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 要:農村基層治理是國家社會治理的重點,推進農村基層治理創新有助于推進和諧社會建設和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建設。 近年來,不少地區也在努力推進農村基層治理現代化,不斷提升農村基層治理水平,并取得了階段性成效,為其他地區提供了很好的借鑒。 本文以
摘 要:農村基層治理是國家社會治理的重點,推進農村基層治理創新有助于推進和諧社會建設和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建設。 近年來,不少地區也在努力推進農村基層治理現代化,不斷提升農村基層治理水平,并取得了階段性成效,為其他地區提供了很好的借鑒。 本文以農村基層治理創新為研究視角,通過梳理國內農村基層治理創新優秀案例,總結其中寶貴經驗,旨在探討出適合遼寧省發展的農村基層治理體制,提升遼寧省農村基層治理水平,從而提升村民幸福感和歸屬感。
關鍵詞:社會治理; 基層治理; 社會建設
一、國內農村基層社會治理創新舉措
(一)黨建引領融入農村基層社會治理機制
曾入選首批全國鄉村治理典型案例的廣東佛山市,織密三級黨建網格,引領鄉村善治。 積極發揮黨引領基層組織建設、黨員先鋒模范帶頭作用,到群眾中去,成立黨員服務中心,成立為民服務站,發動更多的民眾參與社會志愿服務。 湖北省大冶市走的是“黨建引領 活力村莊”之路[1]。 黨組織發揮農村自治模式的作用,主動出擊發現區域問題,通過劃分村民村莊,放權給農民,設立村莊理事會,調動村民參與社區建設,突顯基層社會治理民主化。 各地區、各級組織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重要引導作用,以當地群眾和當今社區發展的需求為導向,調動農村地區居民參政議政的積極性,走黨員引導村民共建共享的基層社會治理創新模式,提升農村當地基層社會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二)“互聯網+”農村基層社會治理
上海寶山“社區通”破題鄉村智慧治理,此模式運用“互聯網+”和大數據分析技術,將社會服務和信息智能化輸送到不同村民群體,真正做到社會治理精細化、數字化。 通過構建“村民—村—鄉鎮—區”四級治理架構,村民利用手中的移動手機登錄公共平臺,可以實時收到各類基層組織發布的信息和提供的服務,同時村民可以通過議事廳板塊反饋社區存在的問題,實現居民問題發現及時、政府解決問題快速。 互聯網的使用讓社會治理更公開透明,基層政權和組織不僅要實時更新內容、提升服務水平,村民也可在平臺上自由發表對村內治理的意見或訴求。 如此可有效增強村基層政權和組織在村內的影響力,同時提升了村民的參與感和主人翁意識。
(三)改革陋習,深化農村基層社會治理內容
河北省邯鄲市肥鄉區發布“紅白喜事規范管理”,村基層政府組織直面民生中的難點和痛點問題,成立“區—鄉—村”三級移風易俗工作領導小組,制訂符合本區的紅白事操辦標準,并嚴格遵守,動態監管,對于遵守規范的個人和家庭給予獎勵,一經發現違規事件公開處置。 標準試行之后紅白喜事費用支出大幅度減少,新婚方式多種多樣,喪葬簡辦成為民眾共識。 同時,村民文化素質不高,法律意識較低,法治陣地缺乏,導致農村地區黑惡勢力滋生,農村人際關系緊張,社會矛盾頻發。 很多地區紛紛采取將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結合”的治理創新機制。 自治,如上文提到加強黨建,發揮民主作用,在此不予贅述; 法治和德治猶如社會治理創新兩把抓手,旨在反對不良風俗,肅清黑惡勢力,解決社會矛盾。
(四)依托產業升級完善農村基層治理格局
江蘇省徐州市沛縣探索“強富美高”路徑,主要做法是促進農村經濟轉型,順應供給側改革調整,主抓重點優勢項目,完成現代產業升級。 同時,聯動上下游企業,帶動農村經濟全面振興,強化和發揮金融中心作用,為經濟建設保駕護航。 可以說,依托產業升級吸引優質人才,解決了農村“空心化”問題,提升了人均收入水平,刺激了當地消費,促進了經濟平穩良好發展。 佛山市獅山鎮則利用自身優勢資源開展綠色旅游經濟,打造古村社區營造項目,發揮本土旅游文化品牌效應。 在這場華麗轉型的過程中,村民積極投身村落環境改造運動,拆舊換新、古建筑美化等工程深受老百姓歡迎。 經濟發展轉型升級與社會治理創新完美結合,激發農村經濟活力,普惠村民福利。
(五)社會工作介入農村基層治理體系
湖南省長沙市長沙縣發揮社會工作組織在社會治理創新中的作用,依托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設計、開發多個服務品牌項目,針對社區服務對象開展個案工作、小組工作和社區工作; 積極孵化社區內生組織,招募和聯動義工資源,積極搭建公益平臺,向更多有需要的居民提供專業助人服務,實現全民參與,協助社區做好社會服務。 福建省積極推進農村社會工作發展,目前已經覆蓋全省9個設區市,共計10個試點村。 農村社會工作者依托機構,通過摸底調查,發掘服務對象需求,通過專業方法介入,滿足農村群眾服務要求,同時積極開發農村各種資源和力量,創新農村社會治理創新體系[2]。
