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vfzrl"><nobr id="vfzrl"><progress id="vfzrl"></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vfzrl"></address>

    <address id="vfzrl"></address>

    <em id="vfzrl"><form id="vfzrl"><nobr id="vfzrl"></nobr></form></em><address id="vfzrl"></address>
    <address id="vfzrl"></address>

    <noframes id="vfzrl"><form id="vfzrl"><th id="vfzrl"></th></form><form id="vfzrl"><th id="vfzrl"><th id="vfzrl"></th></th></form>

    國內或國外 期刊或論文

    您當前的位置:發表學術論文網農業論文》 農業機械論文淺析機械化作業技術研究> 正文

    農業機械論文淺析機械化作業技術研究

    所屬分類:農業論文 閱讀次 時間:2015-07-09 16:03

    本文摘要:本篇文章是由 《農業技術與裝備》 發表的一篇農業機械論文,(半月刊)創刊于1985年,由山西省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總站、山西省農業技術推廣站主辦。本刊以農機化學術研究、農機化實用技術推廣、開發與農業結構調整相適應的新技術、新機具和農產品加工技術為重

      本篇文章是由《農業技術與裝備》發表的一篇農業機械論文,(半月刊)創刊于1985年,由山西省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總站、山西省農業技術推廣站主辦。本刊以農機化學術研究、農機化實用技術推廣、開發與農業結構調整相適應的新技術、新機具和農產品加工技術為重點報道內容。

      摘要:論述深松整地機械化技術在遼寧省的實施效果及主要作用,從土壤條件、作業時間、作業深度、作業機具4個方面,介紹相關技術的應用要點,為該技術在全省的推廣應用提供技術參考。

      關鍵詞:深松整地;實施效果;土壤;深松機具

      深松整地機械化技術是指通過拖拉機牽引深松機或帶有深松部件的聯合整地機等機具,進行行間或全方位深層土壤耕作的機械化整地先進技術,是保護性耕作的重要環節之一。推廣和應用深松整地機械化技術,可在不翻土、不打亂原有土層結構的情況下,打破堅硬的犁底層,加厚松土層,改善土壤耕層結構,增強土壤蓄水保墑和抗旱防澇能力,進而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促進農作物增產和農民增收。

      1 深松整地機械化技術的實施效果

      1.1 應用概況

      長期以來,受傳統農業耕作方式的影響,農民習慣用中小型機械進行旋耕或淺翻地作業,致使耕層變淺,板結嚴重,抗旱排澇能力越來越差。近年來,國家及遼寧省高度重視深松對改變傳統犁翻淺旋作業模式、促進農業增產、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積極作用,啟動6 666.67萬 hm2試點工程。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確定“大力推進機械化深松整地和秸稈還田等綜合利用,加快實施土壤有機質提升補貼項目”,并制定了深松作業項目補貼政策,調動農民進行深松整地和農機手開展深松作業服務的積極性。目前,深松整地機械化技術已成為在遼寧乃至全國范圍內主推的農機化技術之一,得到了大面積的應用。2014年,遼寧省共推廣深松作業面積31.97萬 hm2,其中補貼面積15.84萬hm2,投入補貼項目資金3801.6萬元。

      1.2 實施效果

      多年的對比試驗和產量對比分析試驗表明,深松整地作業主要具有以下4個作用:

      1) 深松地塊土壤抗旱保墑能力明顯提升。干旱一直是影響我國農業生產的主要災害之一。深松后可以建立良好的“土壤水庫”。據專家測定,土壤層每加深1 cm,每667 m2可多蓄水3~5 t,若一次降雨量在40~50 mm,地表不會有明水。在自然災害頻發的環境下,深松整地“納秋雨供春用,蓄秋墑抗春旱”,所建立的良好“土壤水庫”可有效抵御旱災,提高旱作地區防災避災能力和農業抗風險能力。

      2) 促進農作物根系下扎,提高抗倒伏能力。深松作業深度25 cm以上,能夠打破犁底層,提高土地蓄水能力,改善作物根系生長條件,促進作物生產發育,增強其抗倒伏能力和抗病蟲害能力。另外,深松地塊的玉米莖稈粗壯,有效籽粒多,秸稈高矮整齊,抗病蟲害能力強。

