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貿易與環境之間的矛盾需要所有國家共同努力來平衡,貿易經濟論文每個國家都應該站在全球人類發展的角度來重新考慮環境政策的制定,以及其國際經濟政策的制定! 中國對外貿易指數 月刊(2011年第1期)》內容簡介:對外貿易指數是反映一國在一定時期內進出口商
貿易與環境之間的矛盾需要所有國家共同努力來平衡,貿易經濟論文每個國家都應該站在全球人類發展的角度來重新考慮環境政策的制定,以及其國際經濟政策的制定!中國對外貿易指數月刊(2011年第1期)》內容簡介:對外貿易指數是反映一國在一定時期內進出口商品價值、價格和數量變動趨勢及幅度的統計指標。宏觀上它是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進行經濟分析和預測不可缺少的重要指標和工具,是國家掌控市場價格的重要工具,是深層次的經濟決策信息;微觀上它是行業、企業洞察市場行情,駕馭市場風雨,握住這只“看不見的手"的有效手段。
從全球宏觀系統來看,國際貿易的目的應當是為了增加人類整體的社會福利。顯然地,環境的惡化會導致整體社會福利的降低。
一般來說,社會總體福利應當衡量人類所有成員長時間的幸福指數的總和。經濟上的社會總體福利是基于對人類成員消費或者收入的衡量。而可持續的社會總體福利增加了對未來的考慮,即當今的生產和消費的行為不應該對未來同樣的生產和消費行為有所影響。但是,環境的惡化是對經濟上和可持續的社會總體福利雙方面共同的破壞。
對于當前來說,最大的挑戰就是利用環境政策來平衡貿易和環境之間的矛盾,其中尤其需要考慮如下幾個問題:生產制造業其本身的價格競爭優勢;調節進出口的比例;排放額度的分配;碳排放價格的波動影響。除卻考慮能源密集型產品在雙邊貿易中產生的影響,同時還需要考慮農產品的影響,尤其是森林砍伐所帶來的影響。
近年來的實際情況表明把環境政策交給國家政府來全權制定會給國際環境帶來一些潛在的問題,尤其是考慮到環境污染標準和規章的制定對國際貿易的影響。例如有些國家之間會有打到底線的競爭,他們通過放松自己國家環境標準來提升本國產品的競爭優勢。從全球總體來看,這樣的行為會導致社會整體福利的下降,所以有必要通過國際性的協商來防止國家之間采用這樣的降低環境標準的方式競爭。
對于一些不發達國家來說,平衡貿易和環境保護會帶來更多的挑戰。首當其沖的就是食品的安全問題;土地的使用權被作為商品交易等。尤其是土地使用權的問題,會因為國外公司介入的原因,在未來成為環境和貿易的平衡方面一個更大的隱患。
中國在國際化的進程中獲得了相當大的收益,同時也成為了世界主要的溫室氣體排放國家,以及污染工業國家。中國在將產品出口到世界各地的同時,也將污染氣體通過大氣帶到了世界各地。相比于發達國家來說,中國大量的消耗化石燃料的制造業以及其相對低的污染排放控制技術也使得中國帶來了更多的污染。
可以看出,隨著新興經濟體的飛速發展,經濟發展與自然資源的保護之間的矛盾日益凸顯。這種矛盾主要有三個層面,首先水平關系上的矛盾是世界貿易組織條約和各個國際公法之間的矛盾,主要指多邊協定當中環境條款的部分。其次在垂直關系上,世界貿易組織條款與各個國家國內的環境保護條款之間也存在矛盾,甚至環境污染對其他國家產生的影響。最后是體現在世貿組織本身的條款和原則當中的環境和貿易之間的矛盾。
在世貿組織的條款下,組織成員可以制定貿易相關政策以保護環境。而世貿組織因為其制度框架本身,尤其是爭端解決機制,自然地使得貿易和環境之間的矛盾成為了其管理的重點,因此世貿組織扮演了一個管理和裁定的角色來協調各國之間的環境和貿易事務。
在環境條款之外,協商制度也大大增強了環境制度的效率。例如,在2009美國秘魯貿易伙伴協定之中,美國建立了其所有貿易條款當中最規范的環境政策,并且把環境政策的實施落實到其協定的爭端解決程序之中。不同與以往,這份協定充分地尊重了其貿易伙伴的主權,增強了環境政策在本土的適應性,同時也大大促進了其他發展中國家環境政策制定的發展。此外,現存的和新興的碳排放額度交易市場也將對平衡環境和貿易之間的矛盾起到一定的作用,例如作為價格信號,刺激環保科技的創新和發展。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jjlw/11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