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vfzrl"><nobr id="vfzrl"><progress id="vfzrl"></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vfzrl"></address>

    <address id="vfzrl"></address>

    <em id="vfzrl"><form id="vfzrl"><nobr id="vfzrl"></nobr></form></em><address id="vfzrl"></address>
    <address id="vfzrl"></address>

    <noframes id="vfzrl"><form id="vfzrl"><th id="vfzrl"></th></form><form id="vfzrl"><th id="vfzrl"><th id="vfzrl"></th></th></form>

    國內或國外 期刊或論文

    您當前的位置:發表學術論文網農業論文》 期刊論文發表淺析稻瘟病的綜合防治> 正文

    期刊論文發表淺析稻瘟病的綜合防治

    所屬分類:農業論文 閱讀183次 時間:2015-05-14 13:45

    本文摘要:摘 要:稻瘟病的發生與流行同多種因素有關,因而,應以選用抗病品種為中心、加強栽培防病為重點、適期噴藥防治為輔的綜合防治技術措施。 關鍵詞:稻瘟病;綜合防治;技術措施 稻瘟病是危害水稻生產最為嚴重的病害之一,是一種真菌性病害,屬于世界性水稻病害,

      摘 要:稻瘟病的發生與流行同多種因素有關,因而,應以選用抗病品種為中心、加強栽培防病為重點、適期噴藥防治為輔的綜合防治技術措施。

      關鍵詞:稻瘟病;綜合防治;技術措施

      稻瘟病是危害水稻生產最為嚴重的病害之一,是一種真菌性病害,屬于世界性水稻病害,世界各國水稻產區都有此病的發生。稻瘟病在我國水稻栽培地區都有不同程度的發生,一般情況下減產幅度在12%~15%左右,個別發病嚴重的地塊甚至絕產。因而,稻瘟病已經成為水稻高產、穩產的一大阻礙因素,應該認真加以防范并提高其防治措施。

      1 癥狀識別

      此病在整個生育期都有可能發生,根據危害部位的不同,可形成苗瘟、葉瘟、節瘟、穗頸瘟以及谷粒瘟等類型。

      1.1 苗瘟 此類型主要發生在幼苗期的葉片上,為褐色病斑,形狀為梭形或不規則形,有時還能在病斑上形成灰綠色霉層,即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1.2 葉瘟 此類型通常在分蘗期后開始發生,因其品種的抗病性和氣候條件的不同,病斑可分為4種類型。

      (1)急性型 當氣候條件對其有利時產生,病斑呈淺綠色,為圓形或橢圓形或不規則形,病斑背面密生出灰綠色霉層,條件不適合時會轉化成慢性型病斑。

      (2)慢性型 當氣候條件變化較大時產生,有些是由急性型轉化而來,病斑大部分為梭形和紡錘形,通常為褐色,中間為灰白色,邊緣為黃色或淡黃色,病斑兩端各有一條褐色的壞死帶。如遇氣候潮濕,病斑背面也會產生灰綠色霉層。發病后期各病斑聚成不規則形大斑,最后使全部葉子枯死。

      (3)白點型 患病的嫩葉在發病后會產生白色的接近于圓形的小斑,不產生孢子,當氣候條件有利于發展時,就會迅速轉變為急性型病斑。

      (4)褐點型 此類型大多在高抗品種或是老葉子上,產生出如針尖般大小的褐點在葉脈間,很少產生孢子。此病在葉舌、葉耳、葉枕等位置都可發病。

      1.3 節瘟 此類型大都發生在劍葉下第1~2個節上,剛開始時為黑褐色小點,以后逐漸擴展。病斑有的環繞節的一部分,有的則環繞節的整個,使節變為黑色,后期病節變得干縮并凹陷,導致植株折斷而倒伏,從而影響到結實、灌漿,最終形成白穗。

      1.4 穗頸瘟 此類型發生于頸部、穗軸、枝梗上。病斑開始時為暗褐色小點,隨后逐漸擴展成黑褐色條紋,病狀輕的影響結實、灌漿,增加秕粒,重的則變成白穗。

      1.5 谷粒瘟 此類型主要發生于穎殼或護穎上,開始為褐色小點,以后擴展成不規則的褐色病斑,有的時候可使整個谷粒變成褐色、暗灰色,并形成秕谷。

      2 發病條件

      2.1 與品種關系 水稻品種抗病性的強弱,對發病程度與損失影響頗大,不同水稻品種對稻瘟病的抗性有著十分明顯的差異。即使是同一品種,在不同生育期的抗性也不盡相同,一般情況都是以分蘗期和抽穗初期最容易感病,而拔節期就比較抗病。目前在水稻生產上所選用的抗病品種多為垂直抗病品種,其抗性因生理小種組成只能保持一定時期的抗性,而一旦劣勢小種轉變為優勢小種,某些品種則失去抗性,從而加劇病害的發生。

