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要】民俗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體現,在我國現代文學創作中具有著重要的地位與作用,寫作者通過對民俗文化的闡述與描繪能夠有效提升文學作品的文化意義與思想內涵,激發讀者的文化意識。本文結合民俗文化對現當代文學創作的重要性,探析民俗文化在文學創
【摘要】民俗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體現,在我國現代文學創作中具有著重要的地位與作用,寫作者通過對民俗文化的闡述與描繪能夠有效提升文學作品的文化意義與思想內涵,激發讀者的文化意識。本文結合民俗文化對現當代文學創作的重要性,探析民俗文化在文學創作中的體現。
【關鍵詞】民俗文化,現當代文學
民俗文化是文化的特殊表現形式,是根據地理特征、文化差異特征以及思維方式所形成的特殊文化形態。根據文化人類學理論,相同文化根源的文化分支在外界環境、社會環境以及經濟活動的影響下會發生著顯著的轉變,因而民俗文化是不同民族地區的發展記憶,是彰顯民族特色與民族傳統的重要體現。在文學創作過程中,充分利用民俗文化能夠有效增添作品的真實感與文化性,使作品更具有鄉土氣息與人文氣息。
一、民俗文化對現當代文學創作的重要性
民俗文化在文學作品中的呈現,主要包括鄉土民俗、生活民俗、禮節民俗、居行民俗等多個方面。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的文學作品充分運用到民俗文化的外在表現與內在關系,能夠通過對鄉村文化習俗的描述,體現人物的感情狀態、人物關系以及性格形成。通常來講文化背景在文學創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人物行為以及思想形成的外在因素,淳樸的民風、古老的文化習俗以及傳統的文化觀念能夠通過文學作品中的鄉土情懷得以呈現,利用情節沖突得以升華,其中以莫言先生的《豐乳肥臀》、《生死疲勞》、《紅高粱》最為突出。
作者在構建主體思想的同時,將民俗文化以角色的行為活動、家族傳統以及封建觀念進行描述。然而莫言先生在文學作品中所表現的封建理念與民俗文化卻是相互對立的關系,是通過民俗文化作為載體所呈現的落后觀念,是先生主要批判的對象,更是主角所面臨的主要困境。
縱觀我國現當代文學,對民俗文化呈現的方式與角度各有千秋,是我國文學史靚麗的風景線,是讀者經驗與作者體驗的產物。然而文本所具備的不確定性與互動性,能夠看作是對我國鄉土文學作品的具體闡釋,是對鄉土文化的剖析。從創作角度來講,作家在創作文學作品時,必須結合當代的社會特征以及文化特征,才能使讀者擁有豐富的感官體驗,才能使作品獲得巨大的影響力。也因此在小說創作過程中,文學作品會詳細描述當地的民俗文化,并為我國歷史學家、人文學家以及文化學家探究中國民俗文化提供依據,使讀者能夠深入地了解特定時代、特定地理時代下的文化屬性及特征。
二、民俗文化在現當代文學創作中的體現
(一)《白鹿原》對禮儀文化的體現
我國現當代文學作品在創作初期,需要對價值觀體系進行傳遞,然而這種價值觀體系的傳遞是建立在禮儀文化的基礎上的。陳忠實先生的《白鹿原》蘊含著豐富的民俗文化因子,通過充分定位與描述鄉村的禮儀文化,尤其是在闡述白靈、孝文的誕生禮時,能夠將陜北地區特有的禮儀之道活靈活現地呈現出來。
在先生的作品中,將禮儀文化所觸發的民族氣節與有禮志士的鄉土情懷充分融入到作品的思想體系當中?梢哉f,“禮”是我國傳統文化在歷史長河中沉積下來的公共規則,是我國民族文化的基本內涵,對社會主義建設、國家的長治久安發揮著關鍵的作用。在陳忠實先生的《白鹿原》中無不展現著對“禮”的歌頌,對“禮”的贊美,進而使其貫穿于整個作品當中,發揮著推動故事發展,深化人物性格,升華作品主題的作用。
(二)《紅高粱》對忠、勇、毅的體現
從莫言先生的文學作品中,能夠探尋到一種中華民族所獨具的精神。這是在描繪特定地區、特定民俗的基礎上,對中華民族優良品質的彰顯。通讀先生作品,不難發現先生的作品擁有強烈的感官效果,讀者通過感官體驗,能夠發覺作品中所蘊含的人文內涵。
不容置疑的是,莫言的《紅高粱》是充分展現我國傳統文化中忠、勇、毅的文學作品,通過對余占鰲的命運闡述,使讀者提升對“忠、勇、毅”的認識,明白個人情懷與民族興衰間的關系,進而呈現出我國悠久的民族品質。此外,《紅高粱》在創作過程中,不僅生動地刻畫了鄉村的社會、教育、農業以及地主階級的方方面面,更以民俗文化作為切入點,深刻反映出余占鰲在多年闖蕩中的性格變化與思想變化,揭示出莫言在作品中所表達的思想主題。
(三)《小二黑結婚》對鄉土民俗的體現
趙樹理的《小二黑結婚》不僅語言生動,更具有鄉村居民所特有的語言表達特點,而且內容感情也體現著來自鄉村農民樂觀、幽默、親切、樸實的氣息,凸顯著建國初期,我國新農村的變化與民俗文化的發展。在鄉土民俗的表現層面上,作者通過小二黑與三仙姑的情感主線,表現出農村舊習俗對農民思想行為的影響,表現出鄉村兩代農民的意識變遷與沖突,強調著農民民族改革的重要性。
然而趙樹理所批判的舊風俗,主要指影響農民民主的封建殘余,是我國土地改革與農民民主改革的主要阻力。不過在批判代表舊風俗的陰陽八卦學說的同時,作者在小說作品的結尾處,強調彰顯農民精神文明的傳統民俗文化的正確性與必然性,并將舊風俗中的宗族關系理解為鄉村居民相互協作,共同發展的重要表現。將鄉村婚禮中的尊老愛幼作為中華傳統文化不可或缺的道德體系。
結語
民俗文化對一個民族的生活理念、社會活動以及行為規范的概括,是該民族所共有的思想文化特征。在現當代文學創作中,作者利用民俗文化能夠生動地表現出特定群體的思想動態與精神面貌,更能深化主題,將角色與其所處的社會環境建立聯系,升華文學作品豐富的文化主題。
相關論文范文閱讀:民族地區院校少數民族文化傳承教育方式
這篇民族文化論文發表了民族地區院校少數民族文化傳承教育方式,少數民族地區高校開展民族文化傳承有哪些方式呢?論文以凱里學院開展的少數民族文化傳承方式對這類問題進行了解答,通過合理設置課程、轉變學習模式,進而達到了對少數民族文化進行傳承的目的。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wslw/21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