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要;目的;研究心血管介入導管室圍手術期采用精細化護理與臨床護理路徑聯合的臨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對象選擇本院2018年2月~2019年9月接診治療的行心血管介入手術患者120例,將120例患者經接診順序平均分成研究組(n=60)與對照組(n=60),對照組開展傳統護理
摘要;目的;研究心血管介入導管室圍手術期采用精細化護理與臨床護理路徑聯合的臨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對象選擇本院2018年2月~2019年9月接診治療的行心血管介入手術患者120例,將120例患者經接診順序平均分成研究組(n=60)與對照組(n=60),對照組開展傳統護理干預,研究組開展精細化護理與臨床護理路徑聯合干預,比對兩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治療依從性、HAMA評分、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住院時間。結果;研究組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治療依從性、HAMA評分、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住院時間與對照組臨床指標數據比對有意義(P>0.05)。結論;心血管介入導管室圍手術期采用精細化護理聯合臨床護理路徑方案,可以有效提高護理質量,改善護患關系,緩解患者焦慮情緒,提高治療依從性,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改善預后,促進康復。
關鍵詞;精細化護理;臨床護理路徑;心血管;
精細化護理是比常規護理方式更加精確,細致,全面,有效的一種護理模式,與常規護理相比較,精細化護理更符合當前實際.對照試驗的目的在于研究精細化護理對于改善心血管外科護理的質量及其患者對滿意度的情況,精細化護理小組在基礎護理,生活護理,心理護理,健康宣教等方面進行改進,實驗結束后,針對精細化護理小組在溝通交流,服務態度,健康宣教和護理操作四個指標進行問卷調查,調查結果表明采用精細化護理能夠有效提高護理質量和病人的滿意程度,精細化護理方式值得在心外科護理工作中不斷推廣。
醫護人員評職知識:護理論文如何投稿
一、資料與方法
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對象選擇本院接診治療的行心血管介入手術患者120例,分成研究組(n=60)與對照組(n=60)。納入標準:患者均開展心血管介入手術,經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并同意參與本次研究;排除標準:排除存在精神、意識、認知、交流障礙的患者,排除存在手術禁忌癥的患者,排除存在嚴重肺、腎、肝功能損傷及惡性腫瘤患者。研究組最大年齡為76歲,最小年齡為40歲,中位年齡是(58.6±1.1)歲;男性38例,女性22例;對照組最大年齡為75歲,最小年齡為40歲,中位年齡是(59.6±1.1)歲;男性37例,女性23例。研究組與對照組在臨床一般資料比對中無意義(P>0.05)。
2.方法。
對照組開展傳統護理干預,對患者予以飲食指導、環境干預、運動指導、病情監測、健康宣教、心理護理等常規干預。研究組開展精細化護理與臨床護理路徑聯合干預:
、僭O定臨床護理路徑。由責任護士、主治醫師、護士長等人員構成臨床護理路徑小組成員,根據患者實際病情情況查閱心血管介入手術護理相關資料及文獻,結合以往的護理經驗建立臨床護理路徑表,嚴格根據路徑表開展護理服務,同時對臨床護理實施情況進行記錄,定期檢查護理實施效果,針對存在的問題需提出改進措施,以此提高護理質量。
、诰毣o理干預。護理人員需在患者入院后為其分配床位及病房,向患者介紹科室環境、醫院制度、病友及醫護人員,協助患者開展各項常規檢查,并對患者予以心電監護。護理人員需在患者術前24h向其介紹手術流程、手術方案、注意事項、配合方法及可能出現的并發癥,緩解患者疑慮情緒,提高患者對手術的認知程度,使其做好心理準備,提高治療依從性及配合度,促進手術順利完成;護理人員需在術前耐心與患者溝通,針對存在負性情緒的患者需耐心疏導,根據患者文化背景及性格特點選擇合適的溝通方式,轉移患者注意力,緩解患者負性情緒,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態面對疾病。
