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要:根據最新的相關配電自動化運行考核要求可知,目前配電運維一體化的考核原則已經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對于該考核的對象除了計算和對遙控的選擇、篩查率之外,還要求對于整個配電自動化運行過程中的各個指標進行分析的步驟,同時,對于整個配電自動化系統
摘要:根據最新的相關配電自動化運行考核要求可知,目前配電運維一體化的考核原則已經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對于該考核的對象除了計算和對遙控的選擇、篩查率之外,還要求對于整個配電自動化運行過程中的各個指標進行分析的步驟,同時,對于整個配電自動化系統來說,對于整個故障樹模型來說,要想使得整體能得到很好的升級,就必須使得這個系統能夠得到很好的規范,在進行計算的過程中,充分的賬務相關配電系統的各個薄弱目標,根據實際情況對每個目標的運行情況和技術要求提出合理的、科學的建議和措施,從而保證每個運行過程的運維技術可以得到很好的發展。
關鍵詞:智能電網;配電終端;配電自動化
引言
在電網生產過程中,電力企業主要是通過配網運行系統來完成工作。要求以專業素質為主的操作維修人員進行科學的分工,提高了供電企業配電網運行維護工作效率。保障電網正常運行相對來說比較重要,專業性質也比較強,因此在運行維護一體化管理的過程中應不斷突破,尋找最適合當前情況的方案。好的運行維護一體化管理方案在維護工作中具有輔助作用。許多設備的檢查和維修工作都需要專業人員的不斷摸索,尋找出更有效的方法。對生產企業來說,這是一種負責任的態度。配電網運行維護管理行為影響到許多部門的工作。若能科學地改進一體化管理模式,對提高電力企業的工作效率和其它生產活動將有較大的益處。因此,采用配電運維一體化模式已是大勢所趨。
一、配電運維一體化分析
電力資源是社會生產生活所必需的資源之一,在智能電網建設日益完善的背景下,配電網運維一體化建設已成為必然。在各種技術和材料的支持下,電力基礎設施建設一直是國家重點關注的目標,目前已實現安全可靠的供輸電。將配電網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分析可知,配電網是電網體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在我國電力工業的高速發展過程中,也經歷了幾次變革,特別是如今實現了智能電網,對其建設和發展提出了全新的目標。基于此,開展配電一體化建設,是實現智能電網功能更完善、效率更高的重要手段,可以對傳統的運維管理模式進行補充和完善,為配電安全可靠運行提供保障。但要實現配電網運營一體化建設,需要根據實際情況科學地預測可能遇到的情況,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加以預防解決,以達到最佳施工效果。
二、配電運維一體化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硬件設施缺陷
配電運維及安全運行要有齊全、先進的設備設施支持,這些設備是構成電網系統的重要部分,其運行狀態和質量會對配電運維產生較大的影響。因相關設備老化、維護不及時,設備功效不充分、不健全發展的異,F象,造成電網運行故障頻發,不僅給配電運維帶來很多安全隱患,還帶來了一系列的社會經濟影響。
2.電網應急處理能力不足
電網運行中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一些突發的自然災害對電網運行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脅。電網運維人員要加強對電網運行狀況進行實時監管,要具備預判問題及快速處理問題的應急能力。但從當前情況來看,一些電網調度運維人員存在工作松懈、技能欠缺、應對突發事故的能力有待加強的問題,使他們在日常工作中對電網事故的處理效率不高。
3.配電運維監管不嚴
我國電力系統存在技術人員分配不均、技術能力不強、調控專業技能不強、運維安排不合理等問題。電網調度的風險性依然較大,電力安全事故時有發生。
三、智能電網背景下的配電運維一體化建設要點
1.健全安全機制
