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要:信息時代新媒體飛速發展。高校新媒體傳播效果會對學校自身影響力、形象地位以及教學管理等產生影響。本項目旨在研究高校新媒體傳播現狀,分析當前高校新媒體傳播存在的問題,并給出其提升策略,以期為高校新媒體傳播擁有更加良好效果提供指導。 關鍵詞
摘要:信息時代新媒體飛速發展。高校新媒體傳播效果會對學校自身影響力、形象地位以及教學管理等產生影響。本項目旨在研究高校新媒體傳播現狀,分析當前高校新媒體傳播存在的問題,并給出其提升策略,以期為高校新媒體傳播擁有更加良好效果提供指導。
關鍵詞:高校;新媒體傳播;現狀;提升策略
導語
當前,互聯網高速發展,5G通訊技術逐步商用化推動了網絡視聽流量爆發式的增長,信息時代也隨之飛速發展。從傳統媒體到電子媒體再到新媒體,信息傳播手段不斷發展,微博、微信、QQ、抖音等新媒體平臺逐漸成為信息傳播的主流工具。新媒體不僅利用其強大的技術手段使得海量化的信息以簡短精煉的形式得以存貯于各大新媒體傳播平臺上,而且憑借強大的互聯網絡、平易近人的態度和淺顯易懂的語言,無形中具備了塑造價值觀和世界觀的功能。
由巨大的流量效應和龐大的用戶群體產生的傳播影響力不容小覷,這也使得新媒體傳播越來越得到社會各界,尤其是各大高校的重視。對于高校來說,新媒體傳播是其信息得以傳播給校外各界和校內師生的重要手段,是高校展開各項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如何利用新媒體傳播,如何使新媒體傳播擁有更加良好的傳播效果,是如今高校應該著重思考的問題。
一、高校新媒體傳播現狀
身處網絡時代,各大高校早已離不開新媒體傳播。如今,學校自身影響力的提高,對外形象的樹立以及校內的日常管理、指導教學、凝聚校園向心力等都離不開新媒體傳播。學校官網、微信、微博、抖音等各大媒體平臺都是高校作為信息傳播的媒介,校內校外的信息受眾可以通過各種渠道了解所關注學校的最新信息。許多高校利用新媒體獲得了良好的傳播效果。
以學校官方微信公眾號為例,根據中國青年報出示的中國大學官微Top100年度排行榜數據,2019-2020年度影響力排名前三的分別是浙江大學、武漢大學和北京大學。2020年6、7、8三個月的月排行榜,6月份WCI(微信傳播指數)排名前三的高校分別是武漢大學、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7月份排名前三的是華南師范大學、北京大學和浙江大學,8月份的則是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和武漢大學。從年度數據和月度數據對比來看,高校的新媒體傳播影響力相對穩定。
再定位到高校內部各單位微信公眾號,以筆者所在的江蘇大學為例,從江蘇大學公眾號選取了2020年5、6、9三個月江蘇大學各單位微信公眾號月度榜單數據,表2同樣列出了排名前三的公眾號,從表2中可以看到,“京江青年”在三個月中均上榜,“管院之青”上榜兩次,其他則不盡相同。由此可以看出,高校內部微信公眾號傳播影響力具有一定穩定性,但與高校之間傳播影響力相比波動性更強。
根據相關數據,各大高校、高校內部各單位新媒體傳播影響力水平相對穩定,但高校之間、高校內部各單位之間存在較大差距,雖然說高校利用的新媒體傳播方式多式多樣,也取得了不錯的傳播效果,但是高校在利用新媒體傳播信息時仍然存在不少問題。
二、高校新媒體傳播中存在的問題
(一)信息分類不明確,受眾易錯過重點
傳播內容是整個傳播活動的核心[1]。作為一所部門眾多,體系健全的高校,每天要向外界、校內師生及教職工等群體發布各種信息,因此受眾能夠接收到的信息內容眾多。雖然他們會根據各自不同的需要來關注不同的信息內容,但是目前很多高校對自身信息內容的傳播還沒有一個清晰明確的分類,導致關注點不同的受眾會關注同一個平臺,而且不同類型的信息內容又會在同一個媒體平臺上發布,且發布時間間隔較小,受眾就很可能會錯過對自己比較重要的信息,從而達不到一個很好的傳播效果。
(二)信息內容類型不一,受眾選擇具有偏向性
一所高校每天要發布各種類型的信息,像校園新聞、政策通知、文娛活動等,但不同的受眾對這些信息的選擇具有偏向性。雖然說不可能要求每個人對所有信息的關注度保持一致,但是高校新媒體傳播的主要受眾——在校大學生對不同類型的信息也有明顯偏向,甚至與大學生相關的一些重要通知都需要輔導員、班長等進行二次轉發才能接收到。侯月娟[2]通過對校園媒體傳播的各類內容進行關注度排序,在校大學生對校園活動的關注度最高(5. 34),其次依次是資訊通知(4.05)、學校新聞(3.34)、校園趣聞(3.08)、學術研究(1.63)、師生記事(0.89)、校園美圖(0.84)、其他(0.16)。由此可見,信息受眾對信息內容選擇具有偏向性。
(三)自身影響力不足,信息受眾范圍較窄
