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武術文化是中國文化的重要一部分,本篇武術學術論文認為武術運動能代表華夏民族精神面貌,同時武術運動對塑造中華民族文化傳統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可以發表武術學術論文的期刊有《 中華武術 》(月刊)創刊于1982年,是由中國體育報業總社主辦的武術刊物。
武術文化是中國文化的重要一部分,本篇武術學術論文認為武術運動能代表華夏民族精神面貌,同時武術運動對塑造中華民族文化傳統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可以發表武術學術論文的期刊有《中華武術》(月刊)創刊于1982年,是由中國體育報業總社主辦的武術刊物。本刊旨在宣傳和推廣中國武術,傳播武術理論、技術和知識,促進國際武術運動的發展。
摘要:武術運動深受中國古代傳統文化的影響,在優秀傳統文化潛移默化的熏陶之下,武術運動不斷地得到了發展壯大的營養,成為傳統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時又為傳統武術的傳承提供了重要的途徑。
關鍵詞:武術運動;文化傳承;民族精神
1武術運動與傳統文化
中華武術文化源遠流長,早起自于原始社會的“舞”,在此基礎之上經過逐漸發展和演變,從先秦時期的文化百家爭鳴一直到宋明時期的理學理論,以及近代同西方強勢文化之間的相互碰撞和融合的中國民族特色文化生態系統。
1.1儒家思想對武術運動的影響
中國武術文化十分重視武德,武德的形成是依據傳統儒家經典理論和古代社會道德標準共同演繹的結果,素有“習武先習德”等經典武術語錄,就是要求習武者先具備武術道德的修養,方才能去練習武術。在中國武術文化傳承的各個歷史時期,武術的各個流派都有其自身獨特的武德標準和行為規范,是對習武者的行為約束。武德深刻影響和約束著習武者行為規范,除暴安良、替天行道等都指出了習武者武力使用的方式,是千百年間傳承并受到廣大人民群眾認可的一種崇尚道德之尚的理念,是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內容。發展到今天同樣深刻影響著每一個中國人,尊師重道、見義勇為表現出一種高尚的道德情操,是值得我們傳承和弘揚的優秀文化。
1.2古代哲學思想和經典陰陽學說對武術運動的影響
武術理論受到了多方面傳統哲學文化的影響,其中最為深刻是傳統的天人合一哲學思想和陰陽經典理論。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在武術理論中將習武者的外在運動形式和內在修為統一為一個整體,習武者不但要外練筋骨皮,還要運氣通脈增加內功修為,往往各門各派把內功的修為看得更加重要,外練一定要有內練作為基礎,否則外強中干,身體很快就被掏空。如傳統太極拳功法的練習要求,“以意領氣”,“以氣運身”,就是要求太極拳習練者,身未動,意識先到,是指意識在先,意到之后先內運氣,氣再到,氣到之后身體動作而后發,即習練太極拳功法時要先用意,再行氣,而后身體動的功法理念。如果只練太極拳動作而不行氣,則沒有太極拳的神,沒有太極拳的韻味,更沒有形成太極拳的內在功力。太極拳是典型的內家拳法,如果不行氣則不成拳。受天人合一的整體觀思想的影響,習武者在習練功法時注重時辰、季節的選擇,每個時辰都對應各自的經絡運行,針對經絡運行練習相應的功法練習選擇相應的時辰。[1]古代經典陰陽學說論述了拳術練習過程當中動作的陰陽相互轉換,極大地豐富了武術拳理。如身體重心的虛實相互轉換、動靜相互結合、雙掌前后正反相互轉變等這些都是陰陽學說在拳術當中的具體體現,因此要想練好武術就必須了解中國傳統文化。
1.3古典審美對武術運動的影響
武術套路的動作演練受到了古典審美意識的影響,逐漸形成了形神兼備的運動風格形式特點,在武術套路中武術的技擊性潛移默化的蘊含美學藝術,套路動作的攻防動作體現出美學特征,古典審美意識深刻影響著武術套路動作的身法、腿法、手法的動作規范,同時還要體現出武術的精、氣、神,注重快慢節奏的體現和藝術風格的表現,從而體現出傳統武術套路動作形神兼備的獨特運動風格特征。
2武術與文化傳承的關系
一個民族的文化是本民族繁衍生息的根基,世界范圍內的每一個國家、地區都有著不同形式和內容各異的文化形態,泛指的是規范本民族的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是在不斷傳承積累和發展更新中形成的特色文化形態。[2]中國傳統武術文化是民族特色文化的結晶,有著鮮明的民族特征性,能夠體現出本民族文化的精華之所在。武術同中國文化之間有著極其密切的相互關系,武術的本身就能夠代表中國文化,習練傳統武術就是對傳統文化的傳承。
2.1武術運動彰顯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在漫長繁衍生息當中不斷積累的集體觀念,是本民族精神和意志的集中體現。武術運動在華夏大地源遠流長了幾千年之久,深深扎入華夏文明當中,不斷吸收著中國優秀文化的滋養,體現著華夏民族精神的精髓。武術運動能夠充分體現一種團結協作、奮發圖強、吃苦耐勞、勇于創新的民族精神。因此,武術運動不僅僅是具有健身保健擊技作用的一種運動項目,更能夠賦予廣大人民群眾寶貴的精神財富。
2.2武術運動彰顯愛國主義
自古亂世出英雄,在民族危亡之際,都會涌現出無數的英雄豪杰武林高手,他們以民族和廣大民眾的利益為根本,除惡揚善,用自己的血汗保衛人民群眾和家園。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每一個炎黃子孫都應該貢獻一份力量。武術運動能夠激發習武者的愛國主義精神,武術的尚武精神體現習武者自尊、自愛、自強不息的精神面貌,這正是實現“強國夢”、“中國夢”所需要的愛國主義精神。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wslw/12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