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要: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消費觀念的轉變,人們對于生鮮產品的需求不斷加大,這促進了生鮮行業在我國蓬勃發展。為了提升生鮮產品從生產到銷售的流通效率,電商平臺供應鏈應運而生,其通過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打破了產品的地域限制、加快了產品的運輸速
摘要: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消費觀念的轉變,人們對于生鮮產品的需求不斷加大,這促進了生鮮行業在我國蓬勃發展。為了提升生鮮產品從生產到銷售的流通效率,電商平臺供應鏈應運而生,其通過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打破了產品的地域限制、加快了產品的運輸速度、保障了產品的鮮活性、提升消費者的消費體驗,然而電商平臺的供應鏈建設缺乏整體布局,需要進一步優化。因此,文章對盒馬鮮生的供應鏈發展現狀進行分析,總結該企業供應鏈運作中存在的問題,并通過SCOR模型提出促進盒馬鮮生供應鏈優化的建議,為促進盒馬鮮生供應鏈的穩定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生鮮產品;生鮮電商平臺供應鏈;SCOR模型;盒馬鮮生
隨著人們對生鮮產品的需求不斷增大,生鮮產品供應鏈的建設也逐漸加速。傳統的生鮮供應鏈雖然能夠促進產品在市場上的流通,但是周轉次數多、流通時間長,容易導致生鮮產品損害嚴重以及銷售價格過高等問題。自互聯網技術在生鮮產品供應鏈建設中應用以來,這些問題得到有效緩解,借助電商平臺供應鏈的運作模式,使得消費者能夠與生產者產生有機互動,促進生鮮產品市場從產品主導轉向服務主導。我國生鮮產品電子商務發展迅速,根據《中國生鮮電商行業研究報告2020年》顯示,2020年我國生鮮電商市場規模為3641.3億元,與2019年同比上漲42.54%[1],并且具有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生鮮論文范例: 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風險評價
1概念界定與理論基礎
1.1生鮮產品。
生鮮產品一般是指蔬菜、水果、肉、蛋、奶以及水產品等初級加工產品[2]。生鮮產品往往具有以下3個特征:
(1)鮮活性。生鮮產品的新鮮度是影響人們產生購買意愿的決定性因素,隨著人們生活條件的改善,人們越發重視產品的新鮮程度,而生鮮產品的保存條件嚴格,需要冷凍保存和常溫保存的倉儲技術。
(2)地域性和季節性。我國生鮮產品的生產者多為農戶,呈現出分散、小規模的特征,受地理位置和季節變化的影響,導致了市場上不同季節生鮮產品的品類和價格存在一定差距。
(3)保質期短,容易變質。生鮮產品從生產到市場銷售,需要經歷采摘、包裝、運輸、倉儲等環節,一旦某一環節導致生鮮產品受到損壞,則會加快生鮮產品的變質速度,因此應該對生鮮產品進行適當包裝,提升物流技術,縮短運輸時間,避免生鮮產品變質。
1.2生鮮電商平臺供應鏈。
生鮮電商平臺供應鏈是指將生鮮產品供應鏈前端的生產者、供應商、物流企業、電商平臺以及供應鏈終端的消費者形成一個鏈條[3]。生鮮電商供應鏈的建立可以促進生鮮產品在市場中的快速流通,幫助生產者打破地域限制,獲得經濟收入,同時也可以滿足消費者對于生鮮產品的需求。生鮮電商供應鏈具有以下3個特征:
