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這篇儒家文化論文發表了中國古代文學中儒家話語權研究,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從整體來看,矛盾與斗爭是重要組成,中國古代文學史實際上是一部話語權的斗爭,那么什么是話語權?論文介紹了儒家思想的主要特征,探討了儒家話語權對中國古代文學史的影響。
這篇儒家文化論文發表了中國古代文學中儒家話語權研究,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從整體來看,矛盾與斗爭是重要組成,中國古代文學史實際上是一部話語權的斗爭,那么什么是話語權?論文介紹了儒家思想的主要特征,探討了儒家話語權對中國古代文學史的影響。
關鍵詞:儒家文化論文發表,儒家話語權;中國古代文學史;影響分析
引言
中國古代文學史其實質是一部話語權的斗爭史,其所體現出的是政治方面斗爭,因此話語權與中國文學史的發展進程息息相關。話語權在人們的生活中幾乎無處不在,對人們的思想和行為都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并且還能夠充分體現出社會政治以及道德倫理等社會要素?v觀整個現代文學史,儒家話語權對其的影響毋庸置疑,甚至能夠影響到現代文學,因此對二者之間相關問題的研究和探討顯得十分必要。
一、話語權概念分析
話語權可以被簡單的理解為是說話的權利,即輿論的控制權,一般情況下,能夠掌握話語權則能夠對社會輿論走向進行有效的控制。在當代社會中,話語權通常被掌握在媒體控制者手中,對媒體和經濟實體進行操控,常常摻雜一些個人的主觀想法和得失進行輿論傳播,利用這種信息傳播的方式對現實社會產生影響,進而控制社會輿論的導向和行為,主要體現出的是高層言論。在我國的古代,主要側重于對詩學、文學以及修辭學的研究,利用思想進行話語的創新,因此要想擁有話語權則必須具備三種條件。
首先,實力。沒有實力的支持話語權也將成為泡影。例如我國在鴉片戰爭時期,被西方列強欺壓和掠奪,民族尊嚴尚且不保更不用說話語權,F如今,我國經濟建設迅猛發展,在國際中的地位日益提升,自然擁有話語權。第二,團隊能力。話語權的擁有不能單純的依靠個人力量,要樹立團隊意識,團結起來上下一心才能產生更加強大的影響力。第三,平臺。利用新型信息技術引導社會輿論,使話語權得到充分發揮。例如,通過廣播、電視、網絡等傳播平臺,使話語權的影響范圍得到進一步拓展[1]。
二、儒家思想的主要特征
儒家學派是由孔子創立,屬于先秦諸子百家之一。在先秦時期,孔子曾經周游列國宣傳自己的學說和思想,但是都沒有得到重用,并且在秦始皇時期還經受過“焚書坑儒”的重創。但到了漢武帝時期,為了維護政權,鞏固其專政統治,在當時的政治背景下,開始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方針,儒家學說便從此開始得到鼎盛發展。儒家學說受到周禮等方面的影響,主要體現出的是華夏固有價值系統,成為了中國古代最具影響力的學派。幾千年來,我國人們受到《四書》《五經》的影響根深蒂固,例如忠孝思想、責任思想等皆起源于儒家學說。在儒家的學說說主張以孔子為師,借助《四書》《五經》等文學著作,宣傳仁與禮,側重于人們之間的倫理道德,講究仁而有序、仁愛待人、重義輕利等思想[2]。
三、儒家話語權對中國古代文學史的影響
通過對儒家思想特征的闡述能夠將儒家思想的特點充分體現出來,事實上,儒家思想的存在意義是希望能夠被應用到治國大策之中,因此儒家思想在本質方面就帶有一定程度的政治色彩。在儒家思想中,主要主張的是忠君思想,要對君主予以絕對的服從,這同樣也是古代封建專制的重要體現。從中國古代文學史中能夠看出,在諸子百家中的學說和思想都是希望為君主提供服務,能夠被應用到國家的治理當中,例如法家提出的依法治國,道家提出的無為而治等等,這些不同的學說和思想出現在同一歷史時期,并且具有相同的目的,自然而然的會產生話語權方面的爭奪,事實證明,的確是擁有話語權的一方將會引導社會輿論,將自己的治國思想付諸于實踐,因此中國古代的文學史其實質上是一部話語權的爭奪史。
在漢武帝時期,儒家思想被得以重用,并且提出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策,這將使得儒家思想的地位被確定,儒家的話語權自然有所提升,在很多方面上體現出較強的權威性。漢朝時期,儒家思想被推上發展的巔峰,居于統治地位,充分具備上述三種發聲條件,也自然擁有較高的話語權。此外,古代文學還具備較強的政治教化功能,這同時也是其職責所在,更是古今中外的文化通則,是文學存在的根本使命,統治者能夠深刻清醒的理解到,要想維護政權,保障自己的統治地位能夠得以長久延續,必須對國民思想進行統一,而事實此舉的主要措施便是依靠教育。因此,秦始皇所實施的“焚書坑儒”舉措就是要打破儒家思想對人們思想和行為上的影響,如果不將儒家思想徹底消除,則難以在思想方面實現真正的統一,而思想又與國家的長治久安息息相關,因此才會采用此種極端的形式進行思想上的毀滅,但這也能夠從側面進一步證明了當時儒家思想在社會中的影響力和話語權[3]。
從體現儒家思想的著作中能夠看出,在基本屬性方面并不單純的包括簡單的審美,還具有政治教化以及借文言志的內容,這種正統的儒家學說就是對儒家話語權的有力維護,保障其權威性不受任何形式的侵犯。由于儒家思想對后世也充滿教育意義和積極影響,被廣為繼承和傳揚,因此對儒家話語權的維護才顯得十分重要。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我國古代文學中的爭論與傳承,其根本上都是圍繞著話語權展開的,而話語權作為中國文學的根本,同時也是重要維度之一,儒家文學在中國文學史中的影響意義深遠,其話語權地位的變動也將對文學史的發展產生較大影響。在研究儒家文學為何會具備較強權威性,成為漢朝以后兩千年來的主流思想時能夠發現,這些都與其自身所具備的教化功能以及政治色彩息息相關,在古代文學這步話語權的爭奪史中,儒家話語權對古代文學史的影響將處于不可忽視的地位。
參考文獻:
[1]胡鐵生.政治文化與文學意識形態功能的意蘊交映[D].吉林大學,2012.
[2]陳嬋.二十世紀上半期(1900-1949)中國歷史小說主題類型及其敘事特征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2.
[3]宋芝業.明末清初中西數學會通與中國傳統數學的嬗變[D].山東大學,2012.
作者:郭鵬鵬 單位:延安大學西安創新學院
推薦閱讀:《中南民族大學學報》是國內社會信息方面的專業指導性刊物。自創刊之日起始終恪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普及與提高相并重,倡導服務創新,推動社會事業發展,為社會理論和社會進步事業服務,為廣大社會科技工作者的學術交流和社會科研服務。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wslw/15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