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要]發展鄉村旅游對于農村經濟、產業結構、整體環境等各方面都有很大的貢獻和意義。目前我國各個省份都已經有了成型的鄉村旅游基地,發展前景良好。但是,相較于國外來說,我國鄉村旅游還存在很多的不足,欠缺具有特色的鄉村旅游基地,雷同性、單調化很普
[摘要]發展鄉村旅游對于農村經濟、產業結構、整體環境等各方面都有很大的貢獻和意義。目前我國各個省份都已經有了成型的鄉村旅游基地,發展前景良好。但是,相較于國外來說,我國鄉村旅游還存在很多的不足,欠缺具有特色的鄉村旅游基地,雷同性、單調化很普遍,因此,借鑒國外的旅游模式對于我國鄉村旅游未來的發展有極大的幫助。
[關鍵詞]鄉村旅游;發展現狀;發展啟示
引言
在脫貧攻堅問題上,農村充分利用自己現有的自然條件實現資源配置是最為有效的解決手段。而鄉村旅游有助于促進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增大就業機會、帶動農村經濟發展、改善農村的整體環境。
1鄉村旅游發展的原因
1.1城鎮化進程加快,居民對休閑生活的需求日益增大
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的發展,雄安新區的建立,一切都在表明中國城鄉之間的差異正在逐漸縮小,農村的發展正在向城鎮方向靠攏。但是,一方面,城鎮的快節奏生活與農村大自然般悠閑寧靜的生活形成對比;另一方面,城鎮的發展迫使越來越多的農民選擇城鎮,農村與城鎮的人才存儲狀況越來越不對等。鄉村休閑旅游的建立吸引了城市中逐漸厭倦了原先枯燥、乏味的快節奏生活的人,在鄉村中放松自己,回歸大自然,回歸本真。
1.2農村旅游產品的新穎性
近幾年,隨著鄉村和旅游業的逐漸融合,國內已經圍繞鄉村旅游形成了很多獨特的發展模式如:森林公園模式、觀光農園模式、休閑農村模式。休閑農場、高科技農藝園、水鄉旅游等等鄉村地區觀光農業園近年也成倍大規模的建立。新模式的形成和發展使鄉村旅游內容豐富化、形式多元化。鄉村旅游隊伍日益壯大,革新了中國的旅游體系,創新出了更加吸引人的新型產品,使中國的旅游體系不再僅僅局限于旅游景點,更加貼近自然。此外,政府也加大了對鄉村旅游業的扶持,吸引越來越多的城市人到鄉村體驗不一樣的生活。
1.3國外成功典例的推動作用
自十九世紀八十年代,鄉村旅游在德國、英國、法國、美國等發達國家大規模發展,現如今鄉村旅游在國外已具有相當的規模。在許多國家,鄉村旅游被認為是一種阻止農業衰退和增加農村收入的有效手段。多數發達國家的成功典例給予了中國很大的借鑒和學習幫助,讓我們發現了鄉村旅游對于推動經濟不景氣的農村地區的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鄉村旅游在國外市場成功的發展,為國內開發鄉村旅游市場提供了借鑒和引導的意義。在文旅融合的趨勢下,如何定位好鄉村旅游的底色和基調,如何進一步融旅游業和文化內涵于一體、創新多元化產品、助推鄉村產業振興,是發展鄉村旅游最需要考慮的問題。
2我國鄉村旅游的發展現狀
我國鄉村旅游的發展現狀主要從鄉村旅游人數、鄉村旅游收入、鄉村旅游收入占國內旅游總收入的比重,這三個方面進行描述統計分析。通過構建一元線性回歸方程,探究兩變量之間的關系,得出未來的發展趨勢;并且創建傳統時間序列預測模型,對鄉村旅游人數、鄉村旅游收入進行預測分析,得出精確的預測值,并得出以下趨勢圖。
2.1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人數統計與預測
鄉村旅游人數與年份之間的一元線性回歸方程:Y=1017.857X-2046139.286,通過相應趨勢可以看出鄉村旅游人數近年一直處于增長狀態,到2018年已經達到了30億人,而2021年有望再次突破30億人。
2.2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收入統計與預測
鄉村旅游收入與年份之間的一元線性回歸方程:Y=2.444X-4907.440。鄉村旅游可以為農村帶來可觀的收入,近年來,受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人數等因素的影響,收入增長迅速。2017年所帶來的收入已經達到7400億元,2021年即將突破一萬億元,鄉村旅游在我國未來的旅游市場上具有很好的發展潛力。
2.3鄉村旅游收入占國內旅游總收入的比重