(1)成本投入高。生鮮產品容易變質,所以采摘、包裝、運輸都需要進行精細的管理,在運輸過程需要冷鏈物流技術的支持,這需要企業前期投入較大的成本以保證產品的質量;(2)需求的不穩定性。雖然生鮮產品在人們日常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人們對產品類型的選擇受多種因素影響,電商企業采購生鮮產品成本較大,如果不符合市場需求,則會產生較大的損失;(3)計算機技術以及物流技術要求高。電商企業需要大數據技術對大用戶的需求進行分析,制定采購計劃,提供精準的營銷服務。同時為了滿足消費者對產品品類的多樣化需求,電商企業需要從全國或者全球各地采購生鮮產品,這離不開物流技術的支撐。
1.3SCOR模型。
SCOR模型是能為各行業的供應鏈管理提供分析和優化的工具。該模型于1997年被提出,SCOR模型融合了業務流程再造、標桿設定等管理學思想與技術,并將相關理論應用于供應鏈的分析和優化過程中,不僅能夠切實地反映企業的供應鏈問題,而且能夠幫助企業客觀地評測供應鏈并優化供應鏈的運作效率,實現供應鏈的動態管理。從橫向的角度來看,SCOR模型主要是指企業在供應鏈管理過程中的五個環節,即計劃、采購、生產、發運和退貨;從縱向的角度來看,SCOR模型被劃分為三個層次:
(1)最高層,主要是對企業的五個環節進行目標設定;(2)配置層,由供應鏈的核心過程構成,企業根據自身的特征進行供應鏈建設,并且落實最高層的設定目標;(3)分解層,根據配置層的供應鏈建設將建設流程中所需要的元素進行細化,并且為企業的供應鏈建設提供信息支撐,促進最高層制定的目標的達成。
2盒馬鮮生的供應鏈模式分析
2.1盒馬鮮生簡介。
2016年,阿里巴巴集團創立了盒馬鮮生,這是一種對線下超市完全重構的生鮮企業[4]。2017年10月,全國門店數目達到30家;2019年,盒馬鮮生在我國迅速擴張,門店數量超過130家;2020年,盒馬鮮生在我國21個城市建立門店200余家。盒馬鮮生主要采取的是線上銷售和線下平臺同時運作的雙渠道經營模式。
線下業務是指盒馬鮮生通過在大城市建立實體超市,滿足企業自身的倉儲和配送需求的同時,也為消費者提供豐富的購物和餐飲體驗。門店鼓勵消費者通過盒馬APP下單,注冊會員,不僅能夠給消費者提供便利性,而且通過APP收集客戶信息,進而為客戶提供更精準的產品以及服務。線上業務主要是指,盒馬鮮生為門店附近3公里范圍內的客戶提供餐飲外賣和生鮮產品的配送服務,只要消費者通過盒馬APP下單,就可以在30分鐘內收到下單物品。
2.2盒馬鮮生供應鏈的發展現狀。
盒馬鮮生在阿里巴巴集團的領導下,與淘寶共用一個物流體系,經過5年的探索與發展,建立了一個三層結構的供應鏈模式,即“供應商—門店—消費者”。門店是盒馬鮮生線上業務和線下業務整合的重要依托,它實現了實體店和倉庫的一體化。盒馬鮮生的供應鏈模式呈現出去中心化、分布式的特征。
(1)盒馬鮮生采購和物流計劃的制定,主要依托于阿里巴巴的大數據以及云計算等計算機技術。企業可以通過盒馬APP或者淘寶收集客戶的購物信息,分析客戶的需求偏好,進而預測市場的需求趨勢,制定采購計劃。實際上,盒馬鮮生是以產品為主的銷售平臺,并未將供應鏈上下游的主題建立起良性的互動,即積極引導消費者參與生鮮產品的生產與采購環節,滿足消費者對于產品多樣化的需求。
