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要】目的:針對感染新冠肺炎的一線醫護人員,研究其心理以及睡眠狀態,對此進行相應的治療措施,保障醫護人員的身心健康。方法:對于感染新冠肺炎的醫護人員進行相應的量表以及問卷的調查,并設置健康的志愿者對照組,對比兩組的心理狀態以及睡眠情況,
【摘要】目的:針對感染新冠肺炎的一線醫護人員,研究其心理以及睡眠狀態,對此進行相應的治療措施,保障醫護人員的身心健康。方法:對于感染新冠肺炎的醫護人員進行相應的量表以及問卷的調查,并設置健康的志愿者對照組,對比兩組的心理狀態以及睡眠情況,得出結論。結果:實驗組醫護人員相較于對照組,出現不同程度的焦慮,恐懼,抑郁等情況,并且在睡眠質量上也出現明顯的下降。結論:感染新冠肺炎的醫護人員身上出現了或多或少的心理上的不良情緒,并且睡眠情況也收到影響,針對此種情況,我們應該采取一定的干預措施,減少因心理或睡眠狀況出現的問題。
關鍵詞: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醫護人員心理狀態睡眠狀態
新型冠狀病毒于2019年12月開始爆發,由于其具備高傳染性,再加上正處于春運期間,各地人流量增多,因此新型冠狀病毒在全國范圍內爆發開來,各地的醫院設立發熱門診,嚴陣以待。各地的醫護人員奮戰在前線,盡管防護措施再怎么嚴密,但是仍然有不少數量的醫護人員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在進行新冠肺炎的治療下,對于已感染的醫護人員其心理和睡眠狀態的關注也至關重要,由于自身存在的不良情緒容易影響睡眠質量,從而導致疾病的惡化,因此,時刻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以及睡眠質量,及時進行相應的治療疏導,有利于患者的進一步康復,F有研究如下。
一般資料
1.1實驗人員的選擇
選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3月15日之間的確診或者疑似新型冠狀病毒的醫護人員15人,在選取健康的志愿者15人。兩組人員的年齡,性別,受教育程度等方面盡量保持一定程度上的一致,滿足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并且兩組參與實驗的人員并不存在其他嚴重的疾病,不對實驗的結果造成影響。
1.2實驗組可能出現的負面情緒及原因
、倏謶,由于確診或者疑似新冠對于自身生命的威脅,自身病情的持續發展,以及日益增多的確診病例,在面臨此種情況下,恐懼往往是人們面臨危機的第一反應。②悲觀抑郁,身為一線醫護人員面臨新型冠狀病毒時,對其的了解往往比普通患者更加徹底,也見過太多的新冠肺炎患者失去生命,在此種狀況下,往往容易沉浸在悲觀抑郁的情緒中無法自拔③焦慮,往往很多醫護人員在被通知確診或疑似感染新型冠狀肺炎要進行隔離時,心里往往會出現巨大的落差感,從忙碌的工作中突然停下,從醫生的角色突然轉到患者的角色,這種落差感往往讓人無所適從。④多數研究人員會出現失眠,易醒,早醒或者多夢的狀態,往往是由于各種負面情緒所導致的,而失眠往往也會影響疾病的康復進程[1]。
1.3實驗方法
1.3.1實驗中所需要的量表
①癥狀自評量表(SCL-90)②抑郁自評量表(SDS)③焦慮自評量表(SAS)④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量表(PSQI)⑤患者健康問卷(PHQ-15)⑥創傷后應激障礙自評量表(PCL-C)[2]
1.3.2實驗的具體方法
把確認或疑似感染新冠肺炎的醫護人員設置為實驗組,健康的志愿者設置為對照組,兩組患者都進行以上所有表格的測試,對結果進行統計對比并且分析,保證其他的客觀因素即使存在差異,也維持在無統計意義的范圍內,使實驗結果不被其影響。
結果
2.1癥狀自評量表結果
2.2問卷綜合評分
2.3兩組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量表對比
結果
當某一地區面臨嚴重疫情時,此地區的普通人,被限制在隔離區的患者或疑似患者以及參與救治,與患者密切接觸的醫護人員都面臨著出現負面情緒,睡眠質量變差等情況。因為在面臨危險情況時,產生焦慮,恐懼,敏感,悲觀等情緒是人體的自然反應,同時也會出現比如胸悶,心慌,不安,厭食等生理反應,但是此種反應出現過度就會引起創傷性應激障礙,會嚴重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同時給工作學習帶來困擾,為了避免此種現象的產生,我們應該及時地對每個人地心理進行相應的評估,及時采取相應地干預措施。
在抗擊新型冠狀肺炎的第一線,醫護人員不僅僅面臨著治療患者的重擔,而且也面臨著可能被感染的風險和心理壓力,同時在治療過程中不是完全一帆風順的,可能會面臨著患者治療的失敗,患者家屬的不理解,以及自己不能與家人見面不得不堅守崗位的無奈,在嚴重的疫情期間,防護措施有時不到位,醫護人員感染的情況時有發生,經過本文的研究,感染的醫護人員,往往會出現抑郁、焦慮以及恐懼等負面情緒,多數量表的評分均高于正常值,因此,被感染的醫護人員往往有著較高的抑郁情況,并且還會伴有創傷后的應激障礙,更敏感、更容易被激怒。在睡眠質量量表中,除去催眠藥物方面,實驗組數據都明顯高于對照組,由于臨床證明,患者的焦慮抑郁等情緒往往和睡眠掛鉤[3],因此多數被感染的患者都伴有失眠多夢等睡眠障礙的問題,而睡眠狀態會一個人的工作、學習狀態,長時間存在睡眠障礙的人甚至會影響神經系統或心血管系統等,造成嚴重的后果。
根據以上的分析,對被感染的醫護人員進行各種心理以及睡眠量表的評測,都出現了程度不一的負面情緒以及睡眠方面的障礙,需要采取一定的手段進行治療,對保護人們抗擊新冠的醫護人員們給予最好的幫助。本文實驗也存在著一定的缺點,參與實驗的人員過少,實驗數據太過單一,并且在進行對照組人員的挑選時,由于新冠的潛伏期過長,并不能保證是未感染的狀態。
[1]王月瑩,賈欣睿,宋繼權,盧選珍,李曾,歐陽克妮,謝君.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流行期間醫護人員的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及分析[J/OL].武漢大學學報(醫學版):1-5[2020-03-19].https://doi.org/10.14188/j.1671-8852.2020.0154.
[2]蔡芳芳,袁琴.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臨床一線醫護人員心理狀況調査與干預對策[J].全科護理,2020,18(07):827-828.
[3]梅俊華,張琦,龔雪,李俐娟,張忠文,王婧,陳國華,王俊力,徐金梅,邵衛.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感染醫護人員心理及睡眠狀態分析[J/OL].醫藥導報:1-16[2020-03-19].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2.1293.R.20200215.0150.002.html.
作者:張艷
護理論文投稿刊物:《全科護理》(ChineseGeneralNursing)雜志創刊于2003年,曾用名《家庭護士》,是由山西省衛生廳主管,中華護理學會山西分會、山西醫科大學護理學院主辦的護理學類期刊;國際標準刊號ISSN1674-4748,國內統一刊號CN14-1349/R,郵發代號22-118。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yxlw/229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