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要】目的觀察分析影響臨床尿常規檢驗的相關因素,并提出解決的相關對策。方法選擇我院2018年6月至2019年10月收集的住院患者晨尿96份,隨機分為相同例數的兩組: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有48份。對照組利用傳統手工方法檢驗,觀察組采用化學分析儀檢驗,比
【摘要】目的觀察分析影響臨床尿常規檢驗的相關因素,并提出解決的相關對策。方法選擇我院2018年6月至2019年10月收集的住院患者晨尿96份,隨機分為相同例數的兩組: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有48份。對照組利用傳統手工方法檢驗,觀察組采用化學分析儀檢驗,比較兩組的檢驗結果,對患者的臨床資料以及采集過程進行回顧式分析并統計,分析影響因素。結果兩組尿液標本的蛋白質、白細胞及紅細胞檢驗結果之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影響臨床尿常規檢驗結果的影響因素較多,主要包括患者自身準備工作、尿液標本的采集、運送與保管以及檢驗人員的標準操作等,臨床應針對這些因素制定相應的應對措施,以確保尿常規檢驗的準確率。
【關鍵詞】尿常規檢驗;影響因素;分析
臨床醫學上尿常規檢驗是一種常用的檢驗項目,在臨床上泌尿系統疾病的診斷以及療效觀察中有著十分廣泛的應用,在臨床上有著十分重要的臨床意義及作用。然而在實際臨床檢驗過程中往往會有臨床檢驗結果不符合患者臨床癥狀的情況[1]。本文觀察分析了影響臨床尿常規檢驗的相關因素,并提出解決的相關對策。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我院2018年6月至2019年10月收集的住院患者晨尿96份,隨機分為相同例數的兩組: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有48份。其中觀察組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2例,年齡13-78歲,平均年齡(39.84±6.98)歲。對照組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3例,年齡13-75歲,平均年齡(39.75±7.25)歲。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之間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1)選擇HT-150尿液分析儀以及與之配套的試紙條,離心機,顯微鏡以及冰醋酸與10mL尖底離心管與一次性尿杯,對患者尿液標本進行收集(在收集過程中將分析操作方法是否對尿檢結果造成影響)。
(2)在收集尿液之前要對患者飲食以及用藥進行控制,并且要根據相關規范對操作嚴格執行,根據說明書的標準設計參數嚴格進行(分析患者的日常飲食以及用藥情況是否會對尿檢結果造成影響)。
(3)每天隨機進行3次質控,對檢測結果進行統計。在檢測過程中,觀察組中尿液標本通過HT-150尿液分析儀進行檢驗,對照組中尿液標本以傳統手工方法進行檢驗(通過對比檢測結果分析檢查方法會不會對尿檢結果造成影響)。均對兩組患者的檢驗結果記錄在冊,并詢問患者飲食、服藥等情況,進一步觀察樣本在收集、儲存、運送及檢驗的過程中各個環節影響因素并分析其原因。
1.3統計學處理
運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所得數據,并計數資料率的比較,采用卡方檢驗,當P﹤0.05時,認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檢驗結果比較
兩組尿液標本的蛋白質、白細胞及紅細胞檢驗結果之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2影響尿常規檢驗的因素分析
2.2.1采集中的影響因素(1)未對患者的尿道口進行仔細清潔,男性發現精液以及前列腺液,女性發現月經期分泌物或者陰道分泌物等;(2)未正確進行標本采集,患者針對晨尿沒有明確的概念,或者醫護人員為進行有效囑托;(3)采集杯受到了污染。
2.2.2保存中的影響因素(1)在保存以及運送的過程中應該做好必要的防漏措施以及防污染措施;(2)完成采集后,如果送檢時間過長易造成細菌繁殖等相關因素所干擾;并且時間長的尿液會發生系列變化。
2.2.3分析中的影響因素(1)實驗操作規程不規范;(2)未進行有效維護保養;(3)未嚴格保管尿試紙條﹔(4)觸摸現象造成誤差。
3討論
通過尿常規檢驗的影響因素分析,結果顯示主要存在于以下幾個方面:
(1)標本采集中存在的影響因素:主要包括患者的尿道口清潔度較差、標本采集錯誤以及采集杯被污染[2]。在標本采集過程中,對于男性患者而言,可能會存在的問題就是會混入精液或者前列腺液,對于女性患者而言,采集其在月經期間或者出現陰道分泌物混入;另外,由于患者自身所存在的原因,比如未正確理解晨尿概念,或者是醫護人員對其囑咐未到位,導致患者在對晨尿進行采集時受到飲食與藥物所產生的影響[3]。對于晨尿尿液而言,其濃縮度比較高,經常用來評價患者的腎功能;采集杯被污染,在采集過程中所使用的為一次性尿杯,在其進行儲藏時或者在對患者進行取樣時有污染發生,造成有誤差出現。
(2)保存標本中有影響因素存在:在保存樣本保存與樣本的運送過程中要注意防漏與防污染;采集后應立即送檢,采集之后若送檢時間比較長可能會造成細菌繁殖以及標本中蛋白質發生變性,尿膽紅素以及尿膽原通過光照發生分解以及細胞被溶解,這些因素都會干擾檢驗結果。久置之后的尿液也會發生有一系列變化。細菌滋生會引起尿素分解,進行產生氨,從而導致樣本中酸堿度升高,而酸堿度升高之后會導致樣本中所存在的有機成分被分解,從而對蛋白質檢驗造成影響。
(3)分析過程中的影響因素。該方面的影響因素主要包括在進行操作時未根據相關規范執行,維護以及保養不夠充足,未嚴密管理尿試紙條,觸摸導致誤差。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兩組尿液標本的蛋白質、白細胞及紅細胞檢驗結果之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綜上所述,影響臨床尿常規檢驗結果的影響因素較多,主要包括患者自身準備工作、尿液標本的采集、運送與保管以及檢驗人員的標準操作等,臨床應針對這些因素制定相應的應對措施,以確保尿常規檢驗的準確率。
參考文獻
[1]陳國賓.影響臨床尿常規檢驗的因素及應對策略[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9,10(1):114-116.
[2]付淑華.探討影響臨床尿常規檢驗的影響因素及應對策略[J].中國醫藥指南,2019,17(35):45-46.
[3]朱艷霞.探討影響臨床尿常規檢驗的影響因素及應對策略[J].中國衛生產業,2018,15(23):73-74
作者:李微微
臨床檢驗論文投稿刊物:《中國衛生標準管理》是經新聞出版總署批準,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主管的我國衛生標準領域唯一公開出版發行的學術性期刊。雜志目前為雙月刊,于2010年3月25日正式創刊。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yxlw/23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