(2)盒馬鮮生采購的方式為直采,主要包含種植基地直采和本地化直采。盒馬鮮生的采購范圍不僅僅局限于國內,借助阿里巴巴集團的全球購資源從世界各地采購資源,逐步完成全球性農產品基地。同時,盒馬鮮生對生鮮產品不收取任何渠道費用,吸引了更多品類的生鮮產品入駐企業,提升消費者的購物體驗。(3)盒馬鮮生的配送中心,主要是指從種植基地或者本地采購生鮮產品后,對生鮮產品的質量進行檢測、低溫存儲和包裝以及對原材料或者半成品進行再加工的場所。盒馬鮮生的生鮮產品運輸是與淘寶共用的物流體系,負責從采購運送到加工+倉儲中心,根據不同生鮮產品對溫度的要求決定選擇常溫物流或者冷鏈物流。
(4)盒馬鮮生的門店是前置的物流中心,不僅僅可以為本門店提供備貨,而且可以為其他門店緊急調貨,從而協調生鮮產品資源的合理分配,門店也是為人們提供購物、餐飲體驗的超市。線上與線下結合的運營模式可以幫助企業通過大數據分析掌握消費者的消費偏好,進而實施精準營銷。(5)盒馬鮮生的外賣配送環節,盒馬鮮生的配送范圍是門店3公里內,通過大數據技術,幫助配送人員找到合適的路徑,保證客戶在30分鐘內收到下單產品。
2.3盒馬鮮生供應鏈存在的問題
(1)成本投入較大。與傳統的線下生鮮產品供應鏈的建設對比,盒馬鮮生開創了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運營模式,借助阿里巴巴的大數據計算、云計算等技術,運用先進的設備以及完善的物流體系,為盒馬鮮生的運營帶來了較大的便利,但也使得前期建設投入了大量成本。尤其是門店的設置,不僅占地面積大,而且選址多在繁華地帶,店鋪內先進技術和設備的使用等,均使得門店成本較高。
(2)備貨計劃有待完善。盒馬鮮生旨在為人們提供新鮮產品,這就需要及時對市場需求量進行預測,同時也要避免生鮮產品備貨過多。盒馬鮮生曾經因缺少對市場需求的精準預測,導致庫存不足,使得消費者購買不到產品的現象,雖然門店之間可以相互調撥,但是會增加運輸成本,降低門店的服務效率。因此,盒馬鮮生應該制定更加精確的備貨計劃,盡可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又要保障產品的新鮮程度并降低庫存成本。
(3)冷鏈物流技術有待提升。盒馬鮮生運輸生鮮產品主要使用的是“二段式”半程冷鏈運輸,也就是遠距離的運輸中使用冷藏技術,但是在短距離的城市內配送以保溫為主。這種運輸方式可能導致蔬果損壞、肉類變質以及海鮮產品不新鮮等問題,會導致消費者對于盒馬鮮生產品產生負面印象。為了避免上述問題的出現,盒馬鮮生需要加大冷鏈設施建設,并提升技術水平。
(4)缺乏專業生鮮產品物流人才。盒馬鮮生自建立以來,食品安全問題多次被消費者曝光出來。人們非常關注產品的生產日期以及保質期等指標,在運輸過程中,如果冷鏈物流出現問題,則會導致生鮮產品變質問題,因此保障生鮮產品冷鏈物流的正常運轉,是保障生鮮產品質量的關鍵,這就需要盒馬鮮生培訓專業的冷鏈物流人才,對于產品的運輸、倉儲環節進行專業的操作和控制。
3基于SCOR模型的盒馬鮮生供應鏈優化建議
3.1盒馬鮮生的供應鏈運作計劃。供應鏈運作計劃主要用來處理供應鏈管理過程中短期問題的決策。對于盒馬鮮生來說,需要制定生鮮產品的庫存計劃和運輸計劃。對市場需求進行準確預測,是制定生鮮產品庫存計劃的關鍵。這就需要盒馬鮮生利用大數據技術對消費者需求進行收集和分析,從而精準地進行市場需求預測[5]。在明確市場需求之后,應該制定合理的庫存計劃,為消費者提供新鮮的生鮮產品,同時降低庫存成本。運輸計劃需要盒馬鮮生根據現有的大數據技術和冷鏈物流技術對采購的生鮮產品進行運輸安排,盡可能優化運輸路徑、縮短運輸時間、提升運輸效率。
3.2盒馬鮮生的采購環節。我國生鮮產品生產者具有分散、小規模的特征,這就導致采購商需要分散采購,因此生鮮產品從生產到市場上銷售經歷了較多的周轉,進而造成成本的增加。目前,盒馬鮮生主要采用的是種植基地直采和本地化直采的采購方式,這一定程度上能夠降低采購成本,同時可以保證生鮮產品的新鮮程度。盒馬鮮生應該將消費者的需求與生產者的產品進行對接,以需求拉動生產,實現產品生產的規;,提升供應鏈需求的穩定性。
