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vfzrl"><nobr id="vfzrl"><progress id="vfzrl"></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vfzrl"></address>

    <address id="vfzrl"></address>

    <em id="vfzrl"><form id="vfzrl"><nobr id="vfzrl"></nobr></form></em><address id="vfzrl"></address>
    <address id="vfzrl"></address>

    <noframes id="vfzrl"><form id="vfzrl"><th id="vfzrl"></th></form><form id="vfzrl"><th id="vfzrl"><th id="vfzrl"></th></th></form>

    國內或國外 期刊或論文

    您當前的位置:發表學術論文網農業論文》 基于文獻計量的中國西南地區茶園土壤養分特征分析> 正文

    基于文獻計量的中國西南地區茶園土壤養分特征分析

    所屬分類:農業論文 閱讀次 時間:2021-02-07 10:18

    本文摘要:摘要:為探究西南地區茶園土壤養分特征及其影響因素,以文獻計量法對西南地區4省(區、市)茶園土壤進行研究,從整體和局部尺度分析了茶園土壤養分在不同空間、海拔、降水、土壤類型差異下的分布狀況及特征。結果表明西南茶區整體表現為有機質、全氮、堿解氮豐

      摘要:為探究西南地區茶園土壤養分特征及其影響因素,以文獻計量法對西南地區4省(區、市)茶園土壤進行研究,從整體和局部尺度分析了茶園土壤養分在不同空間、海拔、降水、土壤類型差異下的分布狀況及特征。結果表明西南茶區整體表現為有機質、全氮、堿解氮豐富,磷素不足;海拔及降水是西南茶區土壤養分的控制和驅動因子。從典則判別的土壤養分空間分異程度來看,貴州和四川較為相似,西藏和云南分異明顯。不同土壤類型中,棕壤養分指標均達到優質高效高產茶園標準;黃棕壤總磷含量偏低;黃壤速效磷、全磷缺乏;磚紅壤及紅壤土壤酸化明顯,速效磷、速效鉀、全磷缺乏。不同地區間優質高效高產茶園養分達標率:西藏>貴州>云南>四川。西南地區茶園土壤磷素的缺乏,已成為西南茶區發展的限制性養分因子。

      關鍵詞:中國西南地區;茶園;土壤;養分特征

    茶園土壤

      茶園土壤養分特征引起的茶葉品質及土壤養分質量問題受到各地區的關注和重視[1],西南地區域內茶園分布極廣,截至2019年我國茶園面積最大的三個省份均分布于西南地區,約占全國茶園總面積的43.8%[2],雖然目前對茶園土壤養分的研究較多,但學者多是以省、市、縣行政區域為范圍進行研究,因受制于有限的行政范圍,而不可避免地忽視了自然地帶性范圍下的更為客觀的土壤養分自然規律及屬性特點,從而難以對其進行區別和聯系;诖吮疚膶⒕哂邢嗨谱匀坏乩砑皻夂驅傩缘奈髂系貐^為整體自然地帶區域進行研究。

      茶園論文范例:茶園雜草防控技術研究進展

      西南地區屬多山高海拔地區,在為茶產業發展提供生態優勢生產基礎的同時,又受到喀斯特地質條件的限制[3],區域內地質活動頻繁復雜,進而導致西南地區地質破碎不連續,地層交錯演替發展,地質情況極為復雜,而在此基礎上風化發育而來的土壤多繼承了各地層基巖的理化特性。土壤的發育還受到明顯的海拔梯度、垂直山地氣候和復雜地形地貌等多因素的共同影響,因此這也進一步增加了西南地區土壤養分狀況及類型分布的復雜性。西南地區茶園土壤養分空間差異大,且茶園肥料投入過量,平均可施減化肥量達32.33%[4],此前尚未有學者對中國西南茶區土壤養分狀況進行系統研究,故而摸清西南地區茶園土壤養分水平、特征及分布規律,明確限制因子,分析養分差異成因,是科學管理西南茶區土壤肥力、提高土壤質量及茶葉品質的重要依據,同時也為指導西南地區茶產業提質增效及鄉村振興戰略具有現實的生產管理意義。