二、國內農村基層治理創新舉措對遼寧省的啟示
(一)突出黨在農村基層治理中的中心地位
遼寧省內在完善農村基層社會治理建設的過程中,可以借鑒和進一步完善國內已有的各地區成熟舉措,主要體現在加強黨在農村基層治理中的中心地位。 一方面,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發揮黨組織先鋒模范帶頭作用,積極走到群眾中去,重新樹立黨員干部良好形象,使基層組織的決策和實施更加民主化、透明化; 另一方面,發揚農村公共事務人民當家做主的作風,積極調動農民參與基層社會建設,為社會治理創新建言獻策,強化人民的主人翁地位,接受百姓的公開監督[3]。
(二)加強農村基層治理信息化建設
目前,互聯網已得到廣泛普及,因而加強信息化建設對農村基層治理具有重要作用。 遼寧省可以發揮互聯網的技術優勢,各地區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建立公共信息平臺,建立基層組織與村民多元對話的交流平臺,建立健全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交流機制,居民可以通過網絡媒體表達自己的訴求或意見,也可以通過媒體對組織管理體制進行監督,基層組織也可通過平臺傳遞社會治理和服務信息,擴大政策影響力,提升村民認同感[4]。
(三)擴展農村基層治理覆蓋面
社會治理涉及的領域主要集中在民生方面,涉及的覆蓋面廣,可能造成抓大放小,甚至忽略以前傳統文化留下的合理習俗,造成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 對此,遼寧省可以效仿其他地區的做法,從相對薄弱的法治和德治等環節入手,勇于面對社會熱點、痛點問題,從思想上、意識上、行動上全面貫徹依法治國理念,對于損害他人利益、違法亂紀、鋪張浪費、優良傳統丟失等現象進行取締和重塑,各地區按照自身經濟、社會和文化特點,形成相對統一的標準和文件,加強動態監管和專人專管,突出法治和德治的作用,真正解決農村地區民生矛盾。
(四)加強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遼寧省具有獨特的地理優勢及交通優勢,生態環境良好,可以嘗試通過產業升級實現農村基層治理。 遼寧省臨海地區有多處深水港灣,海產品資源豐富,遼寧省可以充分利用其資源優勢,加強海產品產業的發展,努力提升品牌影響力,探尋新的銷售渠道,提高農民收益,提升鄉村收益。 同時,旅游資源豐富的地區可利用先天優勢發展旅游業,這樣不僅可以推進鄉村經濟文化建設,還可以通過產業收入進一步反哺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建設,提升遼寧省農村基層治理能力。 在遼寧省內陸地區,能源和重工業產業發展較好,可以通過不斷完善產業結構,實現產業升級,推進農村基層社會治理。
(五)促進社會工作介入農村基層治理
社會工作和社會工作機構作為一種社會力量,在社會治理體制創新過程中負有重要責任,也將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遼寧省也可借鑒福建省發展農村社會工作成功經驗,積極發揮社會工作的優勢介入農村基層社會治理。 在村內設立社會工作站,吸引農村社會工作人才,在鄉村為村民開展專業的社會工作助人活動。 及時提供情感支持,緩和矛盾,營造和諧的鄉村治理氛圍。 在社會工作者的帶動下,內生或聯動外部社會組織,拓展參與農村社會治理的主體,調動各類社會組織的積極性,聯動正式和非正式社會資源,共同助力農村創新社會治理體系[5]。
社會學論文投稿刊物:《中國社會工作》(旬刊)創刊于1990年,是由中國社會報社主辦。辦刊宗旨:引導社會輿論,指導社會生活,疏導社會矛質,督導社會行為,維護社會穩定,解讀社會現象,追蹤社會問題,參與社會實踐,跟蹤社會變遷。主要欄目:特別策劃、社會、法制、論壇、時評、經濟、國際、文化。
參考文獻:
[1]張麗娟,左群.社會工作介入農村社區治理的實現[J].社會工作,2014(2):33-38.
[2]張紅霞.農村現代化變遷與社會工作介入農村社會治理路徑研究[J].中共福建省黨委黨校學報,2015(5):82-87.
[3]李有梅.中國特大城市基層社會治理創新分析[J].中共中央黨校學報,2016(2):5-12.
[4]李樹文,杜青云.國內城市“互聯網+社會工作”介入社區治理的舉措與探索:對大連市的啟示[J].沈陽工程學院學報,2019(15):33-38.
[5]王思斌.社會治理創新與社會工作的服務型治理[J].中國社會工作,2014(3):59.
作者:李樹文 董佳鑫/大連科技學院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zflw/24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