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vfzrl"><nobr id="vfzrl"><progress id="vfzrl"></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vfzrl"></address>

    <address id="vfzrl"></address>

    <em id="vfzrl"><form id="vfzrl"><nobr id="vfzrl"></nobr></form></em><address id="vfzrl"></address>
    <address id="vfzrl"></address>

    <noframes id="vfzrl"><form id="vfzrl"><th id="vfzrl"></th></form><form id="vfzrl"><th id="vfzrl"><th id="vfzrl"></th></th></form>

    國內或國外 期刊或論文

    您當前的位置:發表學術論文網醫學論文》 限制性探視模式對于提高重癥監護室患者滿意度調查> 正文

    限制性探視模式對于提高重癥監護室患者滿意度調查

    所屬分類:醫學論文 閱讀次 時間:2020-07-03 11:26

    本文摘要:[摘要]目的探討限制性探視模式對于提高重癥監護室患者滿意度研究。方法隨機選取2017年1月-2018年5月辛集市第二醫院重癥監護室20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2017年1月-2017年10月采取傳統探視制度的100例患者作為開放組,2017年10月-2018年5月實施限制性探視制度

      [摘要]目的探討限制性探視模式對于提高重癥監護室患者滿意度研究。方法隨機選取2017年1月-2018年5月辛集市第二醫院重癥監護室20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2017年1月-2017年10月采取傳統探視制度的100例患者作為開放組,2017年10月-2018年5月實施限制性探視制度后100例患者作為限制組,比較兩組患者院內感染和譫妄發生率,比較兩組患者家屬對探視模式的滿意度。結果限制組和傳統組患者院內感染發生率無明顯差異(P>0.05);限制組患者譫妄發生率明顯低于傳統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限制組患者家屬總滿意度明顯高于傳統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7.134,P<0.05)。結論限制性探視模式可使患者家屬有一定時間對患者進行陪伴,增加了醫護與家屬的溝通,提高患者及家屬依從性和滿意度,值得進一步推廣。

      [關鍵詞]重癥監護室;醫院感染;家屬探視模式;相關因素

    護理研究

      重癥監護病房探視制度是重癥監護室的一項重要管理制度,同時也是醫務人員與家屬溝通交流的良好平臺[1]。開放式探視制度雖可使患者得到充足的情感支持,患者心理需求得到極大安撫,但可能干擾醫護人員日常工作,不利于病區的有序管理,對重癥監護室環境制造混亂,提高患者感染發生概率[2]。限制性探視制度是通過限制探視時間、人數等方式對患者進行探視,可使患者和家屬得到一定接觸和交流。本研究探討重癥監護室患者發生醫院感染與家屬探視模式的相關因素,現報道如下。

      護理論文投稿刊物:《護理研究》雜志創刊于1987年(原名山西護理雜志),是由中華護理學會主管,山西省護理學會、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醫院主辦的護理類學術刊物?朇N14-1272/R,ISSN1009-6493。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17年1月-2018年5月辛集市第二醫院重癥監護室20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入選患者均意識清醒,無意識障礙和深度昏迷情況。其中2017年1月-2017年10月采取傳統探視制度的100例患者作為開放組,2017年10月-2018年5月實施限制性探視制度后100例患者作為限制組。開放組男56例,女44例,年齡31-79歲,平均年齡(59.49±5.13)歲。限制組男52例,女48例,年齡35-81歲,平均年齡(59.56±5.31)歲。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情等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

      1.2研究方法

      傳統組采取彈性探視制度,根據患者病情需要及家屬探視意愿安排探視,每次探視時間少于30min,每次探視人數1-3人。限制組采取限制性探視制度,要求家屬只能在規定時間內進行1次探視,探視時間為每天16:00-16:30,每次探視人數1-3人。主要需注意以下幾個方面問題:①醫護人員先對患者病情進行評估,調查患者是否存在病情突變、譫妄狀態等情況,對其家屬探視需求進行調查評估,合理安排。②醫護人員在接待探視家屬前,需先巡視重癥監護室病房,在確保未有接受侵入性操作、無搶救患者情況下對探視家屬進行接待。如存在搶救患者,需詢問主管醫師意見。

     、塾芍匕Y監護室醫護人員將探視制度內容張貼于家屬休息室,探視前由臨床醫師及護理人員對探視家屬進行接待,對探視制度進行宣教,對于有多重耐藥菌感染情況患者,需為其家屬進行多重耐藥菌感染隔離培訓后,方可進行探視。④由專人對探視制度進行管理,進入前對患者家屬攜帶的物品、視頻進行檢查,指導患者家屬應用消毒劑消毒雙手,探視家屬需換鞋、戴口罩、穿戴隔離衣后方可進入重癥監護室,在患者病情允許的情況下可到床邊進行近距離探視。比較兩組患者院內感染和譫妄發生率,和兩組患者家屬對探視模式的滿意度。

