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要:現代學徒制在我國職業教育人才培養中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在現代學徒制模式下,專業培養的核心課程建設方式,不能完全套用傳統的課程資源開發形式。本文基于五年制高職現代學徒制的模式下,探討了機電一體化專業課程的建設方式,并以傳感與檢測技術
摘要:現代學徒制在我國職業教育人才培養中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在現代學徒制模式下,專業培養的核心課程建設方式,不能完全套用傳統的課程資源開發形式。本文基于五年制高職現代學徒制的模式下,探討了機電一體化專業課程的建設方式,并以“傳感與檢測技術”課程為例,介紹了相關課程的實施方式,以期實現更為有效的課程資源建設模式。
關鍵詞:現代學徒制;課程建設;課程資源開發
0前言
隨著區域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以及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職業教育的發展已由傳統規模的擴大向內涵提升、做精做強轉變。如何發揮校企共同育人的優勢,改革現有人才培養模式已成為學校有效提升培養質量的關鍵。現代學徒制作為現今職業教育常用的一種模式,與企業的深度融合,將企業生產與教學相結合,可實現校企聯合共同育人,在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中獲得了較高的成效。
在《中國制造2025》的背景下,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作為培養制造業高級技術人才和一線工作人員的主陣地,在職業教育占據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為了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升教育水準,將現代學徒制結合到高職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的人才培養中來時很有必要的。本文以常州劉國鈞高等職業技術學校為例,論述了在現代學徒制模式下五年制高職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傳感與檢測技術”課程建設的改革方式與方法,并總結了該種教育模式下的反饋,事實證明,進行課程改革后的課程教學模式有效提升了學生專業技能和職業綜合能力。
1課程資源整合模式
現代學徒制要求實現學校和企業的深度合作,學校專業教師與企業師傅聯合傳授技能,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實現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畢業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職業教育與終身學習對接,從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針對性[1-4]。
1)在建設之初,學校課程建設團隊進行了深入調研,發現建設現代學徒制的“政行企校生”五方主體中,只有“校”這個主體在認識度、意愿度及參與度方面表現最好。企業與學校合作雖然在企業影響力及未來員工素養等方面受益度高,但由于其獲益很難在短期內看到,且配合學校培養學生對生產秩序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響,造成企業的參與熱情不高、持續性較差的問題。要解決校企合作 中“學校熱、企業冷”的局面,需要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平臺,并配合行之有效的運行機制。
2)在常州市教育局領導下,由該校牽頭,與常州創勝特爾數控機床設備有限公司主要合作,聯合常州市五所職業學校(常州劉國鈞高職校、常州鐵道高職校、武進中專校、金壇中專校、溧陽中專校)、科研機構(常州市教育科學研究院)以及區域重點企業等45余家單位組成的市級校企聯盟組織。該組織擁有完備的以政府為主導,以校企為雙主體、行業企業積極參與的集團運行與管理機制,通過定期年會和校企開發課程、校企產學研活動、校企師生培訓等專項研究活動,學校與企業的優質資源不斷積累,形成了校企互為融合、優勢互補、協同發展的合作平臺,為現代學徒制的實施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3)該,F代學徒制建設依托校企合作平臺“常州市創勝特爾職業教育集團”資源優勢,依托“校企共建實訓基地”平臺的硬件優勢,集團、校、企三方共建“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新模式,提升專業建設水平,穩步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4)在課程資源建設中,根據國家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集團、校、企三方共同細化實際工作崗位職業活動的工作任務,整合課程模塊,校企共同重構能力遞進的專業課程體系針對學生今后主要從事的工作崗位,依據學生成長及認知規律,注重融合學歷教育與崗位培訓教育,結合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課題團隊、企業專家、技術骨干打破傳統的“公共基礎課”“專業技能課”的學科框架體系,重構了以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雙元四段、能力遞進”的課程體系,納入企業為學生定制的目標崗位所要求的知識和技能,突出了寬基礎、貼實際、重應用的特征。