3.3盒馬鮮生的生產環節。盒馬鮮生的生產主要是指生鮮產品經過采購環節的質檢、包裝、標準化以及再加工的過程。質檢是保證食品安全性的重要環節,因此,盒馬鮮生應該嚴格按照食品安全標準對生鮮產品的質量進行檢驗。適當包裝有利于避免生鮮產品在運輸過程中出現損壞。生鮮產品目前屬于非標產品,由于其品類繁多,因此該行業并未建立統一的標準,所以盒馬鮮生可以與上游供應商建立合作,共同開展生產環節,并建立扁平化的供應鏈體系。
3.4盒馬鮮生的配送環節。盒馬鮮生生鮮產品的運輸是由與淘寶共用的物流體系和自建的物流體系兩部分組成。自建物流體系雖然能夠專業的服務自身的運營模式,但是由于前期投入過高,會導致資本回收時間延長,因此,盒馬鮮生目前可以依賴淘寶的物流體系,保證生鮮產品的正常運輸和銷售,同時對自建物流體系加大建設力度,更加高效、便捷的為客戶提供服務。盒馬鮮生應該不斷提升冷鏈物流技術,從而減少生鮮產品在運輸的過程中損壞或者變質問題的出現。此外,盒馬鮮生可以通過與高校建立合作,培養專業的物流人才,對企業的物流系統進行管理和控制。
3.5盒馬鮮生的退貨環節。盒馬鮮生應該重視客戶退貨的問題,這是客戶對于產品的負面反饋,因此企業應該積極與客戶溝通,減少客戶對盒馬鮮生產生不滿的情緒,積極溝通和協調,及時協助客戶辦理退貨,盡量降低雙方的損失。同時盒馬鮮生還應該收集退貨信息,了解客戶退貨的原因,追究相關責任,判斷是供應商的選擇、物流的運輸還是自身的服務問題,及時地解決問題并對于退回的生鮮產品進行合理的安排。
4結論
生鮮產品是人們飲食結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保障人們生存和發展的基礎資源。我國生鮮產品供應鏈逐漸從傳統的線下模式,轉向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運營模式,促進了生鮮產品打破地域限制,進入各地人們的生活中去。生鮮產品的流通,需要供應鏈商的供應商、物流企業、電商平臺以及零售終端的共同發力。本文基于SCOR模型對盒馬鮮生電商企業的供應鏈進行研究,指出企業在供應鏈運作中存在的問題,并從盒馬鮮生的供應鏈計劃制定、采購環節、生產環節、配送環節以及退貨環節提出發展建議,這有助于促進盒馬鮮生電商供應鏈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上海艾瑞市場咨詢有限公司.中國生鮮電商行業研究報告2020年[Z].2020.
[2]王祚宇.基于大數據的電商平臺生鮮食品供應鏈優化研究[J].物流工程與管理,2021,43(1):98-101.
[3]朱作政.新零售背景下電商企業生鮮業務的供應鏈模式研究[D].杭州:浙江工商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9.
[4]凌晨.“盒馬鮮生”和“京東便利店”供應鏈模式分析[J].廣告大觀(理論版),2020(3):67-75.
[5]楊青青,蔣雪梅.互聯網時代下生鮮電商的發展淺析[J].物流科技,2021,44(5):92-94.
作者:張歡,田雪瑩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nylw/29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