地等問題,使得傳統的村莊規劃已不在適合指導村莊的發展。 在此背景下,多規合一的村莊規劃呼之欲出。本次研究以鄒城市石墻鎮上九山村村莊規劃為例,探索多規合一背景下實用性村莊規劃的
摘要: 鄉村發展問題日益突出,加上村莊規劃自身存在的實施性不強,難落地等問題,使得傳統的村莊規劃已不在適合指導村莊的發展。 在此背景下,多規合一的村莊規劃呼之欲出。本次研究以鄒城市石墻鎮上九山村村莊規劃為例,探索多規合一背景下實用性村莊規劃的編制方法。
關鍵詞:多規合一;村莊規劃;
黨和國家高度重視鄉村建設。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黨和國家事業全局,順應億萬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新時代“三農”工作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鄉村振興戰略作為國家層面的戰略性、制度性安排,無論是理論層面還是實踐層面都具有革命性意義。
一、傳統的村莊規劃存在的問題
在鄉村振興戰略指引下,村莊規劃工作受到重視,然而面對復雜多元的鄉村結構,現有的村莊規劃存在著種種弊端,出現實施性不強,難落地等問題,主要歸結幾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參與主體單一,忽視公眾利益
以往的村莊規劃宣稱是“村民的規劃”,實際上村莊規劃與村民溝通少。村莊規劃編制過程仍延續城市規劃的規劃思路,多是以政府為主導,自上而下編制的注重物質空間的規劃,編制單位編制后由縣政府審批,然后“送規劃下鄉”的線性化編制流程,雖方案完成后有征求村委和村民兩議會意見,但往往流于形式,村民很難提出實質性的意見。村民參與環節少、內容簡單,遠不能達到高層次的公眾參與和村民自治要求。
由于村莊規劃忽視了村民的主體性,導致村莊規劃在實施時問題百出。
(二)缺乏部門銜接
涉及村莊發展的相關部門有很多,包括住建局、自然資源局、農業農村局等,各部門各自為政,以各部門牽頭編制的規劃也相互不協調,由于各規劃編制技術標準不同,致使其空間布局和建設規模等相互間存在很多矛盾。主要表現在用地需求與用地指標之間不對等、發展資源與空間載體不匹配、、空間布局與配套政策之間不銜接等方面,導致目前以城市規劃部門為主導編制的村莊規劃實用性不足。
(三)設計成果復雜,難以理解應用
對比各地村莊規劃的規劃成果,大多數的成果內容缺少針對性,未能展現
村民內在需求和當地特色,且最終的成果展示以技術性圖紙為主,不易于村民理解。
另外部分村莊規劃成果本身復雜難懂,村莊規劃編制成果越做越厚,部分內容并沒有真正從解決村莊問題的角度出發。作為村莊規劃實施主體的村集體,對成果難以理解和應用。在村民對編制成果“一知半解”的情況下,村民難以激發規劃參與積極性,不利于規劃實施管理工作的推進。
(四)實施主體意識不足,實施難推動
由于當前“自上而下”的政府管理模式忽視了村民的利益,剝奪了村民對村莊發展建設的表決權。村民的主人翁意識淡薄,參與村莊建設覺悟不高,村莊規劃中涉及的土地權屬和土地流轉問題難以解決,導致農民對村莊規劃的實施持懷疑態度,村民的主體地位難以體現。
面對復雜多元的鄉村結構和過去村莊規劃存在著的種種弊端,我們開始思考,政府、規劃師與村民應如何協作共同促進村莊發展的問題。
本次研究以鄒城市石墻鎮上九山村村莊規劃為例,探索多規合一背景下實用性村莊規劃的編制研究。
二、多規合一背景下實用性村莊規劃編制實踐
(一)項目概況
上九山村地處鄒城市西南部丘陵地帶,歷史悠久、特色鮮明,是山東省現存的風貌保存最完整的魯西南傳統古村落,擁有“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中國傳統村落,最美原生態古村落”等稱號。2019年被山東省自然資源廳確定為村莊規劃編制試點村莊,開始啟動村莊規劃編制工作。
