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要】目的:總結風險防范式護理的應用方式及其對兒科的影響。方法:在2019年的5月開始,2020年1月截止,隨機選取100例兒科治療患者并隨機劃分為兩組。100例患者在入選的同時接受分組處理。常規組不采取風險管理模式。實驗組采取防范式護理措施。總結對比護
【摘要】目的:總結風險防范式護理的應用方式及其對兒科的影響。方法:在2019年的5月開始,2020年1月截止,隨機選取100例兒科治療患者并隨機劃分為兩組。100例患者在入選的同時接受分組處理。常規組不采取風險管理模式。實驗組采取防范式護理措施?偨Y對比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情況。結果:實驗組的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顯著少于常規組,P<0.05。結論:風險防范式護理對于兒科護理質量的提升作用顯著,可以有效提高護理工作的規范性、安全性,最大程度的降低護理風險問題,值得普及。
【關鍵詞】風險防范式護理;兒科護理;護理管理;臨床應用
隨著人們對于護理服務的認知不斷深入,對于護理服務的質量要求也在不斷的提高。兒科因為患者身份、年齡段的特殊性,導致兒科護理工作成為難度相對較高以及風險相對較多的科室[1]。因為兒科患兒本身的年齡比較小,所以自我護理能力比較差、溝通難度相對較大,再加上家屬對于患兒的重視度,因為患兒本身疾病已經導致家屬處于緊張、焦慮的情緒,此時再出現護理風險操作,便會導致嚴重的糾紛問題發生[2]。對此,為了規避護理風險,本文探討風險防范式護理的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兒科護理論文范例:人文關懷在兒科臨床護理帶教中的應用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在2019年的5月開始,2020年1月截止,隨機選取100例兒科治療患者并隨機劃分為兩組。100例患者在入選的同時接受分組處理。兩組例數均為50例,男性患者均為26例,年齡平均數分別為5.34歲、5.44歲歲。上述數據均無對比價值,P>0.05。
1.2方法
常規組不采取風險管理模式,主要是以常規護理管理方式為主。
實驗組采取防范式護理措施,具體措施:1、設置管理小組。依據兒科護理中的不同護理風險制定具體的護理風險小組,例如制定教育培訓組、感染管理組、臨床護理落實組等,所有護士至少擔任一個風險管理小組,所有小組需要設置組長并定期輪換;2、制定崗位職責。所有小組長需要按照小組具體護理工作擬定護理工作職責,同時召開小組討論會議,針對職責進行細化調整,以民主方式明確最終決定。
3、護理風險管理小組的安排。每一個小組每天需要做好查房、檢查并做好本組工作指導工作,同時定期培訓科室相關人員,組長發現問題時及時報告組長并進行整改。每一個月小組需要集中討論,做好持續制度改進、流程與護理措施優化等工作落實;4、風險評估。按照兒科的護理工作減退內容,做好護理風險事件的分析判斷,總結風險的發生原因,并針對原因制定具體的風險控制措施;5、風險控制。首先,強化健康宣教,借助宣傳圖片發放給患兒家屬,并強化患兒家屬對于風險的認知,強化家屬的防范意識與配合能力。
其次是心理護理。做好患兒及其家屬的心理護理,患兒心理護理主要是借助玩具、動畫片實現注意力轉移,而家屬的心理護理主要是讓家屬了解患兒真實情況,并保持治療積極性,降低排斥心態,規避不必要的矛盾。最后是個性化護理。因為患兒好動容易躁動,此時需要強化碰撞、摔倒等風險的護理措施,例如強化護欄,做好危險因素的控制。
1.3觀察指標
總結對比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情況。
1.4統計學分析
研究應用spss19.0軟件完成統計。數據的導入與計算均嚴格根據要求進行,數據處理需要進行2次預防數據差錯。數據的處理需要根據不同數據類型進行,其中計量與計數的數據分別應用均數和百分比數據進行記錄并實行對比研究。其中P值以0.05為作為標準,高于該數據則證明數據對比差異未達到統計學標準,低于該數據則證明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實驗組的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顯著少于常規組,P<0.05。
3.討論
從護理理念以及具體的形式角度來看,風險防范式護理其本質就是結合醫院的以往工作經歷,針對兒科護理的風險因素,制定具體的風險防范措施,盡可能降低護理風險[3]。在具體的防范期間,主要涉及到的患兒、家屬以及護理人員三個主題,雖然護理服務事宜患兒為主,但是家屬也是降低護理風險以及提高護理服務質量的關鍵主題,在家屬參與期間,其可能會因為過于擔心患兒的安全而呈現出過度緊張和焦慮的情緒,此時會導致兒科醫護工作的開展受阻[4]。
對此,在醫護服務期間,需要為家屬講解治療的目的方法,在獲得家屬配合的同時,一同做好患兒的醫護服務工作。風險防范式護理的實施還可以從多層面角度實現對風險因素的控制,無論是患兒家屬還是護理人員,都可以根據風險防范式護理中所發現的各種風險誘因,采取積極有效的預防控制措施,從根本上實現對風險誘發因素的控制,同時盡可能提高護理服務的人性化特色[5]。整體而言,風險防范式護理對于兒科護理服務質量的提升作用突出。
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的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顯著少于常規組,P<0.05。該研究結果可以充分論證風險防范式護理的實施可以有效提高兒科醫護服務安全性,可以有效的杜絕各種不必要的風險現象,提高患者綜合康復水平,降低護患糾紛風險,屬于兒科管理工作中行之有效的一種方案。
綜上所述,風險防范式護理對于兒科護理質量的提升作用顯著,可以有效提高護理工作的規范性、安全性,最大程度的降低護理風險問題,值得普及。
【參考文獻】
[1]李虹,張俊麗,韓強.基于海恩法則的風險防范管理在急診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北京醫學,2018,40(5):311-312.
[2]宦紅美,金小芹,張艷.護理質量敏感指標在神經內科老年住院患者安全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9,35(7):501-505.
[3]陳剛,羅思歡,居麗晶.首次護理風險評估表和暴力風險評估表在雙向情感障礙患者安全護理評估中的應用[J].海南醫學,2019,14(16):244-245.
[4]鄧露茜,曹嵐,黃艷,etal.基于譫妄預測模型的風險分級預防護理在ICU患者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9,35(9):704-708.
[5]徐銀花,桑依毛,俞惠,etal.醫療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在手術室護理管理中應用的研究進展[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8,24(13):1609-1612.
作者:劉麗梅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yxlw/25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