雖然說如今高校新媒體傳播不局限于校內,順應時代發展,提高自身建設水平,也會面向社會各界發布各種信息,但是很多普通高校自身影響力不夠,外界對學校的傳播平臺關注較少,導致信息傳播影響力不足,導致很多時候面向外界傳播的信息的主要受眾反而是校內師生。目前除了一些重點高校受自身已擁有的影響力影響,外界社會對其關注會較多,信息傳播可以擁有一個良好的效果之外,大多數高校仍然存在自身影響力不足,信息受眾范圍窄,難以提高新媒體傳播影響力的問題。
(四)信息傳播平臺運用不充分,傳播效果不佳
新媒體飛速發展,新媒體傳播平臺層出不窮。除了傳統的新媒體傳播方式,如學校官網、微信公眾號、微博等,近幾年短視頻、直播的興起,像抖音、嗶哩嗶哩等平臺也被逐步運用到高校新媒體傳播當中。學校官網的信息傳播作用逐漸被弱化,學校官方微博的點贊數等指標也可以反映出微博傳播效果并不理想。年輕一代大學生對短視頻、直播平臺的關注度越來越高,但高校還未能充分運用這些新媒體傳播平臺,所以容易導致信息傳播效果不佳。
三、高校新媒體傳播提升策略
(一)實現信息及其傳播平臺分類,細化信息受眾
針對信息雜亂,受眾難以及時查看的問題,高校應首先將信息傳播平臺分類,例如:學校官網用于發布官方重要通知、公告,QQ用于發布日常通知,微信公眾號用于發布宣傳、新聞等信息。對傳播平臺分類,有助于不同類型的受眾登錄自己所需信息的傳播平臺,快速查看相應信息。另外,除了對信息傳播平臺進行分類之外,還需對每個平臺內發布的信息分類。可以在各個平臺設置不同模塊針對不同群體受眾,以學校官網為例,可設置公共模塊不區分對象發布通知,另外再設置教師、學生、校友、預報考學生等不同群體的模塊,這樣便于不同類型的群體直接點擊針對自己的模塊查看信息。對信息及信息傳播平臺進行分類,細化不同平臺不同信息的受眾,可以提高高校新媒體傳播效果。
(二)培養受眾自主閱讀信息習慣,健全管理制度
針對在校生對信息關注具有偏向性的問題,高校應該創新管理機制,順應高校媒體融合發展的時代趨勢,實現高校媒體體制化的發展[3]。在新生進校時,宣傳并督促學生及時關注學校官方微信公眾號及其他官方媒體平臺,采用一定激勵機制,培養學生每天自主閱讀各媒體平臺的信息的習慣,使學生對學校官方媒體產生依賴性。這樣就不需要再由輔導員、班長等人員重新轉發,大大提升信息傳播效率,健全了高校新媒體傳播制度。
(三)努力發展自身,提高知名度與辦學實力
從高校新媒體傳播現狀可以看出,高校自身知名度、辦學實力與新媒體傳播影響力息息相關。所以針對高校自身影響力不足,受眾范圍較窄的問題,校方應不斷努力發展學校,提高辦學實力,從而提高學校排名。名次上升,關注度自然會得到提高。但是學校名次上升是一個比較緩慢且艱難的過程,校方可以通過另一種方式——熱點事件。高校通過充分利用新媒體,宣傳與學校有關的正面熱點事件。微博熱搜就是近年來被廣泛利用來報道熱點事件的一大渠道。新媒體傳播影響力與學校自身影響力相互獨立又相互依存,共同發展才能取得最好的結果。
(四)緊跟新媒體傳播潮流,提高專業化程度
如今,新媒體正與傳統媒體不斷融合,快速發展。從之前的學校官網到微信公眾號再到抖音、嗶哩嗶哩,新媒體傳播平臺種類繁多。但如今很多高校還未能合理運用這些不同類型的新媒體傳播平臺。針對這一問題,學校應首先學習研究各傳播平臺的特點以及作用,然后針對不同平臺發布不同類型的信息內容,不同類型的信息形式,只有因平臺而異,才能發揮各平臺最大的傳播價值。校方要不斷更新,與時俱進,提高學校新媒體傳播專業化程度,使高校新媒體傳播擁有更加良好的傳播效果。
新媒體論文投稿刊物:《傳播與版權》是由廣西新聞出版局主管,廣西出版雜志社、廣西期刊協會主辦,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學術刊物。
四、結論與討論
新媒體傳播影響力是高校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自身影響力與新媒體傳播影響力相輔相成。如今高校新媒體傳播正快速發展,高校要緊抓機遇,及時解決本校新媒體傳播方面的問題,使新媒體傳播具有更加良好的傳播效果,借助新媒體傳播更好的發揮新媒體在教學管理、思政傳播、凝聚校園向心力等方面的作用,借此提高自身形象地位及影響力。
參考文獻:
[1]馬發亮,李雪萍.新媒體環境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傳播存在的問題及優化路徑探析[J].傳播與版權,2016(07):159-160+163.
[2]侯月娟.高校形象傳播:問題與出路——基于新媒體環境的研究視角[J].全球教育展望,2016,45(03):109-119.
[3]顏少菊,雷保鋒.新媒體時代高校媒體傳播現狀和對策[J].采寫編,2017(01):142-143.
作者簡介:黃玉婷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zflw/25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