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 要 在綜合性博物館關注度持續走高的映襯下,行業博物館有故事講不出、講故事聽不懂的兩難境遇更為突出。解決行業博物館發揮社會功能與滿足公眾需求矛盾的因應之策就是臨時展覽。行業博物館在策劃設計臨時展覽時應當貼緊行業故事,以發掘主題、平衡結構、
摘 要 在綜合性博物館關注度持續走高的映襯下,行業博物館“有故事講不出、講故事聽不懂”的兩難境遇更為突出。解決行業博物館發揮社會功能與滿足公眾需求矛盾的因應之策就是臨時展覽。行業博物館在策劃設計臨時展覽時應當貼緊“行業故事”,以發掘主題、平衡結構、渲染氛圍為要素調動觀眾探究行業文化的興趣,通過簡單化、具象化、感性化的方法,把知識信息融入展覽場景,避免內容與形式的模式化、同質化,讓觀眾更好地了解行業,促進社會的相互溝通和認同。
關鍵詞 行業博物館 臨時展覽 組織策劃 內容設計
0 引言
在知識經濟時代,博物館不僅是收藏、研究和展示、教育的場所,而且是為民眾提供信息、豐富體驗、消除隔閡、促進溝通的文化互動平臺。近年來隨著國家的重視、政策的傾斜,“讓文物活起來”成為博物館工作的重心之一,通過臨時展覽的形式相繼推介了許多“壓箱底”的藏品。從“;韬钅刮奈镎”的人聲鼎沸,到“千里江山特展”的項背相望,“故宮跑”“上博隊”等現象在博物館圈頻繁出現,體現了公眾對精神文化給養的訴求。
在綜合性博物館關注度持續走高的映襯下,占國有博物館總數20%的行業博物館卻顯得有些冷清。筆者認為,解決行業博物館發揮社會功能與滿足公眾需求矛盾的因應之策就是臨時展覽。
1 行業博物館面臨的困境與挑戰
與綜合性博物館一樣,行業博物館的宗旨是為了未來而收藏過去和現在。同時,作為社會分工的見證,它們還肩負著宣傳行業今天、引導行業明天的重任。因此,行業博物館要求新求變,順應時代發展和行業發展的潮流,積極發揮文化機構和行業窗口的功能。
然而,目前行業博物館的普及度、認可度相對較差。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行業博物館畸形發展,不與社會接軌,創新性和吸引力欠缺。一方面,行業博物館多為本行業直屬部門,由本行業領導參照行業內其他部門管理,對文化把控的松緊不一,條條框框卻不少;另一方面,作為新興產物的行業博物館“家底”薄弱,出土、罰沒文物多存于地方博物館、考古所,藏品征集的難度很高。因此,即便國家政策扶持、文物流動性增加,行業博物館仍然缺乏競爭力,單純模仿綜合性博物館的表象形式開展業務,往往達不到預期效果。
2 臨時展覽組織策劃的關鍵與要點
陳列展覽是博物館重要的業務內容。由于專業性較強,多由相關專家撰寫文字,館方負責匯總轉化,再由外包公司設計、制作。出于對各方面的限制和兼顧,雖較為科學全面,但缺少特色,內容與形式難以高度結合,難以真正做到“以人為本”。而這種弊端往往在時間緊、任務重、人手不足的臨時展覽中更加突顯。因此,在臨時展覽的發掘主題、平衡結構及渲染氛圍上,行業博物館要揚長避短,創造一套行之有效的理論與方法。
2.1 發掘展覽主題
選擇合適的角度,是展覽成功與否的第一個分水嶺。“行業性”是行業博物館最顯著的特點,也是其工作中的難點。相對而言,行業博物館的展覽主題比較微觀,更有針對性,可以從獨特的視角放大歷史的細節。這是宣傳自己、吸引潛在受眾的最佳機會。
以海關這個行業為例,它是行使進出口監督管理職權的國家行政機關。在確定展覽主題時,中國海關博物館從公眾有一定了解但又存在不少誤解的方面出發,并對那些與日常生活密切聯系但并不為人所熟知的點進行講述。比如近代社會中,郵政的建立、商標的使用、世博會的參展、北洋水師的創設都屬于海關的業務范疇,當然還有古典文學作品中耳熟能詳的函谷關、陽關、玉門關等。
2.2 平衡展覽結構
如果說主題是展覽的靈魂,那么結構就是展覽的主干。對于綜合性博物館來說,其臨時展覽的視角非常宏觀,內容可選擇的余地也較大。但對于行業博物館來說,其臨時展覽的視角相對微觀,在展品使用上不可避免地會產生重復或交叉。為了更好地講述行業故事,在確定了展覽主題后,要對行業內容進行精心加工和生產。
在組織展覽的框架結構時,應當分析各種可行性,把內容和形式放在一個系統里通盤考量,達到相對的平衡。以“雄關漫道——絲綢之路上的古關”主題展覽為例,行業專家以時間為脈絡,梳理各個歷史時期古關在文化交流、貿易往來中的重要作用,展品包括郵驛圖、鎮墓獸、雜技俑、金盤、銀壺、佛教造像等。
展覽架構如下:
某某部分:某時期西北絲路上的關
第一單元:某時期的絲路貿易與管理
第二單元:某時期的絲路線路
第三單元:某時期絲路上關的分布
第四單元:某時期絲路上關的機構和職能
第五單元:某時期絲路上關的建筑形態
粗看之下,展覽大綱的體系龐大、結構完整。但深入設計后不難發現,部分、單元較繁復,層次混亂;“關”的主體地位和分量與主題不相稱,與“關”直接關聯的展品不豐富;將延續、反復的制度、線路、職能以朝代劃分,每部分對應的單元內容單薄。
相較之下,根據絲綢之路的產生、繁盛、衰落,博物館專家則傾向將專業內容通俗化,歸納性、易讀性更強,文物涵蓋面更廣。
展覽架構如下:
某某部分:陽關大道——絲路暢通(某時期)
第一單元:關望長安
第一組:關津制度
第二組:傳信制度
第二單元:關塞千里
第一組:邊塞風光
第二組:烽燧傳說
第三組:驛傳制度
第三單元:西出陽關
第四單元:胡風煦關
不過受知識深度的局限,該展覽大綱的行業特點并不突出,單元劃分存在一定的偏差及歧義。其中,最為重要的關津制度只占很小的一部分,而出入境監管、征稅、緝私在內的職能均未體現,僅涉及古關的設立、“關”“津”的字義等。
推薦閱讀:《國際博物館》是一個交流有關博物館和文化遺產的科學和技術信息的主要論壇。這是一個獨特的空間,在這里讀者和撰稿者可以通過遍布全世界的遺產分享文化的差異。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wslw/189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