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發展和網絡環境完善,網上電子商務發展迅猛。本篇中級農藝師職稱論文研究農副產品電子商務物流模式,以解決農資產品采購難度大、缺少銷售渠道這兩個農產品滯銷關鍵阻礙! 中國農村金融 》(半月刊)創刊于1989年,由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主
隨著信息技術發展和網絡環境完善,網上電子商務發展迅猛。本篇中級農藝師職稱論文研究農副產品電子商務物流模式,以解決農資產品采購難度大、缺少銷售渠道這兩個農產品滯銷關鍵阻礙!中國農村金融》(半月刊)創刊于1989年,由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主辦!吨袊r村金融》是農村金融刊物。宣傳國家金融政策,反映農村信用合作改革的成就,交流經驗,普及信用合作知識。
我國原本是個傳統農業大國,農民專業合作社在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促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增加農民收入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吨腥A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2007年頒布實施以來,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勢頭良好,促進了農村經營體制改革,推進了“三農”事業快速發展。截至2011年3月底,全國實有農民專業合作社40.76萬戶,比2010年年底增長7.54%;出資總額5024.38萬元,比2010年年底增長10.53%。全國農民專業合作社實有成員總數780.36萬名,比2010年年底增長9.05%。然而,很多合作社也因為種種原因致使發展的腳步停滯不前,質優價廉的農資產品采購難度大、缺少銷售渠道是兩個重要原因。解決這兩個問題需要從農資產品電子商務平臺建設以及農副產品物流模式上來考慮。
電子商務是拓展農副產品銷售渠道的創新平臺
1.電子商務發展迅猛。21世紀是信息化時代,互聯網的普及促進了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據《2010年度中國電子商務市場數據監測報告》顯示,2010年中國電子商務市場交易額已達4.5萬億元,同比增長22%。在電子商務整體交易額中,BtoB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3.8萬億元,同比增長 15.8%;網上零售市場交易規模達5131億元,同比增長97.3%,較2009年將近翻一番,約占全年社會商品零售總額的3%。在企業數量方面,2010年電子商務企業數量已達25000家。其中BtoB電子商務服務企業達9200家,同比增長21.3%。BtoC、CtoC與其他非主流模式企業數已達15800家,同比增長58.6%。2010年國內網上零售的用戶規模達1.58億人。從電子商務依托互聯網生存和發展來說,互聯網普及率的提升意味著更多的商機,網民數量的提升帶來更廣闊的市場。美國的網購滲透率甚至達到70%,日、韓分別達到53.6qo和57%,中國網購滲透率只有26% 左右,發展潛力巨大。電子商務是運用因特網技術進行網上交易,買賣雙方不見面,實現網上交易和在線電子支付以及各種商務、交易活動。電子商務一般可分為 BtoB、BtoC、CtoC、BtoM等四種模式。
2.電子商務是農副產品銷售的未來趨勢和運營平臺新模式。電子商務具有成本低、效率高、數字化、電子化、虛擬性、網絡化等優點電子商務不僅對工業產品銷售具有重要作用,對農副產品整個產業鏈而言.電子商務也是農副產品銷售平臺新模式,這也是我國電子商務領域的一個新的熱點。電子商務發展促進了農副產品銷售的發展,而信息傳遞的不及時一直是農副產品銷售的最大瓶頸。
3.電子商務對農副產品銷售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農副產品本身的季節性、地域性、難儲存性給銷售帶來了很大的困難,而通過電子商務平臺,以及快捷的物流渠道能及時使問題得以解決。一是促進了農副產品交易模式變革。電子商務使得農副產品從傳統的實物交易實現了電子交易,減少了人力、物力,降低了交易成本,打破了地域和時間的限制,使得農副產品交易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拓展了市場范圍,提高了銷售效率;二是縮短了流通環節,節約了物流成本。農副產品電子商務直接使農戶與消費者對接,形成一套嚴謹的產業供應鏈,降低了農副產品物流成本,提高了農戶的經濟收益;三是促進了農副產品信息共享。電子商務平臺及時提供了豐富的供求信息資源,便于調整生產結構,減輕生產風險;四是簡化銷售過程和售后服務。憑借電子商務平臺,供需雙方可以直接交流、談判、簽合同,簡化了交易流程,提高了交易效率。同時能夠及時對農副產品進行實時跟蹤、有效控制和全程管理,提高服務水平。
