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我國五金行業歷經30多年發展,工具產品的制造在世界上占有突出地位,已成為全球工具產品的生產和銷售大國,出口額超過140億美元。德國是西方老牌工業國家,五金產品以長達百年的積淀贏得了世界的贊譽。我們特邀Indunorm中國總代表林煒琦基于自身在德國多年的
我國五金行業歷經30多年發展,工具產品的制造在世界上占有突出地位,已成為全球工具產品的生產和銷售大國,出口額超過140億美元。德國是西方老牌工業國家,五金產品以長達百年的積淀贏得了世界的贊譽。我們特邀Indunorm中國總代表林煒琦基于自身在德國多年的工作經驗深度分享中德五金產品進出口貿易之間的差異,相信這將對中德兩國企業未來完善合作大有幫助。
中國和德國皆為全球出口型大國,目前兩國雖然在出口產品品質方面存在一定的距離,但從產品出口類別來看,兩國基本相同。故此,林煒琦結合自身多年來在德國五金企業的工作經驗,談了談他對中德五金產品貿易互補性和排斥性的理解。中德五金產品貿易之間的互補性常言道:“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中德五金行業雖然存在著發展階段、產品口碑和工藝技術的差異,但從五金產品種類、加工工序和材料資源來看,彼此之間存在著相通性,有互補合作的潛力。
德國是西方老牌工業國家,其五金行業水準已經接近“工業4.0”的標準。基于這個背景,德國五金行業強調高技術運用。目前中國GDP世界排名第2位,多元且強烈的國內外需求,成就了中國五金行業近幾年的高速發展。當然,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當中國全力加速五金行業的發展時,為了追求產值,對產品技術層面的深挖有待兼顧;隨著中國勞動力成本的上升和全球貿易保護主義的盛行,中國也正在從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向以高技術為驅動的五金行業模式轉型。在這個背景下,中德兩國勢必會有很多合作空間。當然,天下間,成事在天,謀事在人。中德兩國五金行業從業人員也具有合作的基礎。
德國五金從業者的專業性、模塊化意識強于中國從業人員,但基于德國完備的社會福利體系,他們的“狼性”似乎與日俱減;而觀察中國的五金從業人員乃至相關企業家,他們雖然起步較晚,專業性處在積累期,但由于中國高速發展的大環境,中國五金同仁們敢為天下先,干勁十足。中德五金從業人員所處的不同社會環境,恰恰是他們緊密合作的契機。酒香不怕巷子深,海水不可斗量,這也許是目前中德五金產品品牌的寫照。德國基于其長達百年的五金產品積淀贏得了世界的贊譽,故此可以用利潤保證其品牌深度。中國五金行業基于其資源優勢蓬勃發展,雖然過程被看成滄海一粟,但是潛力不可小視。
中德五金產品貿易之間的排斥性當我們談及中德五金行業的互補性之后,就得看看目前彼此的差異性或排斥性。五金行業如同生態圈,中德兩國不同的發展階段決定了不同的行業生態。自1848年俾斯麥統一德國后,五金行業隨著德國工業的騰飛開始起步,通過百年的積累,目前德國五金產品及企業更加遵循市場規律及過程控制,以此作為企業發展的基調。中國改革開放至今,尤其是千禧年后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國內外對五金產品的需求劇增,從而出現立竿見影、發家致富的生態現象。
生態的差異導致心態的迥異。德國五金從業人員相對更加遵從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式開拓市場,中國五金的同仁們則信奉立竿見影,一切以結果為導向。當人的心態存在差異時,人的經營行為也會大相徑庭。誠然,天下生意都離不開人情世故,但德國市場開拓講商業關系的同時,也講商業約束;中國則不僅僅需要商業關系,還需要用人際圈子來固化五金生意關系。當然,德國也強調固化,但是其企業及從業人員更加強調的是通過對產品的精益求精和前沿技術的鉆研來固化品牌。中國其實也在尋求對五金產品的深入認知,但同時也不得不考量“五金數量”所產生的規模效益,保證在風馳電掣的速度下品質和數量實現兼容共存。中德五金產品貿易之間的故事與趣談由于林煒琦本人精通英語和德語,漢語也是他的母語,所以語言某種程度成為他的優勢。
當語言從工具轉變成技術,那么給予人的不僅僅是感受,更是感知。故此,林煒琦分享了他長達十多年在德國五金企業工作的幾點體會。TruthorNorm(真相或中庸)。總體而言,德國人更加追求工作中的“真相”,中國人更加在意工作中的“套路或習俗”。比如,林煒琦的德國同事對某個德國材料所對應的中國材料的碳含量是多少一般會追問到底,而中國同仁則會揣摩:國內C20就可以用來報價了,也許對方不會在意化學元素的微量區別了吧,因為這只是一顆木工螺絲而已。
差不多先生與公差先生。常年和中國人打交道的德國人知道胡適,大部分也拜讀過他的那本《差不多先生》。林煒琦本人因為多年和德國人打交道,現在他看到任何數據及尺寸時,都會下意識地去看有沒有公差。因為如果在德國沒有公差,就無法建入質量檔案。“MadeinGermany”and“MadeinChina”(“德國制造”和“中國制造”)。“德國制造”是“二戰”后英國為了辨別當時市場上的德國貨物而特別要求的標識,在那個階段,德國貨物以低廉的價格,大規模地進入英美市場。眼下,“中國制造”雖然在經歷與“德國制造”在20世紀50年代類似的境遇,但是中國產品日益被德國市場認可。如同伍爾特液壓品牌ValCon,雖然其部分產品是“中國制造”,但是基于林煒琦本人和Indunorm德國總部對供應商質量及產品開發的齊心協力,最終把“中國制造”擴展成了approvedinGermany(德國認可)。
經濟師評職論文范文:經濟貿易發展的國際經驗借鑒
經濟增長中存在貿易模式的演進路徑,貿易模式演進以低級比較優勢地位向高級比較優勢地位的轉化為標志,貿易強國是貿易模式發展到高級階段的經濟體的存在形式,是能在國際貿易中獲得主要利益的國家的代名詞。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推進,對外貿易不斷取得歷史性突破,我國已成為世界貿易大國,但對比經濟發達國家,我國仍未在世界市場上占據主動地位。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jjlw/226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