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甜糯玉米是北京農林科學院研制出的新的玉米,種植糯玉米的地塊要與普通玉米有300-500米的隔離,以免子粒串粉后影響其品質及色澤,下面小編介紹一篇關于甜糯玉米的農業論文。 摘要:從良種選擇、合理密植、平衡施肥、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和茬口安排等措施著
甜糯玉米是北京農林科學院研制出的新的玉米,種植糯玉米的地塊要與普通玉米有300-500米的隔離,以免子粒串粉后影響其品質及色澤,下面小編介紹一篇關于甜糯玉米的農業論文。
摘要:從良種選擇、合理密植、平衡施肥、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和茬口安排等措施著手,對鮮食甜糯玉米的高效種植技術和種植模式進行探討,提出了增加鮮食甜糯玉米經濟效益的種植模式。
關鍵詞:甜糯玉米;高效;安全;種植制度
無錫市種植鮮食甜糯玉米已有多年歷史,它對提高當地種植業經濟效益,增加農民收入起到積極作用。為進一步提高糯玉米產量,實行無公害、高效種植,改善品質,提高商品性,筆者進行了高效種植技術和種植模式探討,總結如下。
1 良種選擇,隔離種植
甜糯玉米品種應具有甜糯適中,香味純正,質地柔嫩,營養豐富,外觀好,果穗大小均勻一致,苞葉長不露尖,結實飽滿,籽粒排列整齊,種皮較薄,種子發芽率高,苗期長勢強。生育期90~100 d,鮮穗單產10 500 kg/hm2以上等特點,在無錫市可選用蘇玉糯、滬糯、南農紫玉糯等。
由于甜糯玉米與普通玉米串粉雜交后,易失去原有玉米品種的種性(甜味和糯性),品質下降,隔離條件越差,品質下降越明顯。因此,種植甜糯玉米要與普通玉米隔離。隔離方法:①采用空間隔離,在種植甜糯玉米田塊周圍300~500 m內,不種與甜糯玉米同期開花的普通玉米或其他類型的玉米。②采用時間隔離,即同一種植區內,提前或推后甜糯玉米的播種期,使其開花期與鄰近地塊其他玉米錯開20 d左右,甚至更長。③通過山嶺、樹林、果園、村莊、高山、河流等自然屏障,阻擋外來花粉傳入,實現隔離。
2 分期播種,均衡上市
為提高鮮食玉米的商品價值,可采用反季節栽培,爭取早日上市或延遲上市時間,也可開展全年種植均衡上市。因此,在鮮食玉米生產中,無錫市從3月中旬到8月初可采取大小拱棚、地膜覆蓋、育苗移栽、盤育小苗移栽,甚至大棚栽培等設施栽培技術,以保證連續采收上市或加工利用,提高經濟效益。
3 合理密植,促進壯苗
鮮食甜糯玉米商品性的好壞與種植密度密切相關,多數甜糯玉米品種都有多穗性的特點,即1株能長2個或2個以上果穗,稀植果穗更多。因此,生產中種植甜糯玉米的適宜密度一般為6萬~7.5萬株/hm2,早熟品種密度稍大,晚熟品種密度稍小,為了使養分集中供應主莖果穗,保證果穗的商品性和改善田間的通風透光條件,針對其分蘗特點,必須及時除去分蘗,剔除弱株。
鮮食甜糯玉米宜選擇肥力較高, pH值6.5~7.0,地層疏松,保水透氣性好的沙壤土或壤土種植,在雨水較多的地區應采取壟作。播種前,搞好種子處理,選用發育健全、發芽率高的種子,通過精選分級,去除蟲籽、壞籽、霉籽,按大小分級浸種。同時,播種前施氮磷鉀復合肥(10∶8∶7)525~675 kg/hm2,硫酸鋅7.5~15 kg/hm2作基肥,保證種子發芽出苗有足夠的養分供應,并促進壯苗早發。播種時,要控制土壤含水量,采取大小行種植(大行距80~90 cm,小行距50~60 cm),株距視密度而定,播種深度3~5 cm即可,每穴2~3粒,用種量15~18 kg/hm2,確保全苗。播種后如遇干旱,可覆蓋秸、草,以防止土壤失水導致種子落干回芽而不能齊苗;同時,遇暴雨也可有效防止土壤板結而造成悶種、爛芽。精細播種能夠確保全苗、勻苗、壯苗,建立較好的苗群基礎。
4 平衡施肥,科學管理
鮮食玉米以采食早、嫩穗為目的,生長期短。因此,管理上要早定苗,早中耕,早除草,早施肥。根據甜、糯玉米生育期短的特點,增施有機肥,提高土壤保肥能力,提高籽粒的養分積累。施肥上要根據不同地力水平和不同品種的需肥特性進行配方施肥。一般肥力田土施N、P2O5、K2O分別為240~300 kg/hm2、150~225 kg/hm2和225~300 kg/hm2,且氮肥中的30%作基肥集中施于播種穴內;10%~20%作苗肥,在幼苗3~4葉時追施,施肥時注意大苗不施或少施,小苗多施以提小苗促平衡;用40%~50%作穗肥,在7~8片葉展開時施下,以促進穗位葉的生長和穗的分化,主攻大穗。甜糯玉米在乳熟期即可摘穗收獲,因此在灌漿初期視前期肥料用量及苗情,酌情施用粒肥,也可葉面噴施生化制劑以促進灌漿,實現穗大粒飽,提早上市,提高商品的外觀性。追肥應結合中耕除草深施10~15 cm。磷鉀肥應一次性作基肥施入促進壯苗早發。同時鮮食玉米要注重補施玉米微肥,以提高品質和產量。
