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中華人民共和國社區矯正法》已于2020年7月1日起施行。這是目前世界上第一部由國家立法機關制定的有關社區矯正的專門法律,是一項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法律。目前全國各地社區矯正隊伍職業化水平仍然參差不齊,直接關系到我國這一刑罰執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區矯正法》已于2020年7月1日起施行。這是目前世界上第一部由國家立法機關制定的有關社區矯正的專門法律,是一項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法律。目前全國各地社區矯正隊伍職業化水平仍然參差不齊,直接關系到我國這一刑罰執行制度的實施質量。
一、社區矯正隊伍職業化建設的現狀及存在問題
(一)當前國內社區矯正運行模式
自2003年開始,社區矯正工作即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地試點,此后逐步在全國推開。當前在國內,社區矯正工作隊伍建設大體有以下三種模式:
一是縣級司法局設立社區矯正中心(股),基層司法所承擔日常管理工作。二是成立專門的社區矯正機構——縣級司法局設立社區矯正大隊,下設幾個中隊,每個中隊管轄數個鄉鎮社區服刑人員。三是部分副省級城市設立社區矯正工作管理局,縣級司法局設立社區矯正股(大隊),司法所承擔日常管理工作,工作人員具有警察身份。
(二)社區矯正隊伍職業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由于社區矯正工作在我國為時尚短,經驗不足,所以還有很多方面需要不斷探索與創新。特別是在隊伍建設方面,還存在著很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
1.職業技能不足。當前從各地司法所的工作性質、人員素質及擁有的社區資源來看,都難以跟派出所相比。社區矯正工作人員大多是由原司法行政機關工作人員轉化而來或臨時招聘而來,部分地方監獄戒毒干警參與和專職社工介入社區矯正,很多都難以達到“專業性”要求,往往把“思想教育”作為社區矯正的唯一方法。
2.專業背景不合理。社區矯正是一項綜合性工作,需要社區矯正工作人員具備法學、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犯罪學、社區矯正理論與實務、信息化技術等多學科知識。通過對N市調研發現,社區矯正工作人員的專業背景大多為法律類,社會學、教育學專業背景的只占很小一部分,心理學、犯罪學專業背景的則為 0。單一的專業背景很難適應社區矯正工作的要求。
3.職業編制混亂。從調研結果來看,N市從事社區矯正工作的司法所工作人員中既有公務員編制,也有事業編制,還有臨時聘用人員。社區矯正不是簡單的現有人員拼湊就可以很好完成的,不符合社區矯正工作隊伍職業化的要求。
4.職業待遇偏低。社區矯正工作人員相對于其他執法人員而言,社會地位較低,群眾的認同度較差。他們的工資待遇也偏低,N市大多數社區矯正臨聘人員的工資在2500 元左右。使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大打折扣。
二、社區矯正隊伍職業化存在問題的原因淺析
影響監獄民警職業化建設的有諸多因素:
一是職責因素。社區矯正隊伍職責單純化不足,基層司法所工作人員在日常工作中,記錄、臺賬、報表占用了太多精力,常處于超負荷運轉狀態,無暇顧及監管對象的管理教育。
二是認知因素。許多地方仍然沒有擺脫將社區矯正作為一種兼職工作而非專職工作的認識,對開展工作缺乏足夠理性思維、創新意識和科學發展理念。社區矯正成了不得不完成又完成效果不佳的任務,后果就是敷衍塞責,應付了事。
三是體制因素。社區矯正特殊的職能定位,必然要求賦予其有效的執法權力。但實踐中大多數地方沒有社區矯正警種,沒有規范身份和統一服裝。受編制職數職級限制,得到提拔機會少,存在進人難、留住人才難的問題。
三、當前社區矯正隊伍職業化建設的路徑探析
新形勢下社區矯正隊伍職業化,必須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社區矯正法》等法律法規作為行動指南,打造一支黨中央放心、人民群眾滿意的高素質隊伍。
(一)大力培育職業精神
社區矯正隊伍的職業精神首先是政治品格,要將社區矯正職業同國家總體安全緊密聯系起來。矯正執法人員也是黨和人民的“刀把子”,理想信念是執法人員職業的政治靈魂,矯正執法人員必須鑄就絕對忠誠的政治品格,必須遵守愛國、誠信等社會公共道德和甘于吃苦、甘于奉獻等職業道德。
(二)大力提升職業素養
社區矯正工作人員必須具備職業化素養,即應具備從事該工作所需要的相應的法學知識、犯罪學知識、心理學知識、社會學知識和刑罰執行技能、社區矯正實務技能、教育矯正技能、心理矯正技能、信息化技術等。筆者認為,應在縣(市、區)“社區矯正執行大隊”設立部分具有執法權的社區矯正警察,與監獄警察并稱為“司法警察”,每名矯正警察均在全縣(市、區)范圍內統一管理、統一調配、統一培訓使用。這樣才能逐漸改變目前我國社區矯正專職工作者整體素質較為低下的局面。
(三)確立職業準入標準
社區矯正作為國家的社區刑罰執行工作,應建立高素質、具有適當學歷要求的、穩定的社區矯正工作者隊伍。在美國,社區執法人員的準入標準一般都高于公安和監獄警察的標準,所選專業一般為刑事執法、社會學、心理學和社會工作。為提高社區矯正執法人員的素質,我國也應注重招錄相關專業畢業的大專以上學歷的學生,通過類似于公務員選擇的筆試和面試程序進行錄取。
(四)加快職業規范建設
《社區矯正法》出臺后,應盡快出臺具體實施細則。確立專家型執法人員沉淀基層機制,完善職業道德準則和職業行為規范,建立職業道德評價和懲戒機制,健全和完善職業榮譽制度,切實提高社區矯正隊伍職業榮譽感。建立社區矯正隊伍分類制度,在社區矯正適用比例越來越大的趨勢下,可根據需要將社區矯正執法人員分為緩刑官和假釋官等。
(五)健全職業考評機制
應該看到的是,當前全國各地社區矯正任務忙閑不均,有的城鎮司法所監管百余名社區服刑人員,有的農村司法所則監管十余人甚至幾個服刑人員,但在工資、福利方面卻沒有形成多勞多得機制?梢钥紤]用可量化的貨幣性價值和內在的不以貨幣形式變現的激勵,如保證休假、外出考察、培訓學習等。建立合理的加班補助制度,適當地向基層傾斜,基層的工作壓力大、責任重,合理的傾斜有利于調動基層的工作積極性。
社區管理論文范例:社區公共衛生應急管理的 “精控”之道
(六)確保強制執行權
由于社區矯正是社區刑罰執行工作,對象是被判處管制、宣告緩刑、假釋和暫予監外執行的服刑人員,矯正工作人員需要從事調查取證、違法行為制止(違反社區矯正的相關規定等)、收監執行等工作,需要賦予社區矯正工作人員強制執行權。筆者認為,從長遠考慮,社區矯正工作人員改為警察身份是必要的。結合我國國情,現階段應在縣(市、區)社區矯正執法實體中設置一定數量的執法警察,類似于法院和檢察院的法警,主要保障社區矯正執法中一些強制措施的實施。
作者:王成偉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zflw/24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