5)依據崗位初期需要的是基礎素質與能力設置或開發課程,構建“新手”模塊,在1~4學期中完成。此模塊由職業基本素質課程和崗位技術技能基礎課程組成。學校導師除了講授公共基礎課如數學、英語、語文以外,還要完成職業生涯規劃、職業道德與法律等課程的講授;企業培訓師講授企業認知、行業發展史等,考核方法以報告、總結等方式完成。崗位技術技能基礎課程中,學校導師完成機械制圖及CAD技術基礎、電工技術基礎、電子技術基礎等課程;企業培訓師則完成機電設備電氣控制技術基礎課程的講授,企業技術骨干完成電子裝接工藝與技術訓練課程。
6)根據企業崗位晉升所需提升的能力素質要求,設置或開發崗位技術技能課程,構建“熟手”模塊,在5~7學期中完成。在此模塊中,由學校完成機電設備電氣控制技術基礎等理實一體化課程、電工中級工考證培訓,使學生具備技術員、裝調與維修組長、設備管理員等崗位的崗位能力,將職業資格納入考核評價。以輪崗實習的方式,由企業培訓師完成崗位培訓,由企業師傅完成多項專業課程實踐部分。
在8~10學期完成學徒拓展課程模塊(“能手”模塊和“高手”模塊)。“能手”模塊中,由學校完成機電設備裝調技術基礎等理實一體化課程、電工高級工考證培訓。由企業完成機電設備裝調技術訓練、電子產品裝配與調試、數控機床裝調維修、工業自動生產線等綜合實踐課程。考核方式如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維修故障機電設備,參加校級技能大賽等方式。“高手”模塊即伴有問題的特殊工作任務階段(頂崗實習)。在企業完成自動化生產線操作、裝調、維修,在企業專家的指導下參與專家的技術改進項目,進行技術更新、產品研發等方面的研究。能對崗位標準進行梳理,提升自身的職業綜合能力。
2“傳感與檢測技術”課程的改革與實踐
2.1課程建設
以“傳感與檢測技術”課程建設為例,本課程為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的群平臺課程,對學生起到及其重要的作用。本課程需要學生掌握生產生活中常見傳感器的基本原理和應用方式,課程涉及知識點面廣、內容多,課程 結構比較復雜,實踐性強,導致教師授課有難度,學生學習有難度。因此,針對這門課程,在現代學徒制模式下對該門課程進行了改革,校企合作對口企業江蘇波速傳感器有限公司參與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全過程。
教學團隊與合作企業專家共同研討,依據國家相關職業標準,提煉企業的典型工作案例、實施項目或工作任務,調整序化,形成由簡單到復雜、由單一到綜合的課程脈絡。將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相對接,確保教學過程的生產過程相對接,以企業實際工作任務為中心組織課程項目,分解教學理論部分知識到各個實際項目中,建立本門課程項目框架。在工作項目選定后,從企業實踐角度出發獲取相關教學資源,如教學視頻、學習任務書、微課以及相關試題庫等。最終教學效果評價將校內教學項目考核與企業任務考核相結合,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重點評價學生的職業能力。
2.2師資配備
師資是實現現代學徒制教育方式的關鍵。為確保教育質量,校企共同打造了一支專兼結合、校企互聘互用的雙師型教學團隊。其中,學校專業教師選擇接受過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培訓的教師,以及從事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理論與實踐教學10年以上的機電系教師擔任。聘請合作企業中優秀的培訓師、技術骨干以及生產部門具有豐富經驗的師傅,參與教學團隊中共同開展教育教學培養的各項工作。教學團隊的教師都要扮演多重身份,完成多重任務。
參與現代學徒制的教學團隊全體成員都需要完成相關理論學習的培訓,使每位成員進一步理解和領會教育部關于現代學徒制的文件精神與人才培養方案,確保每位教師都清楚自己的職責。同時教師團隊定期開展教研活動,參與省、市級關于校企合作、課題研究等的培訓,以及企業開展的講師培訓,定期下企業實踐,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水平。參與企業技術改進項目,化創新點入日常教學,指導學生參加各類創新創業大賽和國家級、省市技能大賽,讓自身的專業技能、創新能力多方位與時俱進。同樣,企業教師也需要定期參與教研活動,學習、掌握任務引領式等新型的教學方法,配合學校共同完成人才的培養。
傳感技術論文投稿刊物:《電腦知識與技術》基本信息雜志級別:省級雜志,主辦單位: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周期:雙月,國內統一刊號:34-1228/TN,國際標準刊號: 1009-6868。復合影響因子為0.250,綜合影響因子為0.116。
3小結
綜上所述,現代學徒制深入融合了企業用人模式,作為職業教育的培養方式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在現代學徒制下的課程改革有效解決了高職教學中理論與實踐脫節問題,在具體應用中提高了學生實踐能力,培養了學生綜合素養,同時培養了大批擁有豐富企業實踐經驗的雙師型教師,搭建了企業、學校有效的溝通平臺,是職業教育課程改革行之有效的發展模式。
參考文獻:
[1]關晶.職業教育現代學徒制的比較與借鑒[M].長沙: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
[2]趙志群.獲得專家知識的保障:現代經濟條件下的學徒制[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1.
[3]焦峰.“現代學徒制”下的機電專業課程改革探索[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6,12(13):128+132.
作者:史玉立,余萍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dzlw/26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