5 病蟲害防治
應實施無公害防治以提高玉米的食用安全性和外觀品質。鮮食玉米外觀的好壞與價格緊密相聯,對病蟲害要推行無公害防治,提高食用安全性。玉米的主要病蟲害為病毒病、粗縮病、玉米螟及部分地下害蟲等。
生產中,根據不同播種時間和不同栽培方式,在防治上,采用相應的農業防治與藥劑防治相結合的方法。
5.1 農業防治 首先通過耕翻、滅茬等方式降低蟲源基數,盡量少用或不用農藥,優先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使用生物農藥。也可采用小苗移栽、地膜覆蓋等方式有效避開早世代螟蟲的危害。
5.2 藥劑防治 對地下害蟲如螻蛄、蠐螬、地老虎等可用
辛硫磷或90%晶體敵百蟲250 g對水5 kg溶解后噴于100 kg切碎的雜草上制成毒餌,傍晚撒施于地頭進行誘殺;也可在低齡幼蟲高峰期用25%快殺靈乳油1 000倍液或52.5%農地樂乳油1 000倍液進行全面噴霧防治。玉米螟可在大喇叭口期接種赤眼蜂卵塊進行生物防治最為理想,或采用高效無殘留的生物藥劑灌施防治;也可在抽雄吐絲期,用5%銳勁特懸浮劑1 000倍,或25%快殺靈乳油1 000倍液,或48%毒死蜱100 ml進行防治,防效在90%以上。開花授粉期如遇陰雨低溫天氣,易造成雌雄穗生長不協調或授粉不良,要及時進行人工輔助授粉增加籽粒,減少禿頂,提高產量和果穗的商品性。
6 適時采收
鮮食甜糯玉米的營養品質和產量,還決定于采收期的早晚,不同品種、不同播種期玉米適宜的采收期也不同,只有適期采摘,才具有甜、糯、香、脆、嫩、營養豐富、加工品質好的特點。不同品種的應根據其品種特性、當季氣溫和加工利用要求,確定適宜的采收期。鮮穗上市時間,普甜玉米在開花授粉后17~23 d,超甜玉米在20~28 d,加甜玉米在18~30 d,晚熟品種可適當延長3 d左右。糯玉米的適宜采收期以玉米開花授粉后18~25 d為宜。還可用實踐經驗方法察看是否可收,如通過看花絲變化,手指掐嫩籽粒,品嘗甜味等經驗性方法來判斷。但春播情況下,采收期正值高溫季節,適宜的采收期很短。秋播情況下,采收期正值涼爽季節,適宜的采收期相對較長些。鮮食玉米還應注意保鮮,短期保鮮注意不要剝去苞葉,運輸途中盡可能攤開降低溫度;超甜玉米從采摘到上市的時間盡量控制在2 h內;糯玉米可稍長一些,但也要控制在24 h內。
7 茬口安排
為提高全年經濟收益、改良土壤性質,種植戶可根據當地市場、地理特點,合理安排茬口,提高復種指數,選擇相應種的植制度。種植模式有以下幾種:
①蠶豆-玉米-水稻。蠶豆10月底前播種,5月初上市;玉米3月中旬大棚育苗,3月底4月初套種玉米,6月下旬上市;水稻6月15~20日播種,7月上、中旬移栽。全年純收入可達30 000元/hm2以上。
、谟衩-玉米-蔬菜。玉米在3月中旬前后大棚育苗,3月底4月初地膜移栽,6月底上市;6月底套種或7月上旬移栽第2茬玉米,10月上旬上市;冬季種蔬菜。全年純收入在34 500元/hm2左右。
、塾衩-水稻-蔬菜。此種模式是結合前兩種方式,一般純收入可在30 000元/hm2左右。
、苡衩×西瓜-水稻-蔬菜。有種植西瓜傳統和優勢的地方可采用該模式。以上幾種模式,以玉米-玉米-蔬菜和玉米×西瓜-水稻-蔬菜種植模式的效益最高。玉米-水稻-蔬菜模式比較適合以穩糧增效為目的的生產要求,值得提倡。蔬菜面積較多的地方,在玉米行間間作小青菜、莧菜、長豆等耐蔭作物效果也較好。
參考文獻
[1] 滕宏飛,狄廣霞.鮮食玉米產業現狀與發展對策[J].中國農學通報,2007,23(4):489-492.
[2] 毛詩友,何燁,陳志翔,等.夏秋糯玉米、胡蘿卜套種高效栽培技術[J].耕作與栽培,2007(3):57.
小編推薦優秀農業期刊 《當代生態農業》
《當代生態農業》(季刊)創刊于1990年,主要提供當代生態農業研究的相關信息資訊。主辦單位:吉林省農業生態經濟學會出版周期。主要欄目:我國生態農業建設與社會可持續發展、城市生態建設與農業生態環境民族的前景、綠色食品與無公害農產品、植物保護研究。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nylw/4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