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這篇政治類期刊投稿分析了結構性視角下的臺海局勢問題,論文從臺海局勢下分析強調了整體性和關聯性,涉臺海局勢基本走向一般性規則的研究,同時也涉及如何從結構性視角出發推動原生性結構調整,進而使臺海局勢向有利國家統一大業實現方向發展。
這篇兩岸關系的政工師論文分析了結構性視角下的臺海局勢問題,論文從臺海局勢下分析強調了整體性和關聯性,涉臺海局勢基本走向一般性規則的研究,同時也涉及如何從結構性視角出發推動原生性結構調整,進而使臺海局勢向有利國家統一大業實現方向發展。
關鍵詞:政治類期刊投稿,結構性視角,臺海局勢
一、結構性視角的引入
按照一般的解釋,結構主要與“功能”相對而言,指系統內部的各組成要素之間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方式,是系統組織化和有序化的重要標志。就系統整體來說,結構既是系統存在的基本方式,又是系統的基本屬性,是系統具有整體性、層次性、功能性的基礎與前提。從最簡單的意義上說,結構強調的是“關系”的組合,其中部分(成分)之間的相互依賴是以它們對全體(整體)的關系為特征的。②結構體現了“關系”之間的相對穩定性,結構的變化對于系統而言更加具有根本性和深層次的決定意義,容易導致整體或系統發生較為重大的功能重組或是整體性的組織改變。
臺海局勢的結構性變化主要是指存在于臺海局勢中帶有趨勢性、長期性和整體性的變化,例如大陸和平發展戰略的提出以及由此引起的臺海局勢結構性改變;與其相對的是較為表層的、短期的和局部性變化,例如臺灣島內政治人物與兩岸關系相關的行為等。一般情況下,結構性的變化大都是緩慢的,其所顯示的是兩岸關系結構在一定時期內相對穩定性的層面;相對應地,表層變化則是比較快速的,反映的是臺海局勢中比較活躍的層面。
強調整體性。以結構性視角來看,臺海局勢是有結構的整體,或者說是子結構在其中作為部分存在的整體。整體性分析事實上是對臺海局勢的基本框架進行解構和定位,是結構性分析的基礎,沒有整體性的分析,子結構就成為缺乏互動的松散聯合,難以形成可以框束臺海局勢基本面貌的規范性架構。同時,整體性分析強調對各種影響臺海局勢的重要因素進行綜合考量,充分考慮到單一結構與整體的關聯性。例如,民進黨的兩岸政策結構中,“臺獨”路線一直是無法觸動的“神主牌”,即使是在兩岸和平發展成為大勢所趨的情況下,民進黨在這個問題上也不愿調整。這一問題典型地呈現出臺海局勢整體結構對子結構的影響,包括臺灣民眾對“主體意識”的認知、美國的臺海政策以及民進黨內的話語結構等均構成了對該黨兩岸政策的牽制,使其在“臺獨”立場上不敢調整。
整體性無疑是結構的定義標志,但整體卻是以部分為基礎的。如果沒有對影響臺海局勢各個具體子結構的相關分析,所謂的整體性分析也只能是空中樓閣。在結構性視角之下,對臺海局勢的整體性研究是放在具體的子結構及其相互關系中展現出來。不過結構整體性也并不意味著將整體視為在特定整體中所描述的所有子結構的簡單疊加。結構分析理論一般堅持只有通過存在于部分之間的關系才能解釋整體和部分的觀點,即必須考察整體的聯結以及各部分互相聯系所構成的網絡。強調整體性研究就是要把研究的重點放在結構(系統)中各要素(部分)的關系上,關系對于要素具有優先地位。易言之,在對臺海局勢變遷的分析中,對各個子結構基本關聯和相互影響的分析處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同時也是動態的分析。臺海局勢的結構穩定性并不意味著結構的靜止,事實上,臺海局勢自1949年兩岸隔絕以來一直處于嬗變之中,這些變化包括了臺海局勢子結構的變遷、子結構關系的嬗變以及作為后果呈現出來的整體性特征的漸變等諸多方面。結構性嬗變和前文所言臺海局勢短期變化不同之處在于,這種變化所經歷的周期更長,表現出來的趨勢更加穩定。同時,在這個過程中臺海局勢整體結構所實現的并非簡單的由部分到整體的轉變,而是部分改變以后通過與其它部分的關聯性影響改變子結構之間的關系,從而呈現出既有結構向新的更復雜結構動態轉變過程。就臺海局勢而言,這種結構的能動性往往表現在某一或某些子結構發生變化后,通過聯動效應影響到其它子結構,最終導致臺海局勢的整體性變遷。