中國的旅游業各方面均出現逐漸上升的趨勢,而鄉村旅游收入占國內旅游總收入的比重由原來的10.6%到現在的13.4%,在旅游市場中的份額緩慢增加,鄉村旅游在促進經濟發展、推動就業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3國內鄉村旅游發展存在的問題以及啟示
目前我國各個省份都已經有了成型的鄉村旅游基地,但相較于國外來說,還存在很多的不足,雷同性、單調化很普遍。在此基礎上鄉村旅游地向周圍各鄉村普及發展時更應該注意其中的不足,更好更快的發展。
3.1鄉村旅游產品過于單一問題
目前,國內鄉村旅游地的旅游形式還僅僅只是觀光、采摘等簡單的項目,與國外的相比,產品過于單一,各個城市的鄉村旅游地形式雷同,缺乏創新性。國外的旅游模式比國內更加多元化、特色化,能夠做到更好的可持續發展。如,法國和澳大利亞在鄉村旅游中融入當地優秀的葡萄酒產業、日本以當地的田園風光為主要發展目標、匈牙利則以當地的文化為主不斷創新新形式。
國外在發展旅游業的同時都試圖創新與當地的特色相融合,做到因地制宜;而國內沒有將特色產品發展起來,資源利用率低,是導致產品單一的一部分因素。將各個農村特有的產品與旅游業相結合,既能解決鄉村資源利用率低的問題,又實行了可持續發展。國內在選擇發展模式時可以更好的從鄉村文化、歷史建筑、風俗習慣等入手,發展的同時可以更好的留住鄉村的古香古色,使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得以流傳;除了因地制宜之外,也要“軟件”與“硬件”兼并發展,既要不能忽視鄉村環境衛生等基礎設施,也要培養鄉村人整體的服務素質,思想培訓等等,更加全面的發展成令人舒適的鄉村旅游地。
3.2特色鄉村旅游地交通不便問題
地區的發展,離不開基礎設施。就目前已經發展成型的鄉村旅游地,觀察發現在大城市的城鄉邊界地帶更易于首批發展成為鄉村旅游點,其中影響因素包括:市場、環境、交通等等。大城市城鄉邊界地帶交通便利,距離城市較近,可以說是城市人群在休閑時間放松自己、貼近自然的首要選擇。然而,一些偏遠的農村地帶的交通卻存在很大問題。據調查顯示,很多鄉縣的農村交通有時間限制而且形式單一,人們出入行走很不方便。
3.3政府介入與人才流失問題
鄉村旅游資金投入成本很高,見效較慢,大多數鄉村旅游地是在政府投入下起步的,所以政府必須充分發揮引導監督作用,同時著力解決農村人才流失問題。政府的引導監督作用體現在各個方面,資金投入,因地制宜,政策制定等等。政府要首先發現該地鄉村的特色之處,在現有趨勢上去借鑒國外發展模式,創新出新的模式,即在保留鄉村原本氣息的同時更加多元化。其次可以在鄉村內部采取一系列措施調動基層的積極性,比如參觀模型鄉村旅游地、國外模式講解、集思廣益規劃農村、服務信息指導,將農村發展更快更好落到實處。除此之外,城鎮化進程加快,有學歷有知識的年輕人大多選擇了前往大城市發展,大學生返鄉就業創業的數量很不樂觀,導致了農村人才大批量流失,而農村無法振興發展就會導致這種現象越來越嚴重,最后惡性循環。政府在考慮農村振興發展方式時更應該引入人才,留住人才,投入人力資本。
經濟論文投稿刊物:《吉林農業農村經濟信息》是一個服務于各級黨委政府、農業生產經營部門、涉農企業、農業科研院所以及廣大農民群眾的農村經濟信息期刊,省市縣鄉四級覆蓋,是展示吉林農業風采、介紹吉林農業精品和龍頭企業、實現吉林農業和全國直至國際農業接軌的橋梁和紐帶。同時,兼顧社會公眾,提供廣泛的各類涉農信息。
3.4鄉村旅游市場信息不對稱問題
產品依附于市場,市場的基礎是產品。產品和市場相互依存、無輕重之分。但是,近年來,旅游產品的快速發展導致了沒有與之相匹配的旅游市場。鄉村旅游產品的信息沒有一個更好的平臺來為其擴大消費市場,因此容易出現信息不對稱進而供求關系不對等的情況。建立產品市場有效評估系統,將全國各地的鄉村旅游地統一到一平臺,進而構建完善的市場體系,在該市場中可以借鑒國內外優秀的模范鄉村,完善現有的規模趨勢。
[參考文獻]
[1]陳東.大數據背景下農業經濟與旅游業結合發展模式探析[J].農業經濟,2018(02):37-39.
[2]楊美華.發展農村經濟促進我國鄉村旅游業的發展[J].特區經濟,2008(08):147-148.
[3]朱琳琳.國外發展經驗借鑒視角下的我國農村旅游開發分析[J].農業經濟,2014(12):44-45.
[4]楊琴.淺析鄉村旅游對農村經濟的促進作用[J].山西農經,2018(13):57-58.
[5]趙效娟.我國鄉村旅游業的發展對農村經濟的影響[J].現代物業(中旬刊),2011,10(05):11-12.
作者:陳紅,周京,李雨露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jjlw/23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