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 要:梅州近代美術史上有一批藝術成就卓著的書畫家一直鮮為人知,留余堂后人張資度即是此類。他和古代大多數文人士大夫一樣,書、畫、印三者皆善。書法取法漢碑且雜糅著秦篆的秀勁,繪畫以黃公望風格作為基礎,兼具沈周筆意,特別是他的篆刻在不斷模仿、借
摘 要:梅州近代美術史上有一批藝術成就卓著的書畫家一直鮮為人知,留余堂后人張資度即是此類。他和古代大多數文人士大夫一樣,書、畫、印三者皆善。書法取法漢碑且雜糅著秦篆的秀勁,繪畫以黃公望風格作為基礎,兼具沈周筆意,特別是他的篆刻在不斷模仿、借鑒和融合前人的過程中有著自己獨特的創造。
關鍵詞:清末民初 書法 繪畫 篆刻 張資度
張資度(1873—1941),名秉經,字亦權,號長公,梅州市梅江東街留余堂人。梅州的留余堂乃詩書世家,歷代多有魁元擢桂之榮。留余堂下禾坪現在矗立著的七座舉人楣桿即標志著留余堂由十七世至廿世四代出了的七位舉人。《留余堂試草》前言曰:“自王父稻公卜居城東三坑村,有負郭田數十畝,子孫讀書為業。嘉慶丁丑伯祖鳳曹(張其翰)先生補博士弟子員,后八十年間,一堂四世共處一室,計進泮者二十四人,食廩餼者十有一人。”①清光緒十四年(1888),工部右侍郎廣東學政臣汪鳴鑾為《留余堂試草》作的序中贊曰:“粵之文,以嘉應為最,而張氏尤為嘉應之名族也。”有著“近代長篇小說第一人”“中國現代言情小說的開山祖師”之稱的張資平亦是留余堂人,為張資度之堂兄。
翰墨書香的門風使張資度自小便深受傳統文化的浸染,和古代大多數文人士大夫一樣,書、畫、印三者皆善。他有書畫作品曾參與美國芝加哥博物展和全國第一屆美術展覽,與近現代的李健、伊立勛、胡士賢、溥、黃瑜等很多藝術家也有所交游。然而,在廣東近代美術史上卻一直鮮為人知。
張資度的書法遺跡大多流失,無法得見全貌。幸好,梅州耕經堂現保存有其六十三歲時所作的一副對聯(圖一),為我們提供了難得的材料。對聯高134厘米,寬32厘米,上款“貢生宗先生大雅正”,下款“亦權資度時年六十三”,正文“體載六書秦相字,高含百氏漢家文”,落印三方,細朱文印“資度”,細白文印“張亦權”,及一方收藏章“xx書齋收藏”,其中收藏者的書齋名因時間太久,紙張有所損壞而無法辨別。②對聯的風格如其內容所寫“秦相字”“ 漢家文”,能看出作者對秦漢書風的推崇,字形結構采用篆、隸寫法,既顯古拙又不俗,在體現漢碑“拙”“厚”意趣的同時,雜糅秦篆的秀勁。風格上有清代中期鄧石如、伊秉緩的影響,以漢隸作底,取法漢碑,又求隸于篆。用筆上多以中鋒,線條遒勁,粗細變化不大,隸書豐富的筆畫被盡可能地簡化,弱化了原有的波磔之勢。字形看似呆板、僵硬,缺乏節奏性和彈性,但這卻正是其精彩之處。如同顏楷的處理,方正飽滿、中宮疏朗,具有強烈的張力。且線條穿插所造成的方框、三角形狀,使作品又增加了稚拙的趣味,強化了對結構空間的安排,使線條成為表現空間美的輔助手段。
張資度的繪畫留下來的也很少,嘉德四季第15到16期的拍賣會上曾見過他的一幅贈送給某“錫釗仁兄”的金箋山水扇面。此金箋扇面的構圖以黃公望繪畫格式為基礎,同時兼具沈周的筆意。畫的是尋常景色:秋天的一片山巒,草木風華。墨色濃郁的叢林村托著一株朱色淡染的雜木,顯示出畫面的季節主題。一條溪水從畫幅上方蜿蜒而下,將畫面一分為二,形成避風掬水之勢。溪水逾下逾寬,到扇幅底端一下子變得開闊,布滿整個扇幅底端,兜住了兩岸坡腳,從而與畫幅上端虛化的遠景呼應,看似實,實為虛,虛虛實實,使畫面充滿靈動感。順著河流而上,高低大小錯落的團塊小丘有節奏地隆起,似斷而連的樹叢消融著前后的空間,在樹葉叢陰之下、遠景的大山之前,依山傍水地筑出一處草堂。房屋是全圖的焦點,但由于作者將其描繪得較遠,我們無從得知其實際住處的細部。盡管如此,圖中的地標已經形成一種理想化的意象,此類居所是自古心境淡泊的文人喜歡的隱居之處!一般來說,扇面上作畫,由于紙面光滑且有扇骨折痕,用筆易光滑甜熟或筆墨枯澀,不易銜接。為避免這樣的問題,在這幅畫中畫家著重體現國畫筆墨生澀的效果,變不利為優勢。扇面設色較難,在光滑的金箋扇面上敷彩更難。為減少用色,畫家采用了淺絳山水表現。在水墨鉤勒皴染的基礎上,以底色的金代替了赭石,省去了以赭石為主色敷設的淡彩,最后以粉白色描繪了一道遠山,從而使前景、中景與底色拉開了距離。這樣既方便省事,又不失淺絳山水畫素雅清淡、清逸空靈的特點。圖中的題畫詩“山靜似太古,日長如小年”,出自宋代唐庚《醉眠》一詩,意思是寧靜的山谷,仿佛遠古,歲月悠閑,時空如同靜止了一般。詩人化實為虛,化有形之山勢為無形之光陰。在這遠離塵囂處,一切仿佛都已凝固,沒有名利的誘惑和人事的攪擾,這是對客觀環境的渲染,更是對主體閑逸自適心態的描寫。
張資度留存的印作相對較多,能見到實物的就有二十多枚。這二十幾方印鑒,風格基本都屬于純正、雅致的漢印模式,并對明清文、沈一脈文人的印風有所繼承與發展。這些印章大致可分為五類:圓轉朱文印、方折朱文印、方圓并用朱文印、粗白文印、細白文印。
小編推薦優秀的文學類期刊 青島文學 期刊論文征稿
《青島文學》(月刊)前身是創刊于1958年的《海鷗》,是青島地區唯一的文學原創期刊,1992年7月改為《青島文學》!肚鄭u文學》一直堅持純文學定位,不僅是青島市唯一的文學期刊,也是整個山東東部、半島地區唯一的文學期刊。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wslw/2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