(二)規劃的創新與特色
1、共同締造、共謀發展,探索村民全程參與機制
強化村民主體和村民委員會主導。通過問卷調查、入戶訪談、座談會等多種方式了解村民意愿,繪制村莊發展建設的“問題地圖”。規劃過程中,讓村民參與項目決策,反復協商,通過現場繪制通俗易懂的設計方案,回應村民需求。由村民委員會、設計師團隊、鄉鎮人員及投資團隊對規劃成果進行綜合協商,并通過村民代表大會決議。整個過程中,村民“全方位”參與,構建“共謀、共建、共管、共評、共享“的鄉村治理模式。
2、統籌協調、消除差異,推動多規合一
針對“多規合一”背景下的村莊規劃涉及部門多、利益雜、協調難的特點,提出成立以自然資源局組織領導,住建局、農業農村局、生態環境局、文保局等相關部門參與的規劃編制機制。
通過疊加分析三調、永久基本農田、土地利用規劃及林地保護規劃等,發現上九山村存在著基本農田劃定不實,國家公益林被侵占,林規與土規沖突等問題,通過多部門統籌,綜合協調三調、永久基本農田,土地利用規劃、林地保護規劃之間的矛盾,提出永久基本農田及國家公益林適度優化調整的建議,消除土規與林規差異,推動多規合一。
3、保護優先、重點布局,確保各項要素有效落地
夯實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線、歷史文化保護線,明確底線管控要求,在此基本上,優化村域空間布局。盤活利用農村零星分散的存量用地,有序推進農村建設用地減量化,同時確保鄉村振興產業落地空間;針對耕地及林地保護嚴峻等問題,推動山體綠化修復與村域國土空間綜合整治,補充耕地與林地。
4、分層分級、深化設計、推動文化傳承與歷史保護
立足整體控制、全面保護原則,對村莊整體格局,9條傳統街巷 、432 棟民居建筑以及八角井、古樹、古水道等歷史環境要素,進行分層分級保護。
規劃對核心保護范圍進行了詳細的規劃設計,對典型的建筑院落、傳統街巷、開敞空間制定了保護整治方案,指導實施建設。
5、按需編制、成果簡明,便于各方自治管理使用
規劃探索面對不同主體選擇不同表達方式的成果。針對自然資源部門,規劃提出以圖紙+文本的形式,便于規劃管理。針對鎮村,規劃建議提供詳細規劃圖紙+建設項目清單+村莊規劃管控規則,便于村莊自治管理。
6、上圖入庫,數字管理,推動鄉村治理體系現代化
按照國土空間規劃數據庫建設標準,完善村莊規劃數據庫,后續納入省級國土空間管理平臺,實現村莊治理現代化。
建筑論文投稿刊物:《小城鎮建設》(月刊)創刊于1983年,由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主辦。是專門為小城鎮和村莊建設服務的集城鎮建設、經濟、社會、文化和社會生活等政策性、專業性、技術性和信息性于一體的優秀月刊。
三、結語
多規合一背景下的村莊規劃是由傳統的政府主導,專業人員征詢的方式,轉向編制由村民需求和問題導向,共同締造下的村莊規劃,是多部門銜接、多規統籌下的村莊規劃,更是注重鄉村空間治理的村莊規劃。
參考文獻:
趙暉.大力推進實用性村莊規劃的編制和實施[J].小城鎮建設,2014(11):14-15.
《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 年)》[Z].2018.
胡紅霞,包雯娟.鄉村振興戰略中的治理有效[J].重慶社會科學,2018(10):24-32.
王婧,汪曉春.實效指向型村莊規劃方法的實踐性探索與流程化解析——以江蘇省宜興市湖父鎮張陽村村莊規劃為例[J].小城鎮建設,2014(12):51-56.
作者:戰彪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nylw/24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