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vfzrl"><nobr id="vfzrl"><progress id="vfzrl"></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vfzrl"></address>

    <address id="vfzrl"></address>

    <em id="vfzrl"><form id="vfzrl"><nobr id="vfzrl"></nobr></form></em><address id="vfzrl"></address>
    <address id="vfzrl"></address>

    <noframes id="vfzrl"><form id="vfzrl"><th id="vfzrl"></th></form><form id="vfzrl"><th id="vfzrl"><th id="vfzrl"></th></th></form>

    國內或國外 期刊或論文

    您當前的位置:發表學術論文網醫學論文》 醫學核心期刊論文范文淺析手背靜脈穿刺法> 正文

    醫學核心期刊論文范文淺析手背靜脈穿刺法

    所屬分類:醫學論文 閱讀次 時間:2015-01-17 15:31

    本文摘要:本篇文章是由 《中國初級衛生保

      本篇文章是由《中國初級衛生保健》,雜志創刊于1987年,歷時20余載,刊行200余期,是國內以研究初級衛生保健理論、政策、技術方法為對象的綜合指導類期刊,曾被評為“全國優秀科技期刊”、“中國期刊方陣雙百期刊,F被《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統計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全文版)》等多家數據庫收錄。

      摘要:目的提高老人手背靜脈穿刺成功率,減少血管破壞,減輕患者痛苦。方法將200例60歲以上的老人隨機分為兩組,實驗組采取自握自穿法,即由操作者左手握住患者的手背,并同時用拇指將穿刺的血管繃直固定進行穿刺,對照組采用患者握拳的傳統穿刺法,對兩組穿刺的成功率進行比較意義。結果實驗組的成功率為96%,對照組成功率為76%,實驗組穿刺成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經χ2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結論自握穿刺法穿刺時,操作者左手握患者手的同時,拇指可以繃緊皮膚、繃直血管并固定,大大地增加了穿刺的成功率;穿刺成功后,患者不必松拳,避免了患者穿刺成功后因松拳動作導致穿刺部位血管滑動碰到針尖而被穿破。

      關鍵詞:自握;穿刺法;手背靜脈

      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生活質量的提高,近年老年人的比率逐漸上升。而現代的老人,經受了多子多女、生活貧困、創業艱苦的歲月,加上家庭壓力大、工作環境差和生活無規律等因素,導致患高血壓病、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疾病的老年患者比率不斷上升。

      而此類老人的血管多數呈硬化、彎曲狀,脆性大和彈性小等特點,穿刺時血管硬、滑、彎曲難進針,穿刺成功后,又因脆性大,輕微移動即可導致血管穿破而失敗。而手背淺靜脈穿刺具有對血管破壞性小、暴露方便等優點,是靜脈穿刺的最佳選擇。為了提高穿刺的成功率,筆者針對穿刺失敗的原因在操作上進行了改良,在臨床應用中,取得了滿意的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2010年6~8月選擇門診患者共200例,按就診順序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基本情況見表1。兩組的年齡、姓別、肥瘦、病情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兩組由同一護士操作,操作者保持情緒穩定,沒有心里壓力。靜脈穿刺:兩組均是選擇60歲以上老人手背淺靜脈。實驗組,扎止血帶后,由操作者左手握住患者穿刺的手,左手拇指將穿刺部位的皮膚繃緊、穿刺的血管繃直并固定,右手持頭皮咀常規進針,見回血后順著血管方向進少許,膠布固定即可。對照組,傳統方法:扎上止血帶后,囑患者握緊拳頭,操作者右手持頭皮咀進針,見回血后進少許,松拳固定。觀察指標:穿刺成功后,放好穿刺的手,開放點滴10 min,點滴通暢,無腫脹,為穿刺成功。否則即為失敗。

      1.3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3.0軟件包進行χ2檢驗。

      2結果

      結果實驗組穿刺失敗有4例,固定針頭失敗為0,成功率為96%;對照組穿刺失敗為11例,固定針頭失敗為13例,成功率為76%。見表2。

      3討論

      老人的血管普遍存在著脆性大、彈性差、硬滑呈彎曲狀等特點 ;特別是長期靜脈用藥患者,其血管硬如鐵線滑如冰,如果在患者手背進行靜脈穿刺,讓患者握時,血管很難固定,故針穿刺皮膚后很難刺入血管,有時刺入血管,而彎曲的血管,在再進少許針時往往針尖刺破彎曲處而失敗。表2顯示實驗組穿刺失敗例數明顯低于對照組。因為,實驗組操作者左手握患者手背時,將患者手的皮膚繃緊的同時,也把將要穿刺的血管繃直并固定,使進入皮下的頭皮咀更容易刺入滑硬的血管。這就大大地提高了穿刺的成功率。

      瘦型老人,其特點是皮包骨,皮下無脂肪,血管脆性大;穿刺成功后,在松拳時,皮膚與骨之間產生摩擦,血管因無皮下脂肪保護,易在皮膚與骨之間滑行,容易被穿刺在血管內的針尖劃破而失敗。表2顯示實驗組固定時失敗的例數為零,因為實驗組無需松拳動作。肥型老人的血管常呈彎曲蚯蚓狀,因患者自己握拳,彎曲的血管無法繃直,加上血管脆性大,故穿刺血管時容易破被穿破。從表2中可知,實驗組穿刺成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實驗組穿刺法,改變了傳統穿刺失敗因素,操作者左手握患者手時,左手拇指將彎曲血管繃直、硬滑的血管固定,且又符合人體的生理學特點 ,故大大地增加了穿刺的成功率。

      筆者通過臨床中的不斷實踐,認為在老人手背淺靜脈穿刺中采用自握自穿法,能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姚泰.生理學[M].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298-299.

      陳翠華.靜脈穿刺進針角度的探討[J].中華護理雜志,1997,32(6):356-357.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yxlw/2536.html

    五级黄18以上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