配電網運營一體化建設需要完善的管理機制作為支撐,特別是面對綜合性和專業性要求,必須建立健全安全保障機制,為各項工作的開展提供有利條件。具體劃分各部門的責任分工,為相互協調作業提供保障,并可在各部門之間定向完成責任內容,確保每項作業都能落實到底。與此同時,以完善的安全管理機制為支撐,科學分工各項安全監管業務,按需完成人員分配,以提高運營管理效率。確保作業人員分工科學、合理,落實獎懲制度,對作業人員作業不得力的要進行處罰,督促所有作業人員都能有效地完成作業。一切管理機制的建立和實施,都要以實際工作需求和業務內容為依據,保證目標方案的科學制定,確定各業務負責人在規定的時間內保質保量地完成。
2.員工技術提升
智能電網的建設過程離不開技術的披荊斬棘,當然也離不開員工的保駕護航,我們需要提高員工技術,這樣才能更好地建設智能電網。隨著人才的大力培養與普及,現階段電網中員工的知識水平也逐漸提高,我們可以在員工技術的提升中做出更大的努力。我們要學習先進的管理經驗,不斷加強員工的技術提升工作,定期組織員工外出學習,自我學習,嚴格要求員工的技術條件,舉辦各種技能大賽,提高員工的積極性,豐富員工的知識,加強員工的素質。我們要積極在人才發展戰略上進行努力,培養出高素質、高品質的專業技術型人才。
3.充分發揮GIS系統優勢
GIS系統也被稱作為地理信息系統,在遙感技術、地理科學、信息技術與計算機技術等多項技術、學科基礎上形成的一項新型技術,具備數據采集、數據轉換等多項功能,實現了對電網配網線路與周邊地理環境/空間位置的有效融合,大幅提高了配網調控精度與管理質量,并在規避盲調等領域展露出廣闊應用前景。因此,需充分發揮GIS系統的應用優勢,在原有配網調度與監控隔離模式基礎上,構建在線遠程監控配網線路及系統,自動接入各類信息數據、構建三維電子地圖模型,直觀化呈現配網線路地理位置,分層分類開展配網設備調控工作。這將有效解決傳統配網調控模式困境。
此外,各班組可通過運用GIS系統,直觀了解配網管控設備的運行情況,設備具體位置,以解決盲調問題。同時,GIS系統將輔助管理人員開展配網調控工作,降低了人為因素對配網調控精度、水平的影響系數。在主網建設過程中,對GIS系統的應用,將與傳統的SCADA系統交換數據,以規避電網數據差異、二次繪制圖形界面等問題。
4.采用總體規劃,分步實施策略
由于我國在智能電網配電一體化建設方面還存在較多問題,因此必須采用總體規劃,分步實施策略,以確保運營一體化建設質量,主要包括倒閘操作、變電巡視及安全故障問題分析。但是運行維護期間僅完成上述工作無法滿足智能電網配電一體化要求,還需成立獨立部門負責變電站電力設備運行工作,全面提升檢修維護工作的實效性。
由于我國不同電力企業之間差異較大,所以實施智能電網配電一體化期間,需充分考慮智能電網實際運行情況,注重各部門溝通交流。企業管理人員還應實行責任追究制度,以明確不同部門之間的職責與義務。智能電網配電一體化運行維護中,要確保電網運行穩定性,開展各項操作時應充分考慮配電一體化時間跨度,避免配電一體化實施效果不理想。
農業論文投稿刊物:《南方農機》(雙月刊)創刊于1970年,由江西省農業機械研究所、江西省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站、江西省農業機械學會主辦。本刊是國內外公開發行,頗有南方特色的農機化技術刊物,以全面推介南方適用農業機械,大力普及實用農機科技為宗旨,謁誠為廣大農村機手、農機生產和銷售企業、基層農機工作者、農機科技人員服務。主要讀者群為南方15省市各級農機工作者及廣大農林機手、拖拉機駕駛員。涵蓋面廣、發行量大,是貴單位宣傳企業形象、擴大知名度、特別是產品迅速占領市場、擴大市場份額的最佳媒體。
結束語:智能電網出現后,我國電力系統運行水平大幅度提升。電力企業要不斷引進先進技術,采用大數據技術,完善智能電網調度控制系統,通過有效的數據分析,為智能電網的有序運行提供全面、可靠的信息。采用智能電網運維一體化控制系統,可以保障電網的穩定安全,保證人們獲得持續供電。要不斷完善智能電網運維一體化控制系統的功能,及時改進智能電網系統的不足,不斷擴大電網的功能,促進電力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高逸舟.智能電網背景下的配電運維一體化建設研究[J].南方農機,2019,50(12):230.
[2]莊廣柄.智能電網背景下的配電運維一體化建設探析[J].通信電源技術,2019,36(05):267-268.
[3]呂樊.智能電網背景下的配電運維一體化建設分析[J].工程技術研究,2019,4(05):215-216
[4]李露露.智能電網模式的配電運維一體化探討[J].工程技術研究,2019(2):242-243
作者:張劍楠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dzlw/27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