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vfzrl"><nobr id="vfzrl"><progress id="vfzrl"></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vfzrl"></address>

    <address id="vfzrl"></address>

    <em id="vfzrl"><form id="vfzrl"><nobr id="vfzrl"></nobr></form></em><address id="vfzrl"></address>
    <address id="vfzrl"></address>

    <noframes id="vfzrl"><form id="vfzrl"><th id="vfzrl"></th></form><form id="vfzrl"><th id="vfzrl"><th id="vfzrl"></th></th></form>

    國內或國外 期刊或論文

    您當前的位置:發表學術論文網政法論文》 簡論新教與資本主義倫理關系_《中文信息》2013年第10期> 正文

    簡論新教與資本主義倫理關系_《中文信息》2013年第10期

    所屬分類:政法論文 閱讀次 時間:2014-03-14 15:32

    本文摘要:注:本文摘自《中文信息》2013年第10期,作者:任鐳 【摘要】:韋伯在《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一書中,剮出心裁的從宗教的角度出發,試圖闡釋新教與資本主義經濟倫理的關系。中國的市場經濟現在正處于蓬勃發展的階段中,韋伯的思想對于幫助我們構建一個健

      注:本文摘自《中文信息》2013年第10期,作者:任鐳
      【摘要】:韋伯在《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一書中,剮出心裁的從宗教的角度出發,試圖闡釋新教與資本主義經濟倫理的關系。中國的市場經濟現在正處于蓬勃發展的階段中,韋伯的思想對于幫助我們構建一個健全,文明的經濟倫理關系,無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馬克思·韋伯;新教;資本主義;經濟倫理
     
