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vfzrl"><nobr id="vfzrl"><progress id="vfzrl"></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vfzrl"></address>

    <address id="vfzrl"></address>

    <em id="vfzrl"><form id="vfzrl"><nobr id="vfzrl"></nobr></form></em><address id="vfzrl"></address>
    <address id="vfzrl"></address>

    <noframes id="vfzrl"><form id="vfzrl"><th id="vfzrl"></th></form><form id="vfzrl"><th id="vfzrl"><th id="vfzrl"></th></th></form>

    國內或國外 期刊或論文

    您當前的位置:發表學術論文網醫學論文》 品管圈方法減少病房呼叫鈴聲的效果觀察> 正文

    品管圈方法減少病房呼叫鈴聲的效果觀察

    所屬分類:醫學論文 閱讀次 時間:2020-12-03 09:39

    本文摘要:【摘要】目的:研究品管圈方法減少病房呼叫鈴聲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動小組,通過收集資料,組織專題討論,分析原因,提出解決問題的對對策,改進措施,減少病房的呼叫鈴聲。結果:通過品管圈活動有效降低了病區呼叫鈴響鈴使用次數,營造安靜、和諧的

      【摘要】目的:研究品管圈方法減少病房呼叫鈴聲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動小組,通過收集資料,組織專題討論,分析原因,提出解決問題的對對策,改進措施,減少病房的呼叫鈴聲。結果:通過品管圈活動有效降低了病區呼叫鈴響鈴使用次數,營造安靜、和諧的治療和修養環境。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就是在形同、相近或有互補性質工作場所的人們自動自發組成的活動團隊,通過全體合作,集思廣益,按照一定的活動程序,活用科學統計工作及品管手法來解決工作現場管理、文化等方面所發生的問題及課題。[1]

    齊魯護理

      呼叫鈴是針對特定接收單位發送預設定信息的電子裝置,是服務與被服務的一種媒介設備。而病區呼叫鈴是產生病區噪聲污染的重要來源。減少病區噪聲污染,營造安靜的住院環境是提高護理質量的一個重要方面。[2]

      護理方向論文范例:危重新生兒無創呼吸機的應用與臨床護理

      2018年5月—11月初,我科采用QCC手法大幅度減低了病房呼叫鈴的響鈴次數,創造了安靜的病房環境,提高了護理質量,現報告如下:

      資料方法:

      1.1一般資料 病區護理人員14人,其中本科12人,大專2人,工作年限:15-20年2人,10-15年10人,5-10年2人。本科率86%,工作滿10年占86%。調查床位45張。

      1.2品管圈活動方法

      1.2.1主題選定 由本人擔任圈長,護士長擔任輔導員,圈員共14人,確定圈名和圈徽,圈員利用頭腦風暴法進行討論,分析臨床主要問題,以重要性、迫切性、圈能力、上級政策4個維度進行評價,最后根據評價分數高低確認本期活動主題為“減少呼叫鈴的響鈴次數”。

      1.2.2計劃擬定 全體圈員開圈會決定,本次QCC活動從2018年5月中旬開始,2018年11月初結束并匯報。2018年5月中下旬為組圈、主題選定及活動計劃擬定時間,2018年6月為現狀把握及目標設定時間,2018年7月中上旬為解析及對策擬定時間,2018年7月下旬至10月中上旬為對策擬定及對策實施與檢討時間,2018年10月中下旬為效果確認、標準化及檢討與改進時間,2018年11月初成果上報。

      1.2.3現狀把握 此次調查床位為45張床,分為三個責任組,病人盡量平均至各組,每組每天的責任護士為2個。2018.6.1-6.15為改善前數據收集時間,采用自制調查表置于護理功能車上,如有響鈴,責任護士均將響鈴原因及次數登記于調查表中。并且每日從呼叫系統后臺調出總響鈴次數。2周內接受調查病人數448人,其中一級護理32人,二級護理416人,響鈴總次數820次,平均55次/日,通過數據匯總,輸液問題響鈴為776次,占響鈴次數的94.6%。根據80.20確定輸液問題為本次的改善重點。

      1.2.4目標設定 目標值=現狀值—改善值=現狀值-現狀值X改善重點X圈能力=820-820X94.6%X82%=184,降幅為77.5%。

      1.2.5原因分析 通過全體人圈員開圈會分析得出:輸液問題占響鈴次數多的原因有兩個方面:一、人員方面,主要包括:1)責任護士未巡視到位,2)未合理安排輸液順序及各項護理操作,3)上班人數太少,工作量大,4)護士過度依賴呼吸系統;二、工作流程不夠細化。

      1.2.6對策擬定和實施:1)責任護士加強責任感,巡視到位,對病人的治療及護理做到心中有數。2)同一病房輸液順序盡量統一由100ml或250ml開始,以確保能同時換瓶,中醫治療也是統一由同一項目開始。3)彈性排班,繁忙時多安排機動護士協助責任組的工作。4)規范工作流程:為了能及時換瓶,每日早上夜班護士盡量將第一組輸液泡好,醫囑護士將第二組輸液泡好,再開始做當日醫囑,有緊急醫囑除外。余下的輸液由機動護士或服藥護士及各責任組護士合理安排時間給予配好。5)將病人必需品置于易取之處。6)制定相應的獎懲措施。

      1.2.7效果確認 同樣采取改善前的數據方法,于2018.10.1—10.15接受調查人數319人,其中一級護理病人12人,二級護理病人307人,病區總響鈴166次,平均11次/日。輸液問題響鈴為136次,占響鈴次數的81.9%。

      2.結果

      2.1有形成果 此次品管圈活動的目標達標率=[(改善前-改善后)/(改善前-目標值)]X100%=103%,進步率=[(改善后-改善前)/改善前] X100%=79.8%,病區呼叫鈴的響鈴次數大為減少。

      2.2無形成果 本次QCC活動使得所有圈員在團隊的溝通與配合責任感、工作積極性、榮譽感,發掘問題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及對品管圈手法的認識都得到了提高,為患者提供優質服務,改善護理理念——由被動服務變為主動服務,改善了護患關系,也創造了良好的服務環境。

      3.討論

      QCC是一種運用群體智慧、集體力量、團隊精神的改造程序[3][4]。在護理質量持續改進管理中,科室通過開展QCC活動,針對呼叫鈴響鈴頻繁的原因,積極采取干預措施,規范工作流程,及時發現問題并解決,有效地降低了呼叫鈴的響鈴次數,為患者提供了安靜的環境。

      本次QCC活動結果還表明,開展QCC活動提高了護士參與病房管理的積極性,發揮了集思廣益和團結協作的精神,護士們掌握了PDCA、甘特圖、柏拉圖等品管圈的工具,護士的管理潛能得到了挖掘,有利于管理者發現人才。值得臨床推廣運用。QCC運用于臨床護理工作中,通過QCC步驟及手段,可促進護理質量的不斷提升,實現護理質量的持續改進?梢,QCC活動是護理質量持續改進的重要手段之一。

      參考文獻

      [1]劉庭芳,劉勇.中國醫院品管圈操作手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1

      [2]朱美麗,謝彥芬.品管圈活動在降低病區呼叫鈴使用次數中的應用[J],2013.4.30(4):37-40

      [3]李海燕.QCC活動在創傷外科護理單元的推廣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08,14(24):94-95

      [4]戴艷琴.QCC在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中華醫護雜志,2005.2(3):225-226

      作者:康巧 楊冬燕 劉超琳 楊亞娟通訊作者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yxlw/25042.html

    五级黄18以上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