構建農副產品電子商務的多層次平臺
1.大型零售網站平臺。利用諸如淘寶網、拍拍、百度有啊網等開展電子商務銷售,這些網站門檻都不高,且容易操作(只要了解基本的電腦應用知識,拍攝好自己的農副產品圖片,傳到網店就可以開始網絡經營,非常方便)。例如淘寶網有許多具有地方特色的,專門出售當地的五谷雜糧、黃豆、紅棗、高梁米、玉米渣、花生、土豆粉條等農副產品的網店,他們以綠色、無污染為賣點,大受歡迎。一旦規模擴張了,注冊自己的商標和公司,設計專業包裝,塑造品牌就容易了。
2.自建網站平臺。建立自己的商品銷售網站,成本低廉(普通網站空間租用費、網站程序軟件費、網站交流論壇等費用都很便宜,且技術性不高,很容易掌握和操作)。例如,寧波寧海縣已建農業網站146家,其中涉農企業52家。上網農戶達2370戶,自建網頁、網站的農民66戶,網上累計銷售農產品 4.5億元,實現銷售收入4.05億元。
3.搜索引擎平臺。建立自己獨立銷售網站后,也可以通過百度和GOOGLE等搜索引擎進行網絡推廣,效果明顯,但成本較高。如果農副產品確實已經有非常成熟的銷售模式,建議通過搜索引擎推廣方式。可以借用當前一些熱點事件或者利用名人效應,搜索引擎優化找出當前最流行的元素。比如:寧波余姚市楊梅節期間,可以請一些時下最火爆電視節目的當紅明星作為嘉賓,進行整合營銷策劃,吸引眼球,塑造品牌。
4.地方政府農業網站平臺,F在各個地方政府都非常重視農副產品的網絡銷售,很多地方政府都建立了農副產品的專業網站。比如浙江的“寧海農業信息網”,目的就是促進當地農副產品的宣傳和銷售,因為是政府推動,而且是公益性的,投入雖小但收益卻十分可觀。
5.農業專業網站平臺。我國有很多優秀的農業電子商務網站,如“中國農副產品交易網”,目的就是幫助農民進行網絡銷售,不僅有農副產品最新價格走向,而且有許多市場發展趨勢等綜合信息,指導農業生產。
6.綜合類BtoB網站平臺。B2B網站主要開展批發業務,小額批發業務可考慮選擇阿里巴巴等大型的BtoB網站,他們都有在線小額批發業務。例如福建安溪鐵觀音茶葉網絡銷售就取得很大成功,以前是安溪茶農、茶商自發在網上銷售鐵觀音,后來聯合起來在第三方交易平臺的助推下,鐵觀音電子商務作為當地茶葉的主要銷售渠道,政府大力支持,鐵觀音茶葉直銷網店正與實體店爭利。
7.公眾網絡交流平臺。通過博客、社區、QQ群、專業論壇、微博、微信等,促進農副產品在線銷售,該銷售模式沒有花費,但效果卻很好。例如,寧夏平羅縣農民自建QQ群,QQ群的成員幫助村民解決農業技術難題上千個;通過QQ群做成1000多宗農產品銷售生意,成交農產品4300多萬元。不少農民家里的電腦安了攝像頭,辦起了“網上養殖、種植場”和農副產品“網上醫院”,且談生意時通過視頻也可清晰地看到實物。
構建農副產品電子商務物流模式
構建電子商務的“農業+互聯網+合作社”共享平臺并不難,難的是農產品的物流模式。如何為合作社與采購商之間設計一項更精準、更快捷、更安全、更效率的物流模式,促進農業產業鏈上下游合作伙伴的對接,是推動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的有力抓手。
1.成立農資電子商務物流配送中心,加強農用物質采購。各縣農業部門支持引導,建立縣級配送中心和村級配送站,負責農民及合作社所需的種子、化肥、農藥等物質采購。農民只要在村里的配送中心上網進入“農資商城”訂貨,就會有人把物美價廉的農用物資送到家。農資電子商務物流配送網絡可以依托當地政府農業信息網建設而成,由政府部門支持和管理的網站,所有進入配送中心網絡的種子和肥料,都是經種子管理和肥料管理部門嚴格審核把關的,不僅產品正宗、質量可靠、價格較低,而且可以追本溯源,化解農民后顧之憂。
2.構建電子商務第三方物流模式,完善農副產品銷售物流體系。農副產品不同于工業產品,在生產過程中受到自然條件及農作物個體生長因期等因素的影響;同時,生鮮農副產品又是人們的生活必需品,需求彈性小,且容易腐爛,消費具有普遍性和分散性,因此,農副產品物流過程中信息的準確性、及時性以及集中性尤顯重要。目前我國農副產品物流組織模式主要有如下三種:(1)“加工性公司+農戶”模式。(2)“流通性企業+農副產品生產者”模式。(3)“批發商+批發市場+零售”模式。農副產品物流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及時性要求尤為突出,尤其是在當前農副產品產量大于需求量的形式下。農戶為了提高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降低成本、增強發展的柔韌性,會將自己不熟悉的物流業務實行外包。因此,基于電子商務的第三方物流模式應運而生,它們不從事任何直接的農副產品的生產和銷售活動,而是承擔農副產品物流的主要功能,以最大程度的挖掘物流利潤,降低物流成本,使農副產品“貨暢其流”和“物盡其值”。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nylw/8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