二、臺海局勢中的幾個重要子結構
結構性視角下臺海局勢的整體性變遷受到內部重要子結構變化的影響;蛘哒f,整體性的變化是內部子結構變化后與整體之間進行轉化的結果。大致來說,對臺海局勢影響比較大的主要有以下幾個子結構。
1、臺灣島內民眾對兩岸關系的認知結構。在競爭性選舉成為政治生態決定性因素的臺灣,民眾對兩岸關系的認知結構變化對臺海局勢影響巨大。長期以來,臺灣民眾對大陸的認知主要受國民黨當局反共宣傳和民進黨歪曲性宣傳的影響,再加上臺灣民眾在這些宣傳之上進行的自我觀念建構,形成了對兩岸關系一定程度上的偏頗性認知,其中包括對大陸的敵視和對兩岸處于對抗狀態的基本判斷等。隨著兩岸關系的快速推進,臺灣民眾對兩岸關系的認知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和平發展得到了島內大部分民眾的認同,緩和兩岸關系、共謀兩岸繁榮成為島內大部分民眾的共識。臺灣島內近兩年的民調大都顯示臺灣民眾對于馬英九緩和兩岸關系的做法基本持肯定態度,對于兩岸關系保持穩定也大都表示贊同。而在2012年臺灣最高領導人選舉中島內對“九二共識”的正面認知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臺灣民眾對兩岸關系認知的這種結構性變化。
2、島內政治格局的基本結構。2000年以后,臺灣島內政治格局進入一個劇烈變化的時期,政黨政治的基本規則逐漸沉淀下來,政黨政治力量對比格局也逐漸穩定下來。這種穩定性比較典型的外顯性特征就是意識形態的動員功能開始消退,以民生議題為主要內容的政治訴求動員效能開始上升。在政黨政治運行模式相對穩定的背景下,國民黨與民進黨兩個大黨各自內部的調整正在緊鑼密鼓地展開,其中包括內部世代關系的調整、基本訴求的調整、內部權力關系的調整等各個方面。
3、兩岸關系基本結構。在影響臺海局勢的重要子結構中,兩岸關系的基本結構顯然是最為直接和關鍵的影響因素。在傳統的兩岸關系結構中,對抗是主要的內容,這是上世紀四十年代中國內戰的自然邏輯結果。目前兩岸結構中雖然對抗性和分歧性的內容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但是合作已經是兩岸關系中的重要內容。
4、影響臺海局勢變遷的外部結構,主要是中美關系基本結構。臺灣問題是中美關系中最為敏感的問題,臺海局勢的基本樣態受到中美關系的影響甚大。在美國的亞太戰略布局中,臺灣是一顆重要棋子。美國的對臺政策在戰略上一直非常清晰,即利用臺灣來謀求美國在對華外交中的最大利益。但是在具體的策略上,美國的臺海政策則隨著中美關系的改變保持一定的靈活性。
三、臺海局勢的結構網絡
各個子結構自身的改變,對其它子結構和臺海局勢整體都會產生一定影響,這些影響有時是以直接的形式表達出來,有時卻以間接的形
式呈現。但不管如何,這些影響都以相互關聯的方式形成了一個結構 網絡,共同推動臺海局勢的不斷變遷。這些子結構的調整可以分為原生性調整和繼發性調整兩種類型,前者指主動的調整,而后者則是因應主動性調整而產生的調整。
在臺海局勢的變化中,兩岸關系結構變化對臺海局勢影響最為直接,故而兩岸關系中出現的原生性調整影響也比較大。自1979年《告臺灣同胞書》 發表以來,大陸在兩岸政策上的主動調整引發的兩岸關系結構改變是典型的例子。隨著“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戰略的漸次展開,兩岸關系中合作的成份逐步增加,兩岸 政治對抗的強度開始下降,兩岸交流與交往的規模與層次不斷擴大和加深。及至新世紀兩岸關系和平 發展戰略系統推展以來,兩岸關系結構嬗變的速度加快。2008年,胡錦濤進一步闡述了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基礎、目的和途徑,明確指出:“實現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基礎是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目的是為兩岸同胞謀福祉,途徑是深化互利雙贏的交流合作。和平發展理論的不斷完善,確立了新形勢下大陸對臺 工作新的戰略思路和政策框架,成為開創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新局面的基礎。