③術中干預。護理人員需在患者進入手術室后向其介紹手術室環境,消除患者陌生感,嚴格控制手術室溫度及濕度,告知患者手術流程,予以患者肢體及語言鼓勵,緩解患者緊張感,提高手術配合度;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選擇適當的介入導管,開展體表血管穿刺,通過數字剪影輔助開展導管置入處理,在此過程中需遵循勻速、緩慢、規范的原則,以此防止患者血管損傷;術中需密切監測患者各項生命體征及臨床表現,做好術中保暖工作,若患者出現異常情況則需立即匯報主治醫師,手術完成后需將其護送至病房,做好護理交接工作。
、苄g后需密切關注患者身體感受、切口情況,同時對患者開展心電監護,協同患者家屬對患者定期調整體位、翻身,避免患者術后出現并發癥;根據患者疾病恢復情況、飲食習慣等因素制定針對性飲食方案,滿足患者每日所需營養,提高患者免疫力,促進患者術后康復;遵循醫囑指導患者按時按量服用藥物,向其強調私自增減藥物的危害,提高患者用藥依從性;糾正患者不良生活習慣,使其養成正確的生活習慣;協助患者辦理住院手術,根據患者具體情況為其制定復查方案、康復指導及生活指導,告知患者需定期復查。
3.評定指標,比對兩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治療依從性、HAMA評分、住院時間、術后皮下血腫、尿潴留、腰背疼痛并發癥發生率。采用本院自制問卷調查表評估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及治療依從性;采用HAMA(漢密爾頓焦慮量表)評估患者焦慮程度,分數越高表明患者焦慮情緒越嚴重。
4.統計學分析。數據使用SPSS20.0軟件進行分析,卡方檢驗,以%形式展開兩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術后并發癥發生率,t檢驗,以“均數±標準差”形式展開兩組患者治療依從性、HAMA評分、住院天數,兩組患者數據比對為P<0.05定義為有意義。
二、結果
1.比對兩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研究組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與對照組臨床指標數據比對有意義(P>0.05)。
2.比對兩組患者治療依從性。研究組治療依從性與對照組臨床指標數據比對有意義(P>0.05)。
3.比對兩組患者HAMA評分及住院時間。研究組HAMA評分、住院天數與對照組臨床指標數據比對有意義(P>0.05)。
4.比對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研究組術后皮下血腫、尿潴留、腰背疼痛等并發癥發生率與對照組臨床指標數據比對有意義(P>0.05)。
三、討論
精細化護理干預較常規護理干預更注重護理質量及落實效果,保證精益求精的護理操作。臨床護理路徑護理干預實在循證護理模式基礎下開展的護理服務,根據患者情況制定每日護理計劃,按照護理路徑開展預見性護理干預,同時評估患者病情,為患者提供合理、優質的護理服務及健康指導。精細化護理聯合臨床護理路徑方案可將圍術期護理干預做到規范化、科學化,可減少護理差錯,提高護理細節質量,強化護理基礎服務。另外,二者聯合使用可著重調動患者主動能動性,促進患者病情康復,鼓勵患者自覺的參與到疾病護理中,提高患者對護理服務的舒適度及滿意度,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改善護患關系,降低護理成本,優化護理流程,提升護理質量,改善負性情緒。經過數據比對研究可見:研究組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治療依從性、HAMA評分、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住院天數與對照組臨床指標數據比對有意義(P>0.05)。
總之,心血管介入導管室圍手術期采用精細化護理聯合臨床護理路徑方案,可以有效提高護理質量,改善護患關系,緩解患者焦慮情緒,提高治療依從性,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改善預后,促進康復。
參考文獻;
[1]張娟.淺談精細化護理對提高心血管外科護理質量的作用.2018.
[2]蘇芳.精細化護理與臨床護理路徑在心血管介入導管室圍手術期護理中的應用.2019.
作者:劉彩霞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yxlw/23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