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科技學院學報
《安徽科技學院學報》創刊于1984年,季刊,是安徽省教育廳主管、安徽科技學院主辦的。 《安徽科技學院學報》以反映農業科學、工程技術、基礎科學等學科新理論、新技術、新工藝及高等教育領域的新成果、新信息為主要內容的學術性刊物。為《皖北農學院學報》;1
非官網,僅供參考《安徽科技學院學報》創刊于1984年,季刊,是安徽省教育廳主管、安徽科技學院主辦的。 《安徽科技學院學報》以反映農業科學、工程技術、基礎科學等學科新理論、新技術、新工藝及高等教育領域的新成果、新信息為主要內容的學術性刊物。為《皖北農學院學報》;1
非官網,僅供參考《安徽科技學院學報》創刊于1984年,季刊,是安徽省教育廳主管、安徽科技學院主辦的。
《安徽科技學院學報》以反映農業科學、工程技術、基礎科學等學科新理論、新技術、新工藝及高等教育領域的新成果、新信息為主要內容的學術性刊物。為《皖北農學院學報》;1995年7月《安徽農業技術師范學院學報》被國家科委正式批準公開發行,刊號:CN34-1155/S;2002年1月更名為《安徽技術師范學院學報》刊號:CN34-1246/T;2003年12月變為雙月刊;2006年9月更名為《安徽科技學院學報》,刊號:CN34-1300/N。學報在校黨委和校行政的關心支持下,在主管副校長的直接領導下,堅持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努力為教學和科研服務,結合科教興皖戰略,宣傳黨和國家科學技術和高等教育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法規,傳播科學研究的學術思想、科研成果、科技信息。學報設有動物科學,農業科學,生命科學,食品科學,工程技術,基礎科學,計算機科學,教學研究等欄目。學報一貫堅持“高標準、高質量”的辦刊原則,編委會成員均為相關學科專家,從而保證了學報的學術水平不斷提高,2004年獲“第四屆全國優秀農業期刊學術類三等獎”,2009年獲“安徽省高等學校優秀學報二等獎”;學報也不斷加強對外學術交流,與國內多家主流數據庫簽訂了期刊上網合作協議;同時學報與國內200多家刊物互有往來。
安徽科技學院學報雜志欄目設置
動物科學、農業科學、生命科學、食品科學、工程技術、基礎科學、計算機科學、教學研究
安徽科技學院學報雜志榮譽
萬方收錄(中)上海圖書館館藏國家圖書館館藏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Caj-cd規范獲獎期刊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
投稿須知:
安徽科技學院學報雜志社介紹
1.《安徽科技學院學報》來稿要求論點明確、數據可靠、邏輯嚴密、文字精煉,每篇論文必須包括題目、作者姓名、作者單位、單位所在地及郵政編碼、摘要和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和第一作者及通訊作者(一般為導師)簡介(包括姓名、性別、職稱、出生年月、所獲學位、目前主要從事的工作和研究方向),在文稿的首頁地腳處注明論文屬何項目、何基金(編號)資助,沒有的不注明。、
2.《安徽科技學院學報》論文摘要盡量寫成報道性文摘,包括目的、方法、結果、結論4方面內容(100字左右),應具有獨立性與自含性,關鍵詞選擇貼近文義的規范性單詞或組合詞(3~5個)。
3.《安徽科技學院學報》文稿篇幅(含圖表)一般不超過5000字,一個版面2500字內。文中量和單位的使用請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最新標準。外文字符必須分清大、小寫,正、斜體,黑、白體,上下角標應區別明顯。
4.文中的圖、表應有自明性。圖片不超過2幅,圖像要清晰,層次要分明。
5.參考文獻的著錄格式采用順序編碼制,請按文中出現的先后順序編號。所引文獻必須是作者直接閱讀參考過的、最主要的、公開出版文獻。未公開發表的、且很有必要引用的,請采用腳注方式標明,參考文獻不少于3條。
期刊收錄論文目錄:
貓爪草石油醚提取物抗多藥耐藥結核菌株活性研究熊友誼;楊長水 (27)
山楂總黃酮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性研究高紅梅;丁志剛;郭元新;吳靜 (31)
大孔樹脂純化藍莓果渣花青素的研究張盼盼;賈成韜;王麗 (38)
白芷葉總香豆素提取工藝和清除羥自由基活性的研究薛天樂 (45)
谷精草多糖的提取工藝及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的研究王慶 (51)
基礎科學
區間直覺梯形模糊交叉影響平均算子及其應用徐丹青;仇海全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dzqk/14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