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要】針對自動化專業基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理念下的實踐教學體系的設計與重構,在深刻理解以學生為中心、以成果為導向、持續改進核心教育理念的基礎上,提出了用創新思維搭建實踐課程教學平臺,通過拓展實踐課程途徑,重構實踐教學體系,精選實踐教學內容,以提升學
【摘要】針對自動化專業基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理念下的實踐教學體系的設計與重構,在深刻理解“以學生為中心、以成果為導向、持續改進”核心教育理念的基礎上,提出了用創新思維搭建實踐課程教學平臺,通過拓展實踐課程途徑,重構實踐教學體系,精選實踐教學內容,以提升學生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構建既具航空特色又滿足地方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的實踐教學體系,在教學實施過程中進一步探索培養學生解決復雜工程問題能力的有效途徑和措施。
【關鍵詞】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實踐教學體系;自動化專業;構建與實施
0引言
工程教育是工科人才培養的主渠道,能緊密對接國家、產業和科技領域的重大需求,是實現工程教育國際互認和工程師資格國際互認的重要基礎。隨著我國對復合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和創新型人才需求的大幅增加,如何培養學生解決復雜工程問題能力和創新意識已成為全國高校面臨的首要問題。
《工程教育認證標準(2014版)》和《工程教育認證標準(2017版)》,均強調了對解決復雜工程問題能力的培養。針對上述要求,各專業進行了大量教學改革,如采用開放式教學、項目式教學、CDIO工程教育模式等,取得了可喜的教學成果。然而從企業的反饋中可以看出,人才培養現狀與用人需求間還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在實踐類課程的教學內容設定、教學方法實施及教學成果評價方式等方面還存在不足[1-4]。
根據自動化專業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實施情況,在結合工程教育專業認證“以學生為中心、以成果為導向、持續改進”核心教育理念的基礎上,沈陽航空航天大學(以下簡稱“沈航”)深入研究提高自動化專業實踐教學質量的方法,重構既具航空特色又滿足地方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實踐教學體系,在教學過程中探索培養學生解決復雜工程問題能力的有效途徑和措施。
1創新實踐教學理念,探索實踐教學的新模式
實踐教學旨在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創新創業能力,是應用型本科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培養目標和教學目標的關鍵環節,是培養學生由理論到實踐的橋梁。針對如何培養學生解決復雜工程問題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問題,教育部開展了“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特色專業建設等多項工程教育實踐改革[5-8]。
因此,基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構建符合專業培養需求和專業發展的實踐教學體系,是培養自動化專業學生解決復雜工程問題能力和創新意識的重要方法和有力保證。沈航通過開展實踐教學活動,使學生熟悉企業的實際工作場景、工藝流程和實際操作規程,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內在潛能,培養全面高素質、富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強的高級應用型人才。
2重構實踐教學的課程體系,搭建實踐課程教學新平臺
沈航重構了自動化專業實踐課程教學體系,以現代航空科技及地方經濟發展和技術需求為導向,緊扣解決復雜工程問題能力的工程技術人才培養定位,專業融合、學科交叉,將技術應用和實際工程緊密結合,將最新科技發展成果融入實踐教學體系,強化以課程知識更新帶動專業應用創新[9-11]。
(1)用創新思維重構實踐課程體系。以“強化實踐、突出創新”的實踐教學理念,完善自動化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建設,構建具有“專業、學業、就業、職業”和“創意、創新、創業”的學業發展規劃,使實踐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符合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和“新工科”建設人才培養的內在需求和發展定位。
(2)以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理念拓展實踐課程模塊。根據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設置實踐課程群和學科交叉融合實踐課程群,把“雙創”教育融入實踐教學培養全過程中,推進學科知識交叉和專業技術拓展,強化崗位適應能力,夯實第一課堂專業能力培養,拓展第二課堂工程實踐能力培養,開展創新創業實驗實訓,提升學生實踐能力。
