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學校不能只是一味地注重學生的應試技巧,這篇 文化交流論文 建議應該加強對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從教學設計的層面出發,利用多種手段及形式進行輔助教學,不僅能夠給學生建立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提升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同時也有助于拓寬學生的眼
學校不能只是一味地注重學生的應試技巧,這篇文化交流論文建議應該加強對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從教學設計的層面出發,利用多種手段及形式進行輔助教學,不僅能夠給學生建立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提升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同時也有助于拓寬學生的眼界,增強知識儲備,真正做到一舉多得,為其今后成為具有高學歷、高素質的外語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礎!栋l現》(月刊)創刊于1988年,是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中國未來研究會、北京國際交流協會主辦的國家級大型綜合性期刊!發現》致力于為管理界、知識界、企業界“忙人”更新觀念,更新知識,視角觸及管理、經營、科學、生活等諸多層面,是廣大管理者和知識分子的良師益友。
[摘要]隨著全球化在國際范圍內影響的日益加深,跨文化交際能力已成為當今社會國民素質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從目前的教育現狀來看,傳統的教學方式往往會導致“啞巴”英語的情況,并不能滿足我國現今的社會需求。本文將在教學設計的視角下重點對提高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策略進行探究。
[關鍵詞]教學設計;跨文化交際能力;策略與方法
1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英語學習的最終目的是應用與交流,而在交流時為了避免不必要的誤解,保障談話的順利進行,就必須要考慮到西方人的文化背景與習慣差異。因此英語的學習過程就不僅僅只是語言的習得過程,更是對英語國家文化的了解與掌握,是對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一種培養。教育部于2003和2004年相繼提出高中及大學應重視對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以達到最佳的英語學習狀態,其后各學校也陸續開展教育改革。由此可見,對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已成為當前社會的一種趨勢,其重要性也日益凸顯。
2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現狀
雖然我國教育部早在十多年前就提出了要加強對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但絕大部分學校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卻存在著種種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第一,我國幅員遼闊,不同區域的教育水平和教學標準雖存在著一定程度上的差異,但卻有著相同的教學大環境,即應試教育。正是由于當前的教育環境,絕大部分學校在進行英語教學的過程中往往只重視對學生應試技巧的培養,忽視了對學生口語及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提升,因此也就造成了當前典型的啞巴英語及“中國式英語”的現狀。第二,現今各大學校雖已相繼開展教育改革,但大多收效甚微,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教材陳舊,書中相關的跨文化交際知識與當今生活已相去甚遠,并不適用于今后的實際交流,致使學生無法學以致用。部分院校雖已開始著手對教材進行改編,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部分教材在改編過程中存在著極端的文化認知行為,這反而更加不利于對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
3提高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策略與方法
現今各大高校對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均頗為重視,但大多并不得法,究其原因便是在教學設計上存在缺陷。下面本文將基于教學設計這一視角,對如何提升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提出建議。
(1)教學環節中情景模擬的設計從知識水平層面來看,中國學生理應能與西方人進行流暢的交談,但就實際情況而言卻總是誤會不斷。由此可見,在語言習得的過程中理論固然重要,但實踐也同樣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所以為了提升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還應在教學環節中適當添加一些實踐環節來確保其今后跨文化交際的順利進行。情景模擬是現下一種非常流行的測試方法,需將測試對象置于與真實情況類似的模擬情景中以檢測其一系列相關能力。這種方法也同樣可以運用到英語教學中。就教學設計而言,校方可以設置專門的課程,并由中外兩名教師進行共同授課。在課堂上,教師應先給定一個主題場景,如美國同學的生日會,并要求學生與外教進行模擬情景再現來鍛煉學生的聽說能力,同時通過抵達時間、送禮物的習慣及對稱贊的反應等細節來檢測其跨文化交際水平。其他學生則需從旁記錄,找出模擬過程中的亮點與不足,并在結束后,通過提問的方式對該學生的表現進行自評及他評。然后讓學生在課下查閱相關資料并提交書面評估報告,在此例子中應掌握美國聚會禮儀等知識。教師在閱讀后找出其中一些比較共性的問題,如到場時間等,在后面的課堂上結合相關背景知識進行講解。這種方式可以讓學生身歷其境,找出自身的不足,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但同時應注意主題場景的選定應與實際生活聯系緊密,如在朋友家借宿及同學聚餐等場景的設定均要符合以上要求。
(2)英文原版書籍及報刊在教學中的應用文學作品歷來是一個國家精神和文化的體現,而英文原版文學作品更是一代代英語學習者們獲取西方國家相關文化知識的有效途徑之一,因此可將其利用到教學中來。但就書籍的選擇而言,經典名著往往難度較高且因年代久遠而與時代脫節,所以應選擇一些更加符合學生實際水平及興趣的現代小說,如《分歧者》《理智與情感》等,以便讓學生更能融入其中。從教學設計上來說,首先學校可以設立專門的閱讀課程,但文學作品往往較長,所以需將課下時間也一并利用起來,采用課下閱讀、課上進行書面測試的形式來檢驗學生的閱讀效果。以《分歧者》為例,在閱讀時,學生不能只是了解翠絲轉派后的生活或是與老四的愛情故事,還應對其中的生詞、語法點及相關文化知識進行批注。其后采用師生相互結合的方式對該部分內容進行講解,讓學生對作品有一個更加清晰全面的認知,了解當代西方人的說話方式及文化背景,以此來提升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不同于文學作品,報紙、雜志中的內容更新更全,對學生今后的跨文化交際非常有利,且因其篇幅較短,所以可在課上完成。教師先提出一些與文章相關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在規定的時間內有目的地進行閱讀,這樣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還可提升其閱讀理解水平,可謂是一舉兩得。但教師在文章選擇上應注意貼近生活、內容廣泛且專有名詞不宜過多。
(3)英文原版電影在教學中的應用對于絕大多數學生來說,語言環境的缺乏是英語學習中最大的障礙。受傳統教育的影響,中國學生往往較為靦腆且自尊心強,不敢用英語進行交流,最后導致啞巴英語的現狀。而原版英語電影卻恰恰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最佳的語言環境,對其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首先,教師在電影的選擇上應慎重,應選擇發音清晰、生詞不宜過多的對話,內容應積極健康且具有一定的文化內涵,如《大學新生》《阿甘正傳》及《歌舞青春》等。其次,在觀影前教師應做適當引導。以《歌舞青春》為例,教師在電影放映前可先對人物設定及美國高中生活進行簡要介紹;同時,要求學生在觀影后總結故事梗概及觀影感想以使其注意力更加集中。在第一次放映時,應隱去中英文字幕來鍛煉學生的聽力,并在放映結束后就片中的一些細節進行提問來檢測學生的聽力水平。在第二次放映時,教師應邊放邊停以便對其中的詞匯運用、表達法、俚語、經典對白、文化內涵及重難點進行講解,同時在課上內容結束后對學生學習成果進行評估,其形式可以是撰寫影評或聽寫經典對白及習慣用法來檢測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也可以讓學生根據電影對話及內容編排話劇來鍛煉其口語能力并在實踐中體會東西方文化的差異。這樣不僅能夠對授課內容及授課效果進行檢驗,還能夠以此實現提高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目的。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wslw/13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