      1材料與方法

      1.1數據的獲取

      以“Teagarden/Soilnutrient/Physicalandchemicaltraits/SouthwestofChina”,及“茶園、茶產區、西南、云南、貴州、四川、重慶、西藏、土壤養分、土壤肥力、土壤理化性質、養分特征”等為關鍵詞進行組合,分別在CNKI中國知網數據庫和WebofScience中檢索,不限時段檢索,最后一次檢索時間為2020年2月25日,檢索已公開發表的有關中國西南五省(區、市)茶園土壤養分研究的相關論文44篇,研究總樣本達2759個,涵蓋西南5省(區、直轄市),共涉及122個縣(市、區)。

      其中:云南14個縣(市、區);貴州省28個縣(市、區);西藏自治區5個縣(區);四川省72+3個縣(市、區),因考慮到行政地緣及文獻數量,故將涉及重慶地區的3篇文獻納入到四川省合并計算。提取指標包括pH、有機質、全氮、全磷、全鉀、堿解氮、速效磷、速效鉀、海拔、降水量。其中,對已明確海拔數據的直接從文獻提取,無海拔數據但已明確經緯度或地名(村級)的,從LocaSpaceViewer軟件中導入谷歌地圖圖層數據后,提取樣地范圍平均海拔數據,無海拔數據且樣地范圍過大的,在數據分析時不予以引入。

      1.2數據處理與分析

      因不同學者撰寫論文時各指標參數單位的表示不統一,且少部分學者在土壤取樣的表層土深度不一,因此本研究將數據重新整理。對于采樣深度統一選用“0~20cm”作為土壤表層樣本;對于缺失值的處理,按統計學方法缺失值小于10%的以所屬地平均值替代,缺失數據大于10%的,在進行SPSS數據分析時以成對或成列個案進行排除;對于平均值統計,以加權平均值進行統計計算;因數據并未較好從正態分布,指標存在方差不齊性情況,因此本研究的相關性分析將采用斯皮爾曼(Spearman)方法,多重比較將采用蓋姆斯豪厄爾(Games-Howell)。

      本研究數據以Excel2019進行存儲,SPSS25進行數據分析,Origin2019進行圖形繪制。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行業執行標準《綠色農產品產地質量標準》[5]、《茶葉產地環境技術條件》(NY/T853-2004)[6]中茶園土壤肥力分級標準,及優質高效高產茶園的土壤營養診斷指標[7],整合出茶園土壤養分分級標準,以便對中國西南地區茶園進行土壤養分等級劃分。

      2結果與分析

      2.1西南地區茶園海拔及土壤養分狀況

      對中國西南地區茶園土壤的養分狀況統計,表明茶園土壤pH平均水平為4.59,有機質達30.54g·kg-1,高于I級及優質高效高產茶園的肥力標準;堿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鉀平均水平分別為142.37、12.87和84.67mg·kg-1,其中堿解氮平均水平高于I級及優質高效高產茶園肥力標準;全氮、全磷和全鉀的平均含量分別為1.38、0.51和8.19g·kg-1,其中全氮平均水平達到I級及優質高效高產茶園肥力標準。從變異程度來看,pH變異程度最低屬弱變異外,其余均屬于中等變異,變異程度表現為速效磷>全鉀>全氮>有機質>堿解氮>全磷>速效鉀>pH。

      3結論與討論

      3.1茶園土壤養分特征及影響因素

      西南地區茶園土壤養分狀況整體較好,以含氮類養分如有機質、堿解氮、全氮的含量較為豐富,平均含量均達到優質高效高產茶園標準;速效鉀及全鉀含量略有不足,速效態磷及全磷含量缺乏;西南茶區土壤pH平均水平符合優質高效高產茶園標準,但域內土壤仍有不同程度的酸化趨勢,除pH為弱變異外,其余指標均為中等變異,此結果與李瑋等[9]、任艷芳等[10]、楊廣容等[11]的研究結果與本研究基本一致。

      海拔的垂直山地氣候對西南茶區土壤養分影響較大。通過對不同海拔茶園土壤分析可知,隨著海拔的上升土壤pH值也逐漸升高,這可能是高海拔寒冷環境下土壤微生物活動及酶活性低,根部有機酸等分泌物相應減少,由此可看出海拔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土壤酸化的發生,這與姜哲浩[12]、林小兵[13]的研究結果一致。

