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媒體形象是公眾對媒介持有的看法,創造一個積極向上、健康的媒體形象很重要,這些媒體形象常常是根據平常的公共宣傳、廣告久而久之形成的,媒體很重要,他是傳達積極向上的媒介。 摘要:新聞媒體的責任就是新聞媒體和新聞的相關從業人員在新聞活動中對于國家
媒體形象是公眾對媒介持有的看法,創造一個積極向上、健康的媒體形象很重要,這些媒體形象常常是根據平常的公共宣傳、廣告久而久之形成的,媒體很重要,他是傳達積極向上的媒介。
摘要:新聞媒體的責任就是新聞媒體和新聞的相關從業人員在新聞活動中對于國家安全、社會的安定和諧、民眾的心理健康所承受著法律、道德、社會責任的相應的義務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 新聞媒體的社會責任和形象也顯得越來越重要了,這就要求新聞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和職業道德的要求越來越高 新聞媒體對社會上的一切報道必須客觀真實,具有時效性 ,否則就出現失信的問題 ,損害了社會的責任和媒體形象。
關鍵詞:社會責任 ;媒體形象
1 新聞媒體的責任
新聞媒體作為一個獨特的社會組織 ,被稱為“第三種力量”“無冕之王”等形象的比喻 ,說明新聞媒體擁有著獨特的權利 ,這些權利通過三個方面去體現 :政治權利、經濟權利、文化權利。新聞媒體通過自身掌握的輿論和傳播的工具 ,成為社會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力量組織 ,代表著國家的形象 ,更重要的是作為新聞媒體人 ,需要嚴格遵守職業操守和道德規范 ,正確認識新聞媒體的社會責任和媒體的形象。新聞媒體首先要做好黨和人民信息傳遞的重要工作 ,真實的新聞報道有利于人民了解國家發生的大事 ,了解國際目前的形式 ,也有利于國家了解人民的生活 ,傾聽人民的聲音。新聞媒體在報道新聞時 ,做到真實負責 ,全面的正確的闡述 ,不能有任何的偏見 ,尊重被報道者 ,不可以報道虛假新聞。新聞媒體和從業人員應該把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2 新聞傳媒業責任缺失的主要表現
1)虛假新聞層出不窮 ,每年都有“十大假新聞”新鮮出爐吸引大眾的眼球 ,2008 年的華南虎事件、外表上這些新聞都是偶然性的錯誤 ,但是背后卻是公信力下降的一個表現。
2)嘩眾取寵 ,迎合低級趣味。一些人的戀愛觀頻頻語出驚人 ,某些人的拜金主義的思維 ,不加粉飾的宣傳。非誠勿擾整個節目火了一個又一個的“名人”。“拜金”、“炫富”的思維對社會造成的影響較大。
3)從業人員素質不高。一些新聞的媒體人政治覺悟和文明程度明顯不高,經常在報道過程中把自己當成是一個特權人,有的時候會用不法的手段打壓競爭的對手 ,取得更多的客戶 ,有些節目為了生存 ,采取虛假報道或者是有償新聞的模式 ,損害了新聞媒體的整體形象。還有一些新聞傳媒的把關人為了賺到更多的商業利潤 ,漠視了自身的社會責任感 ,出現了道德的滑坡。
一直以來 ,新聞傳媒一直扮演著公正的社會角色 ,在新聞媒體發展的過程之中 ,也具備了比較高的權威形象 ,代表著公平、公正公開的特征。新聞媒應該是社會的觀察者 ,也是社會的監督者 ,同時也被社會的各階層監督和觀察著。當新聞媒體報道真實的時候 ,很快就會贏得鮮花和掌聲 ,當新聞媒體報道失實或者錯位的時候 ,就會得到社會各階層的監督和反饋。媒體作為社會大眾的思維潮流的思維引領者、道德引領者、價值引領者 ,擔負著一份崇高的社會責任。
3 社會責任和媒體形象
3.1 社會責任需要和公益接軌 ,肩負著公益形象在早期 ,公益報道形成的是一種自發的、無意識的一種松散的狀態 ,隨著公益事業的不斷發展和壯大 ,媒體不僅僅是公益事業的報道者 ,也是公益事業的倡導者 ,更是一個組織者 ,這些真實的報道 ,不僅促進公益事業的透明化 ,也促進了公益事業的規范化的發展 ,倡導先進的理念和公益事業體系的進步。這樣的宣傳也會讓更多的人參加到公益事業的隊伍之中 ,很多民間組織的異軍突起 ,不僅促進了公益事業的成熟 ,推動了民主化的進程。
3.2 社會責任需要和國際接軌 ,肩負著大國形象隨著中國在國際地位的與日俱增 ,在對外的傳播之中 ,必須展示好中國的大國形象 ,有責任心 ,有大國情懷 ,共同關注“環境問題”、“貧困問題”、“艾滋病問題”、“糧食問題”,這些在全球范圍都涉及的問題 ,老百姓也比較關心的話題 ,這些問題都會在世界的范圍內對人民都會產生比較大的影響 ,在報道這些新聞的過程中 ,不但可以顯示出國際化媒體形象 ,也展示了一個責任大國的形象。
3.3 社會責任需要和人文接軌 ,肩負著道德形象媒體的人文關懷 ,主要是對人的生存狀態的一種關懷 ,重點在于對生命的關懷 ,把人的生存、人的發展當作觀察和報道的價值取向 ,農民工、下崗失業人員、老弱病殘孕、生活貧困的大學生 ,關注他們的思想狀態和生存狀態 ,熱情的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和困難 ,從關心人、服務人、尊重人的理念出發 ,新聞媒體用于深入人的精神世界 ,關心人的情感、啟迪人的思想 ,體現高層次的人文關懷。
媒體的管理者和媒體的從業人員不斷的警惕在社會實踐中出現的泛化和異化的現象 ,加強媒體從業人員的自律和他律的問題 ,強化媒體的倫理道德約束機制 ,加強法律和道德的管理機制 ,提高從業人員的專業水平和職業道德操守 ,大力宣傳傳媒界的先進人物和先進事跡,給從業人員一個榜樣的示范作用,激發新聞媒體人的責任感 ,使命感 ,努力做一個媒體行業思想道德的領先者、社會的瞭望者 ,新聞工作者在新聞的實踐過程中做到更加成熟、更加完備。新聞媒體在傳播真實有效的信息和揭示社會真實的基礎上 ,時刻牢記自己的責任 ,不能為了追求經濟效益而忽視了自己的社會責任和媒體形象 ,在新聞媒體的市場中 ,追求好社會效益、經濟效益 ,得到國家和全體民眾的信任 ,必須把握好自己的責任 ,擺正自己的位置 ,新聞媒體在行業中所承受的社會責任和媒體形象 ,對民眾意見和想法的體現有著深淵的影響。
參考文獻
[1]柳妮,國清鑒.新聞媒體的社會責任與自律.傳媒文化與管理,2007(4).
[2]付俊龍,王旭.新聞媒體的社會責任.大家,2011(8).
[3]徐建慶.論新聞媒體的社會責任.科技與企業,2012(1).
[4]張宏權,劉昊.新聞媒體社會責任初探.新聞知識,2012(9).
小編推薦優秀文史期刊 魅力中國 文學期刊征稿
《魅力中國》雜志是由河南人民廣播電臺主管主辦, 是直投中央各部委、各中直單位,專送各省市黨委、人民政府,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全國發行的大型社科綜合類理論旬刊。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wslw/3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