      3) 建立虛實并存的土壤耕層結構,提高水肥利用率。深松間隔不大于35 cm,可以實現間隔深松,建立符合農藝要求的虛實并存的土壤結構,使土壤潛在的營養得以釋放并被利用,將用地與養地自然結合起來,確保水肥最大限度的被利用。

      4) 促進農作物生長,有助于糧食產量的提高。深松作業深度一般在25 cm以上,可以打破犁底層,使深松地塊土壤貯水容量增加,形成地下“土壤水庫”,伏旱期間平均含水量比未深松地塊提高7%,作物耐旱時間延長10 d左右,有助于抗旱保產。與未深松田相比,深松地塊的可提高玉米單產50~75 kg/667 m2,增產幅度在10%左右。

      2 深松整地機械化技術要點

      深松整地技術是一項選擇性應用而不是每年必須實施的技術,通常2~3 a深松1次,整地深度達20~30 cm,主要作用是改良土壤的理化性狀,打破犁底層,增強土壤透氣性,合理利用水資源,充分接納天然降雨,以實現秋雨春用、增加作物產量。深松整地方法包括全面深松耕和間隔深松耕2種。

      2.1 土壤條件

      沙壤土、壤土、粘壤土等適于深松作業,而耕作層20 cm以下為沙層的地塊不宜進行深松作業。使用鏵式犁翻耕或旋耕多年,且土壤15~20 cm處形成堅實犁底層影響雨水下滲及農作物生長的農田,宜進行深松作業。實施保護性耕作技術3~5 a未深松的農田需要進行深松作業。當0~25 cm土壤容重大于1.4 g/cm3時,需進行深松作業。

      2.2 作業時間

      深松作業時間應根據土壤墑情、耕層質地情況確定。當農田0~25 cm土壤含水率在12%~22%時,適宜進行深松作業。

      2.3 作業深度

      一般情況下,耕層深厚及耕層內無樹根、石頭等硬質物質的地塊宜深耕,否則宜淺。玉米苗期作業深度為20~30 cm,要求耕深一致,不翻動土壤,不破壞地表,不產生大塊和明顯的溝痕。深松溝深度小于10 cm,且間距均勻,不重不漏,各行深度一致。深松后地表無明顯秸稈堆集和土壤堆積。同時,深松后地表要進行淺耕整地處理,以平整深松后留有的深松溝。

      2.4 作業周期

      根據土壤條件和機具進地強度,2~3 a深松1次。遼西北地區一年一熟玉米地深松作業應選擇在秋季玉米秸稈粉碎還田后到上凍前進行。深松后應及時進行旋耕整地,春季播種作業前不宜進行深松作業。

      2.5 作業機具

      按功能,深松作業機械分為單機和聯合作業機具。按作業方式,深松作業機械分全方位深松機和局部深松機。

      在選擇作業機具時,應根據土壤類型及當地農藝要求進行選擇。1S-2/3/5/7型系列間隔深松整地作業機具是遼寧省農業機械化研究所研制的產品,該系列深松整地機具在深松鏟入土角度調整、碎土機構平地器、限深機構調整等環節打破了傳統結構局限,采用螺旋旋進式入土角度調節機構、彈齒螺旋滾籠式平地器,并用平地器代替地輪結構。對比試驗表明,采用螺旋旋進式入土角度調節機構,實現入土角度在一定范圍的無級調節,可提高機具對土壤的適應性;采用彈齒螺旋滾籠式平地器,可提高深松后地表的平整度;用平地器代替地輪實現深松深度調節,可簡化機具結構,同時增強平地器與地表的預接觸力,提高平地器的碎土效果。機具結構合理、適應性好、效率高、功耗低、作業深度穩定,能夠保證作業質量。

      3 結語

      保障糧食安全,始終是各級農業部門的頭等大事。在地、水、肥等資源約束日益緊張的情況下,迫切需要大力開展深松作業來改良土壤性能,促進糧食等主要農作物穩產高產,不斷提高農業的綜合生產能力。深松整地作業技術已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推廣應用 前景廣闊。

      參考文獻

      [1] 殷志輝.機械化深松整地技術應用[J].當代農機, 2012(2):52-54.

      [2] 夏偉.機械深松整地作業技術的應用與探討[J].農機科技推廣,2013(8):28-29.

    發表學術論文網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nylw/3825.html

    五级黄18以上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