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 要】戲劇理論教學是戲劇影視文學專業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戲劇理論教學存在著理論教學與戲劇作品閱讀相脫節的情況,導致教師教得空洞,學生學得膚淺。我們應該采取給學生開具經典戲劇作品閱讀的書目、以經典閱讀為基礎進行表演、欣賞經典戲劇視
【摘 要】戲劇理論教學是戲劇影視文學專業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戲劇理論教學存在著理論教學與戲劇作品閱讀相脫節的情況,導致教師教得空洞,學生學得膚淺。我們應該采取給學生開具經典戲劇作品閱讀的書目、以經典閱讀為基礎進行表演、欣賞經典戲劇視頻的教學方法,以加深學生對戲劇理論的理解。而這樣的教學方法,經典閱讀是關鍵。
【關鍵詞】戲劇教學;經典閱讀;經典戲劇;理論
戲劇影視文學專業是近年來應我國戲劇影視產業迅猛發展而在高校與研究機構設立的一個新專業。此專業既名為“戲劇影視文學”,顧名思義分為戲劇理論的教學和實踐、影視理論的教學和實踐兩大板塊,所以戲劇教學對于這個專業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研究它的教學法也極為重要。目前設立這個專業的綜合類大學有北京大學、重慶大學、河南大學、四川師范大學等,藝術類院校有中國戲曲學院、北京電影學院等。根據考察,該專業除了少量師范類院校屬于文學類專業之外都屬藝術專業。而且目前開設該專業的學校除了中國戲曲學院、北京電影學院這些學校以表演為主之外,其余均為非表演類機構?梢哉f該專業目前大多為非表演類藝術性專業,對這些機構而言戲劇教學主要是理論教學,把戲劇理論教學法研究好了,這專業的半壁江山才能立起來。
根據對現有該專業課程的考察,戲劇教學作為戲劇影視文學專業的重要課程一般院校都會開設戲劇戲曲劇本寫作、戲劇概論、藝術概論、戲劇作品鑒賞與批評、中外戲劇史等重要課程。戲劇教學占據戲劇影視文學專業課程的將近一半,沒有好的戲劇教學方法,戲劇影視文學專業也就不能稱之為戲劇影視文學,只能稱之為影視專業。由于戲劇教學的特殊性,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法,是這個實踐性極強的專業必須要采取的教學方法。除此之外,我國的傳統戲劇是我國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弘揚民族文化的今天,沒有戲劇藝術的傳承,就無所謂“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戲劇教學是極為重要的。
一、戲劇教學中出現的問題
(一)教師上課偏向理論,沒有戲劇作品支撐。比如戲劇影視文學專業的戲劇理論課程最為基本的是戲劇藝術概論、中外戲劇史?蛇x用的教材有周安華的《戲劇藝術通論》[1];劉彥君、廖奔的《中外戲劇史》[2];張殷的《中外戲劇簡史》。[3]如翻看教材我們會發現這些教材以理論為主,并沒有與之相配套的戲劇作品集。這點和漢語言文學專業中國文學史、現當代文學史課程不但本身內容極為詳盡,而且有與教材相配的作品選是完全不同的。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師講授文學理論時,同時都會分析作品以佐證,加深學生的理論素養和分析作品的能力。
以周安華《戲劇藝術通論》這部最為通行的教材為例,十幾萬字中既包含中外戲劇的發展演進史、西方的戲劇藝術、東方的戲劇藝術,又包含各種主義的戲劇、戲劇藝術的性格、結構、語言、情節、形式理論、戲劇的表導演理論等內容,內容非常之濃縮簡略。像莎士比亞這樣的戲劇家都只有兩頁紙的篇幅,更多的戲劇家都是一筆帶過。該門課程開設課時一般只有34課時,這就使得教師在上課之時無論如何突出重點分清主次也只能蜻蜓點水,不可能結合作品把理論講得細致深入。
鑒于篇幅有限,該書也不可能結合大量戲劇作品讓初入門的大學生對戲劇理論了解得十分透徹。《中外戲劇史》這樣的史類教材篇幅也極為有限,卻要囊括中西方的全部戲劇家和戲劇作品,以及各種主義的戲劇思想,可謂過于十分簡略。如果沒有戲劇作品的閱讀,該書便只是個框架。根本不能達到“使學生了解中外戲劇發生、發展的共通和異別,并對中外各個時期代表性作家作品的有較深入的認識”的教學要求。
(二)學生對戲劇經典閱讀不夠,不熟悉戲劇家與作品,難以理解理論。戲劇影視文學專業學生為藝考生,文化成績普遍比普通大學生分數低。由于學生平時還有其他訓練,加之中國傳統戲曲作品對于現在學生來說并不通俗,如經典作品《牡丹亭》和《西廂記》在當時家喻戶曉,鑒于當下通用語言已是白話文,現在學生對這兩部劇感興趣和看過的卻極少。
《牡丹亭》中一段最為經典而簡單的《皂羅袍》“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朝飛暮卷,云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4]都無從聽懂。西方戲劇作品最經典的如《哈姆雷特》中:“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默然忍受命運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間的無涯的苦難,通過斗爭把它們掃清,這兩種行為,哪一種更高貴?死了;睡著了;什么都完了;要是在這一種睡眠之中,我們心頭的創痛,以及其他無數血肉之軀所不能避免的打擊,都可以從此消失,那正是我們求之不得的結局。”這些臺詞都是詩意話的語言,學生都未必能懂,F代科技的產生,電影和電視藝術取代了傳統的舞臺戲劇,影視的通俗、特效場面的刺激使得學生缺乏對傳統戲劇的了解。一些中外著名的戲劇家的最經典的作品,也少有學生閱讀。
戲劇理論的產生是建立在戲劇作品之上的,如果空學理論而沒有足夠的戲劇作品閱讀,那么這些戲劇理論就成了空中樓閣。學生對經典戲劇閱讀的不夠,是戲劇教學的一個難點。
(三)教與學脫節,導致教師教得空洞,學生學得膚淺。由于教師課堂空間極其有限,學生閱讀量又不足,這就使得教師談到某種戲劇理論時學生無法理解,甚至舉例講解時學生依然無法理解。以劉彥軍《中外戲劇史》為例,第五章《文藝復興到19世紀的歐洲戲劇發展》、第六章《19世紀末到20世紀的歐美戲劇思潮》此兩章寫了歐洲文藝復興以來的各種戲劇理論:古典主義、浪漫主義、現實主義、啟蒙戲劇、象征主義、表現主義、未來主義、超現實主義、存在主義、荒誕戲劇、新寫實主義等,該段時間名家眾多,莫里哀、易卜生、蕭伯納、契訶夫等,讓人有目不暇接之感。每種戲劇理論都產生過很大的影響,每種理論都無法忽視,教師只能一一講去。該段時間因為無法理解,反之又使得學生提不起戲劇理論學習的興趣。如此教與學互相脫節,戲劇理論課變成一堂空洞無味的課程。
推薦閱讀:《戲劇藝術》(雙月刊)創刊于1978年,由上海戲劇學院主辦的專業理論刊物。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wslw/18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