      1.3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21.0進行統計分析。本研究數據均為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組間有統計學差異。

      2結果

      2.1限制組和傳統組患者院內感染和譫妄發生率比較限制組和傳統組患者院內感染發生率無明顯差異(P>0.05);限制組患者譫妄發生率明顯低于傳統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限制組和傳統組患者院內感染和譫妄發生率比較[n,(%)]

      組別

      例數

      院內感染

      譫妄

      限制組

      100

      26(26.00)

      9(9.00)

      傳統組

      100

      28(28.00)

      21(21.00)

      2.2限制組和傳統組患者家屬對探視模式滿意度比較限制組患者家屬總滿意度明顯高于傳統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7.134,P<0.05)。

      表2限制組和傳統組患者家屬滿意度比較[n,(%)]

      組別

      例數

      非常滿意

      比較滿意

      不滿意

      總滿意度

      限制組

      100

      59(59.00)

      36(36.00)

      5(5.00)

      95(95.00)

      傳統組

      100

      47(47.00)

      37(37.00)

      16(16.00)

      74(74.00)

      3討論

      醫院感染是患者在醫院治療期間,在醫院內部獲得的感染,醫院環境、患者本身及病原體導致了醫院感染發生[3]。重癥監護室是一個相對獨立而封閉的特殊環境,是最不安全的場所,患者進入重癥監護室意味著生命和健康受到嚴重威脅,逐漸走向死亡,因此產生恐懼心理,且由于重癥監護室環境特殊,患者被迫與親人分離,從而產生陌生感、寂寞感、恐懼感、痛苦感和遺棄感,由于對疾病恐懼和孤單而導致恐懼、焦慮不安等心理。

      重癥監護室患者往往病情較重,并發癥較多,常需要創傷性治療,是院內感染的多發人群。患者家屬通常缺乏一定醫護知識,如隨意觸摸患者或儀器,則可能將外界病原菌傳染給患者,最終誘發院內感染。完全杜絕探視制度雖可減少因探視導致的空氣污染和環境污染,但患者也因此同家屬完全隔離,極易產生焦慮情緒,甚至導致譫妄發生,不利于病情恢復。相關研究表明[4],患者家屬陪護對患者心理支持非常重要,可有效緩解患者焦慮癥狀,促進患者康復。因此,在保證重癥監護室環境潔凈前提下,應探尋多元化探視方式,以滿足患者及其家屬探視需求。

      限制性探視制度對探視時間、人數等有了具體規定,可合理安排探視時間,避免了與查房、治療時間沖突,有利于工作人員合理安排時間,從而方便病房管理和感染控制;颊吒敢獠捎眠m宜的分時段預約探視,因為患者家屬都有日常生活和工作,不能完全按照醫院規定的時間進行探視,分時段預約探視可使患者家屬合理安排自身工作,提高了患者及家屬的滿意度,患者家屬依從性較高[5]。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限制組和傳統組患者院內感染發生率無明顯差異,表明探視制度并未對院內感染發生影響,可能是由于本研究樣本量較小或偏移有關。限制組患者譫妄發生率明顯低于傳統組,表明限制性家屬探視模式可改變患者譫妄狀態,減輕患者焦慮。限制組患者家屬總滿意度明顯高于傳統組,可能是處于對患者醫療環境和患者病情考慮,患者家屬對限制性家屬探視模式接受程度更高。

      綜上所述,限制性探視模式可使患者家屬有一定時間對患者進行陪伴,增加了醫護與家屬的溝通,提高患者及家屬依從性和滿意度,值得進一步推廣。

      參考文獻

      [1]文細毛,任南,吳安華,等.全國醫院感染監測網2012年綜合ICU醫院感染現患率調查監測報告[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4,13(08):458-462.

      [2]蔡虻,劉聚源.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最佳臨床實踐新進展[J].中國臨床醫生雜志,2016,44(04):1-6.

      [3]李延偉,劉彩紅,劉欣健,等.中國基層醫療機構醫院感染組織管理體系的現狀調查[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6,15(09):694-697.

      [4]王國力,劉亞璇,宋翔,等.重癥醫學科探視制度的研宄進展[J].中華災害救援醫學,2016,4(09):531-533.

      [5]李霞,王利平,張珊珊.ICU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分析及預防對策[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4,24(02):367-368,371.

      作者:莊曉莉1李瀟雅2王蓉3蔣蓓蓓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yxlw/23319.html

    五级黄18以上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