      本研究顯示養分隨海拔變化趨勢明顯,養分在1800m以下地區整體上隨海拔升高而積累,而在1800m以上地區,除了速效磷顯著增多外,其余養分含量均明顯下降。這可能是1800m以上高海拔高寒地區土壤pH較高,間接影響了土壤固磷過程,使磷不易發生沉淀和吸附反應,降低對磷的固定作用,增大了磷的有效性[14],且超1800m以上地區主要集中在降水量較少的西藏,而較少的降水量可能難以形成地表徑流對土壤顆粒形成侵蝕,或淋溶影響小,進而保持了速效磷較高的活性[15]。

      整體上西南茶區相較于常年高溫多雨的福建、江西等地區茶園土壤有機質、堿解氮、全氮含量較高[13,16-17],受到高海拔低溫影響,不利于有機質的礦化,土壤中微生物及土壤酶的生物化學活動較低海拔地區程度低,故而對有機質能量消耗少。降水量對土壤養分及pH存在不同程度的影響。西南地區速效鉀速效磷含量低,尤其以速效磷缺乏突出,僅20.83%達到優質高效高產茶園速效磷標準。有研究顯示降水量形成的地表徑流對養分輸出影響明顯,對全鉀、全氮及全磷明顯[15]。

      土壤中磷素以淋溶形式損失的量與以地表徑流和土壤侵蝕形式損失的量相當或者更大,土壤磷素滲漏遷移也可能是磷流失的一條重要途徑[18]。而結合西南茶區的實際狀況,除西藏降水量偏少且植茶區基本屬于河谷谷底或臺地外,云南、貴州、四川三地年均降水量豐富且茶園多為坡地,因此更易于造成磷素流失,而鉀在水溶液中溶解性較高,膠體性低,也易隨地表徑流而流失[19]。

      此外,本研究顯示降水量也明顯的影響了土壤酸化的過程,這與張馭航[20]研究一致。不同土壤類型的養分特征。棕壤及黃棕壤養分較為全面;黃壤缺乏速效磷、速效鉀和全磷;紅壤、磚紅壤酸化嚴重,全量及速效態磷鉀較缺乏,但其有機質、堿解氮、全氮含量豐富,這與江西省茶區紅壤肥力整體低下的表現不同[13],可能是由于西南地區紅壤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南部,該地區海拔較高降水量大,平均海拔達1500m以上氣溫較低,對有機質消耗較低,且古茶樹分布較廣,隨著年限的延長枯枝落葉形成的有機質、堿解氮、全氮不斷積累,而磷鉀素在降水量較為豐富的作用下,其淋失及徑流損失作用較海拔帶來的積累效應可能更為明顯。

      其它因素對茶園土壤養分的影響。研究表明,土壤全鉀全磷主要受到成土母質或基巖所影響[21],這可一定程度上說明西南茶區全鉀在不同海拔下無明顯規律的現象。在較低pH及較高溫度下,土壤礦物表面吸附的磷可轉化形成含磷的表面沉淀,造成礦物溶解轉化以及磷生物有效性的進一步降低[22],這為本研究中得到的速效磷在1800m以上地區相較低海拔茶區含量顯著性增多的結果提供了解釋。速效鉀雖可通過凋落物及腐殖質分解輸出一定的數量,但茶樹中的多酚會抑制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活性,結合西南茶區高海拔的冷涼氣候特點,使得分解釋放進程更為緩慢。

      從施肥管理來說,可能長期受到氮肥增產的影響而重施尿素類氮肥,進而導致尿素在酸性條件下水解出較多的NH4+,過量的NH4+與K+競爭吸附點位,加劇了土壤K+的淋失[23];此外有研究顯示,管理措施相對于對土壤氮磷鉀等養分的影響更大[24,25],因此科學的施肥管理也是影響著土壤養分的重要因素。

      參考文獻:

      [1]孫贇,MuhammadShaaban,何志龍,等.生物質炭對茶園土壤改良及茶葉品質的影響[J].中國土壤與肥料,2017(6):9-14.

      [2]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鑒[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9.

      [3]劉彥伶,李渝,張萌,等.基于文獻計量的貴州喀斯特地區石漠化等級土壤養分狀況分析[J].中國土壤與肥料,2019(2):171-180.

      [4]倪康,廖萬有,伊曉云,等.我國茶園施肥現狀與減施潛力分析[J].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2019,25(3):421-432.

      [5]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綠色食品產地環境技術條件(NY/T391-2000)[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局,2000.

      作者:張忠梁1,2,舒英格1*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nylw/25823.html

    五级黄18以上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