兩岸關系結構的這些原生性調整對臺海局勢的其它子結構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就島內結構而言,臺灣民眾對兩岸關系的認知出現了比較大的變化,對大陸的認知逐漸立體化,原先刻板僵化的認知逐漸瓦解。這種情況使臺灣島內涉及兩岸關系的話語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臺獨”勢力長期營造起來的“臺獨”話語霸權被打破。所謂“話語霸權”,系指具有政治權力的主體對其他話語體系的敵視和強勢阻遏及干涉行為∞,“臺獨”話語霸權是泛綠陣營等“臺獨”勢力長期營造出來的話語結構,即通過篡改歷史、建構“臺獨”理念、引導政治輿論,甚至通過公權力介入話語體系等手段,取得了作為話語主體向客體單向表述的權力,對其它話語系統形成了強大的壓力。
島內民眾對兩岸關系的認知以及話語結構的變化對臺灣的政黨政治運作模式和政黨政治版圖對比的變化有很大的影響。隨著民眾政治認知逐漸走向理性,臺灣 社會在民主化初期形成的政治激情逐漸消退,政黨政治過程開始向比較平穩的方向過渡,F在民眾的關注焦點日益向民生議題傾斜就是一個典型例子。這些變化推動著島內主要政黨在基本訴求方面不得不向民生議題調整。同樣,在兩岸關系的認知上,以前臺灣百姓心中的兩岸關系和自己并無太大的關聯,對兩岸關系是一種“無感”的狀態,但是現在他們已經可以切實感到兩岸關系和平發展與自己福祉提高之間的正相關作用,兩岸關系的好壞已經成為與臺灣升斗小民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問題。這種認知結構的變化對政黨的兩岸論述和兩岸政策產生了壓迫性影響,國民黨與大陸展開的政治互信建構、民進黨不得不進行的兩岸論述調整等動作背后都有臺灣民眾認知結構性改變的影子。
兩岸關系的結構性變化對美國等外部勢力的臺海政策也會產生影響。上文已經提到,美國在臺灣問題上的政策具有雙重性,即戰略層面和策略層面的分野。在具體做法上一方面堅持插手、干預臺灣問題,導致中國的國家統一長久不能解決;另一方面防止臺灣海峽局勢的相對平衡被打破,以免干擾美國的亞太戰略部署。易言之,美國不會樂見兩岸走向統一,但是也不會冒被拉下水的風險支持臺灣“獨立”,對美國來說,兩岸關系穩定才能實現其利益最大化。
臺海局勢的結構網絡中各個子結構之間的影響及作用是相互的,某一子結構的變化可能對其它各個結構都產生程度不一的影響。臺海局勢的結構性視角所強調者是臺海局勢的整體性以及各個子結構之間的關聯性,即某一子結構變化對整體結構帶來的邏輯后果,導致各個子結構之間的關系發生變化,進而引發整體臺海局勢的嬗變。從這個角度上說,所謂的結構性視角更強調方法論的意涵。這一研究視角對兩岸關系未來發展的意義在于:如何通過整體結構的關聯性分析,充分利用臺海局勢內部各個子結構聯動的特征,把握臺海問題的關鍵脈絡,主動調整兩岸政策,努力使臺海局勢向有利于國家統一的方向發展。
推薦閱讀:《黨政干部參考》(月刊)創刊于2000年,由中共中央黨校圖書館主辦。本刊以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反映現實中的重點、熱點、難點問題為主要內容,以增強全國各級黨政干部的理論水平、政策水平、自身素質為基本宗旨,以滿足各級黨政干部開闊視野、溝通信息、陶冶情操、增添情趣的需要為目標。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zflw/14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