(3)借助信息化平臺建設實踐課程群。通過教學信息化自主學習平臺,將信息技術和實踐教學深入融合,擴展人才培養的時空維度,打造線上線下全時段的學習空間,緊緊圍繞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工程技術能力培養,加大實踐教學比例,構建基于基礎專業實驗、課程設計、實訓實習、職業資格培訓和畢業設計等多方位的工程技術實踐課程群,強化對學生的工程應用能力培養,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和發展。
3精選實踐教學內容,拓展實踐教學途徑
3.1 實踐教學模塊設計
在自動化專業實踐教學模塊設計中,根據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通用標準和專業補充標準,以解決復雜工程能力和創新能力為目標,充分考慮校內外各教育環節和實踐資源,將有利于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的實踐類課程、教學環節和實踐活動進行整合,形成滿足卓越工程師培養所需知識、能力和素質要求的工程實踐教學體系[12]。
例如,沈航將創新能力、工程實踐能力和解決復雜工程問題能力培養貫穿本科培養的全過程;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工程教育要求,將實踐類課程、教學環節和實踐活動按照實踐內容由淺入深、覆蓋面由窄到寬的思路劃分為基礎實踐模塊、工程實踐模塊和綜合實踐模塊,基礎實踐模塊和工程實踐模塊構成了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培養的主要環節;綜合實踐模塊在提升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基礎上,更注重綜合素質培養。自動化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如圖1所示。從畢業生就業質量及企業反饋情況看,自動化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既滿足航空航天領域對工程技術人才基本技能的要求,又能很好地服務于地方經濟建設。
3.2 實踐教學實施
在實踐教學體系的執行過程中,一方面系統全面地考慮校內外的各類實踐教學資源,包括基礎和專業實驗室、實訓中心、校內外生產實習/實踐基地等;另一方面結合工程實踐教學的需要,整合開發相關的實踐教學資源,通過有效途徑最大限度地發揮實踐教學的作用,實現預期目標[13-14]。自動化專業實踐教學的實施途徑。通過各教學環節之間的有效配合,實現對自動化專業學生創新能力和解決復雜工程技術問題能力的培養,達到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標準對解決復雜工程技術問題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等方面的要求。
4結語
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背景下,重構了自動化專業實踐課程教學體系,根據國家新產業、新業態的發展需求,以“產出導向”為指引,構建“基礎—延伸—提升”多學科專業交叉融合的實踐課程體系,實現價值塑造、知識體系、能力結構“三位一體”的培養方案,通過實踐教學環節的實施,依據畢業要求的達成情況和企業評價,可證明自動化專業實踐課程教學體系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解決復雜工程技術問題的能力,提升了學生綜合素質和國際競爭力,對解決傳統人才培養中對創新能力培養不足的問題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李志義,朱泓,劉志軍,等.成果導向教育理念引導高等工程教育教學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1):29-34.
[2]李志義.對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十年的回顧與反思之一:我們應該堅持和強化什么[J].中國大學教學,2016(11):10-16.
[3]姜曉坤,朱泓,李志義.“新工科”人才培養新模式[J].高教發展與評估,2018(2):17-24.
[4]孫康寧,于化東,梁延德.基于“新工科”的知識、能力、實踐、創新一體化培養教學模式探討[J].中國大學教學,2019(3):93-96.
[5]鄧飛,劉恩福,崔洪斌,等.工科大學生應用與創新能力培養模式的構建[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7(11):210-214.
[6]孫莉莉,雷永鋒.應用型本科院校創新人才培養研究[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6,35(7):269-271.
[7]馮修猛,歐陽晶晶,楊寧.“新工科”視域下地方高校儀器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中國大學教學,2018(11):30-34.
[8]李志義,袁德成,汪瀅,等.“113”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改革[J].中國大學教學,2018(3):57-61.
[9]周靜,劉全菊,張青.“新工科”背景下實踐教學模式的改革與構建[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8,35(3):165-168.
作者:張慶新,席劍輝,朱琳琳,李化鵬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dzlw/29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