      馬克思·韋伯(MaxWeber,1864-1920)是德國著名的社會學家、經濟學家和歷史學家,也是現代西方宗教社會學的創始人之一。其代表作《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發表于20世紀初,韋伯在此書中以一個獨特的視角——即從宗教倫理的角度對資本主義的興起和繁榮發展作了比較系統的研究,使“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之間的內在聯系開始浮現于人們的眼前。資本主義與新教之間又有著怎樣的關系?這種關系對我國現在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是否會有些啟發意義?本文針對這些問題,以述己見。
      一、《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一書中的資本主義倫理觀
      1.勤奮與節儉是資本主義發展中重要的經濟倫理之一。韋伯在書中引用本杰明·富蘭克林(BenjaminFranklin,1706-1790)的話表明了勤奮與節儉對于資本主義發展的重要作用:“記住,時間就是金錢;假如每天能靠自己的勞動賺取十先令的人,如果有半天是在閑逛或賴在家里。那么,即使他只花了六便士便在這休閑上,卻不該只計算這項,除此,他實際上還多支出了或毋寧說浪擲了五先令。……”
      2.堅強與冷靜也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倫理資質。韋伯寫到:“……雖然如此,此一新精神的登場通常并非安然平順。猜疑、有時是憎恨、尤其是道德的憤怒,一般而言會如潮水般地涌向最初的革新者……少有人能坦率承認,正是這樣一種“新式的”企業家,唯獨具有一種異常堅毅的性格,方能始終保持清醒冷靜的自制,從而避免道德上與經濟上的沉船滅頂;除了眼光明銳與行動力具足之外,尤其是極為堅決且高度突出的“倫理”資質,才能使他在這樣的革新里贏得客戶與勞工絕對不可或缺的信任,一直保持張力以克服無數的對抗,尤其是能夠擔負起現在所要求于企業家的、與安逸的生活享受無法并存、甚且與日俱增緊迫密集的工作。這些是與適合于過去的傳統主義迥然有異的另外一種倫理資質。”
      3.誠實守信是資本主義獲得成功的重要信條。韋伯指出:“記住,信用就是金錢。如果有人將錢存放在我這里超過該交還的日期,那么他等于是把利息或在這期間借著這筆錢我所能賺得的都贈送給我。這總計起來會是相當可觀的數目,如果一個人的信用既好又大并善加利用的話。”“除了勤奮與節儉,再沒有什么比得上任一次交易都守時與公正更有助于年輕人功成名就。所以依約準時償還欠款,一刻也拖不得,以免朋友生氣因而對你永遠關緊他的荷包。”于此同時,韋伯還認為,行為的謹慎在資本主義社會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說:“……行為謹慎還能表明你你對自己的債務并未忘懷,這讓你看起來像個既小心又誠實的人,這也相應的提升了你的信用。”
      二、新教與資本主義倫理的關系
      韋伯認為,自從16世紀宗教改革運動以來,以馬丁·路德(MartinLuther,1483-1546)和讓·加爾文(JeanChauvin,1509-1564)為代表的新教,為資本主義的發展奠定了倫理基礎,具體說來,有如下幾個方面:
      1.以宗教的方式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倫理道德的支持。從歷史上看,傳統的天主教更注重于信徒們自身的修行與靈魂的凈化,對于世俗生活不感興趣甚至逃避。然而,宗教改革后的新教對于世俗生活則給予了更多的肯定與支持。“宗教改革的產物……有一點絕對是全新的,那就是:將世俗職業里的義務履行,評價為個人的道德實踐所能達到的最高內容……經營為神所喜的生活的唯一手段并不是借著修道僧的禁欲來超越俗世的道德,反而是端賴切實履行個人生活崗位所帶來的俗世義務,這于是也就成了個人的‘天職’。”
      新教一反傳統教義的清規戒律,極力鼓勵人們獲利,并把獲利視為上帝對于選民的期望。“諄諄教誨人要以孜孜不倦的職業勞動來作為獲得那種自我確認的最佳手段。”
      2.為人的惡性欲望膨脹設置了倫理道德上的禁區。在探討世俗行為的信仰價值時,韋伯寫到:“如果我們進一步問,改革派信徒要用什么成果來明確識別真正的信仰?回答是,基督徒的生活樣式,用以增加神的榮耀的生活樣式。……只有選民才真正具備有效的信仰,也只有選民才能通過再生(Regeneration)及因此而來的整個生命的圣化(Sanctification),用真正的而不只是虛有其表的善功來增加神的榮耀。”
      3.為勤奮勞作和恪盡職守奠定了倫理道德基礎。首先,新教不但鼓勵教民們通過勤奮勞動來獲得財富,而且認為勞動還可使人遠離罪惡和墮落。韋伯寫到:“……首先,勞動自古以來即為驗之有效的禁欲手段……尤有甚者,勞動根本上是神所規定的生活目的本身。保羅的告誡:‘若有人不肯作工,就不可吃飯’,無條件的適用于任何人。不愿勞動即是欠缺恩寵狀態的表征。”
      其次,勞動成為衡量基督徒們是否虔誠的標準,只有努力完成好自己的工作,才可以更好地榮耀上帝。即使是富人也不能逃避勞動。“……因為,即使他不必為了滿足生活需求而勞動,但神的戒律依然存在,他必須和窮人一樣加以遵從”這些勤奮而又恪盡職守的工人們為資本主義發展打下了重要的基礎。
      三、對我國經濟倫理建設的啟示
      在現階段,中國發展市場經濟,如果沒有經濟倫理作前提,完全依賴于人自身的理性來維持,這種理念是非常脆弱的,也是非常危險的。隨著經濟的繼續發展,這種弊端會表現得越來越明顯。“歐洲文明是理勝于情,中國是‘情’重于‘理’,中國缺少法制傳統與此不無關系。”在中國傳統上不存在“理性”優勢,市場經濟又是“舶來品”的情況下,我們更應該注重經濟倫理的建構。
      法律制度是制度倫理最重要的載體。在市場經濟發展和運行中必須建立一定的法制體系,并采取經濟手段、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作為制度倫理的載體,對市場主體的行為進行約束、引導,以保證市場經濟的順利發展和正常運行。從根本上說,市場經濟是一種契約經濟,建立在人與人之間密切合作的基礎之上。對于訂立契約的雙方而言,能否遵守契約,成為該經濟運作方式成功與否的關鍵。因此,在市場經濟運作方式中,對一個“經濟人”最起碼的道德要求,就是出于獲利目的而表現出來的誠實守信。
      因此,我們在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機制和法律建設的同時,一定要不斷完善市場經濟的道德和倫理基礎建設,為市場經濟體系尋找到它的支撐點或基石,建立健全與之相適應的道德規范和文化體系,促進中國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迅速、持續和規范的發展。
     
      【雜志信息】:
      《中文信息》雜志是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的國家級刊物(月刊)。本刊主要反映我國中文信息處理的學術水平,重點刊登科技、經濟、教育等領域的基礎理論、科研與應用技術的學術論文,以及相關的綜述、報告、評論、學術動態等。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zflw/1004.html

    五级黄18以上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