      2.2 與菌源數量的關系 例如染病種子數量多,又未能進行徹底消毒處理,尤其是病稻草、病秕谷等沒有進行及時的銷毀或是處理的不嚴格、不徹底,有的甚至用病稻草捆扎稻谷,造成越冬菌源數量多,導致發病常重。

      2.3 與氣候條件的關系 如果遇到分蘗期連續陰雨天氣,雨水不停,就會形成低溫、高濕、寡照的不利環境,以致降低水稻的抗性,從而有助于葉瘟的發生。在抽穗期前后如果是連續陰雨天,雖對水稻生長不利,卻有助于病菌孢子的產生和孢子萌發的侵入。而陰雨、低溫、寡照等不利因素將會使穗頸瘟、節瘟、谷粒瘟發病常重。

      2.4 與栽培管理的關系 栽培管理措施既影響到水稻的抗病力,又影響到病菌生長發育的田間小氣候。尤其是肥、水管理。在施肥方面,施肥的種類、用量及時期,尤其是氮肥的用量、施用時期,對發病輕重影響非常大,氮肥過多,稻株徒長,組織纖弱,就會降低對病菌的抵抗力。增施磷、鉀肥,會增加莖稈內的纖維素,使其組織堅硬,提高了抗病性。在灌溉方面,如果常期淹灌,稻苗徒長、細弱,根系就會發育不良,很容易得病。

      3 防治技術

      3.1 選用抗病或耐病品種 最好不要選擇單一品種,應選用2個或2個以上的抗病品種進行搭配種植。目前我省所用抗病品種主要有空育131、合交16、合交19、東農415、東農416等品種。

      3.2 減少菌源 及時將病稻草集中、徹底處理掉,最好是將其集中起來焚燒掉。不要用病稻草做草簾、草把。也不要用病稻草進行苫房、鋪圈用。

      3.3 加強田間管理 主要是加強水、肥管理,科學合理施肥。只有氮、磷、鉀合理搭配,施用時期恰當,才能促使水稻植株健壯生長,增強其抗病能力。實施合理淺灌,在分蘗末期及時進行排水曬田,孕穗至抽穗期淺灌,以滿足水稻需水要求。

      3.4 種子消毒處理 用55 ℃溫湯浸種5~10 min。然后用70 %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浸種40~50 h。用2 %福爾馬林浸種25 min左右,隨后用薄膜覆蓋悶種3小時。

      3.5 噴藥保護 根據田間病情和天氣狀況,適時進行噴藥保護。提早抓治葉瘟,重點防治穗瘟。防治葉瘟,要在稻株上部3片葉時發病率為3 %左右實施噴藥。防治穗瘟,要在破口至穗期進行第一次用藥,在齊穗期二次用藥。每畝可選用20 %三環唑可濕性粉劑100 g和40 %稻瘟靈乳油100 ml,兌水60 l實施噴霧。

      小編推薦優秀的農業期刊 南方農業快速發表的普刊

      雜志是重慶市農業委員會主管、重慶市農業科學院主辦的大型綜合性農業科技期刊,面向全國公開發行。月刊,每月15日發行,國際標準連續出版物號ISSN 1673-890X,國內統一連續出版物號CN 50-1186/S。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nylw/3316.html

    妞ょ敻娼版惔鏇㈠劥婵夘偄宕熼崗宥堝瀭閼惧嘲褰囩挧鍕灐

    婢舵艾顕稉鈧矾缁墽绮忛崠鏍ㄦ箛閸旓拷

    鐠囧嘲锝為崘娆庝繆閹垽绱濋崙杞板姛/娑撴挸鍩�/閸ヨ棄鍞存径锟�/娑擃叀瀚抽弬锟�/閸忋劌顒熺粔鎴炴埂閸掑﹥甯归懡鎰瑢閸欐垼銆冮幐鍥ь嚤

    五级黄18以上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