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蛋雞,指飼養起來專門生蛋以供應蛋只的雞。雞蛋是飼養蛋雞的主要收入來源。跟肉用雞不同,人們飼養蛋雞的主要課題是提高雞蛋質量和保持或提高產蛋量,而并非提高雞肉品質,下面小編推薦一篇農業論文。 產蛋雞的管理在整個雞場管理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其管
蛋雞,指飼養起來專門生蛋以供應蛋只的雞。雞蛋是飼養蛋雞的主要收入來源。跟肉用雞不同,人們飼養蛋雞的主要課題是提高雞蛋質量和保持或提高產蛋量,而并非提高雞肉品質,下面小編推薦一篇農業論文。
產蛋雞的管理在整個雞場管理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其管理水平直接影響到雞場生產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高低。筆者通過多年的飼養實踐和體會,總結出如下飼養管理技術:
一、適時轉群。
采用階段式飼養管理的雞只都存在著育成雞的轉群問題,轉群時期也直接影響到雞只的終身產蛋量。生產上適宜轉群期為開產前的2~3周,這樣才有利于雞只進入產蛋雞舍后逐漸適應新的生活環境,以利產蛋。為減少應激,夏天轉群時宜在天氣涼爽的早晚進行;大雞場可在抓雞前于飲水中加入鎮靜劑,若抓雞時雞只極度緊張而出現“藍冠”病,可采用抗生素治療;轉群時還要根據雞只發育情況將發育早的、中等的、遲的進行分類集中飼養。在轉群時還應淘汰跛腳、瘦弱的雞只。
二、日常管理
1、注意經常觀察雞群的吃食、飲水、精神狀態、糞便的顏色和形狀等。若采食少飲水增加往往是發病的征兆,應及時隔離觀察;雞群剩料余水很可能是飼料存在質量問題,應及時改善;若出現茶褐色的黏便一般是由盲腸排出并非疾病所致,綠色的痢糞是消化不良、中毒或新城疫所致,紅色或肉色的糞便一般是蛔蟲或絳蟲所致,要尋找病因對癥處理。
2、維持環境條件的相對穩定,盡量減少應激。要保持雞舍及周圍環境的安靜,每天的工作程序不要輕易變動。飼養員應穿固定工作服,閑雜人員不得進入雞舍;進出雞舍或運動場要注意關門,防止雞只離圈或串群;夜間嚴禁用強光照射雞群;要堵塞雞舍的鼠洞,定期滅鼠;嚴禁在雞舍周圍燃放煙花爆竹;飼料加工、裝卸應遠離雞舍。
3、保持理想的雞舍環境溫度濕度。產蛋雞的最佳環境溫度為13~20℃,其中以13~16℃時產蛋率最高。實踐證明,低溫季節,舍溫保持在5℃以上,并不明顯影響產蛋率和蛋重;保持5~13℃的低舍溫環境,不利于細菌繁殖,不易污染環境,空氣質量較好,但耗料稍微有所增加;相反,在24℃以上的高溫環境中,蛋重開始下降,若高于27℃,產蛋量和蛋重均下降。雞舍內的濕度以60%~70%為宜。另外,雞舍通風要良好,空氣要新鮮,其中氨氣的濃度應在10ppm以下,二氧化碳不超過0.15%,硫化氫的濃度不超過10ppm。通風時應防止穿堂風的影響。
4、保持合理的光照時間和強度。光照管理必須恪守只能增加光照而不能中途降低光照的基本原則。開產時,每日應起碼有10~12h的光照時間,以后逐漸增加,且最高只能達17h。從光照強度來看,預產期應為每平方米2~3w,產蛋高峰期應為每平方米3w。產蛋高峰結束產蛋率滑到50%時,光照時間控制在17h,光照強度為每平方米3w,一直維持到雞群淘汰。
小編推薦優秀農業期刊: 《山西農業科學》
《山西農業科學》(月刊)創刊于1961年,由山西省農業科學院主辦。主要刊載生物技術、遺傳育種、耕作栽培、生理生化、資源與環境、植物保護、貯藏加工、畜牧獸醫等學科的研究報告、學術論文及綜合述評等。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nylw/5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