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目前,中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截止2017年底,60歲以上老年人數量超過2.41億,占總人口的17.3%。與發達國家人口老齡化不同的是,未富先老、未備先老是中國老齡化社會的主要特征。人口老齡化在19世紀中期最先出現在西方發達國家,是生產力不斷發展、公共衛生
目前,中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截止2017年底,60歲以上老年人數量超過2.41億,占總人口的17.3%。與發達國家人口老齡化不同的是,“未富先老”、“未備先老”是中國老齡化社會的主要特征。人口老齡化在19世紀中期最先出現在西方發達國家,是生產力不斷發展、公共衛生事業進步以及人口結構改變的必然結果。1950年成立的“國際老年學學會”以及1956年出版的第一本人口老齡化學術著作:《人口老齡化的經濟社會后果》推動國際社會對老年學研究的重視〔1〕。
〔關鍵詞〕老年學;文獻計量學;CNKI;SCI
隨后聯合國在1982年召開第一次老齡問題世界大會和2002年召開的第二次老齡問題世界大會采用“老齡問題國際行動計劃”、“老齡問題國際行動戰略”的方式要求各成員國務必在老年人與發展、關注老人健康與福利和為老人創造良好環境三個領域努力,由此推動產生的“成功老齡化”、“有保障的老齡化”、“生產性老齡化”、“健康老齡化”、“積極老齡化”等先進理念成為引領當今世界老年學發展的重要方向。
國內老年學的相關研究在20世紀80年代之前發展較慢,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加劇及受到國際老年學研究的影響,1984年全國首屆老齡工作會議召開,1986年中國老年學學會成立,并于同年加入國際老年學會。1987年,鄔滄萍教授首次從社會學角度對老年學概念、研究對象以及學科體系的構成,為中國老年學的學科發展奠定了基礎〔2〕。
1999年以研究和實施老齡事業發展戰略、政策為主要任務的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成立,相關研究機構和政府職能部門的成立標志著國內老年學研究開始步入快車道〔3〕。中共中央、國務院在2000年頒布的《關于加強老齡工作的決定》中明確提出社區養老或居家養老服務為老年工作的發展重點,2006年,中共中央在統籌解決中國人口問題的決定中提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發展戰略,國家總體發展戰略的明確,標志著中國老年學研究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國內外老年學的發展過程是一個從研究個體老化到群體老化,從自然科學到人文社會科學,從生物、醫學到心理學再到社會學的發展過程。隨著人口老齡化被普遍認識,從社會科學的角度展開研究促使了老年學趨向成熟,醫學的發展又促進了社會老年學的發展,這一系列的發展過程不僅說明了老年學已發展成為一門獨立并且完整的學科體系〔4〕,也是一門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相互滲透的交叉學科體系〔5〕。
1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
選擇中國知網(CNKI)和科學引文(SCI)數據庫作為國內外研究成果的數據來源,檢索時間范圍結合了老年學研究的實際狀況,確定為1988~2017年,最終得到國內文獻24731條,國外文獻48409條。采用CitespaceV作為分析工具。
檢索詞的篩選過程為:首先通過“老年產業、老齡產業、養老產業、銀色產業、老年服務業、老年、老齡、養老、老化”為主題進行寬泛檢索,將檢索結果向中國人民大學和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相關專家咨詢,總結并刪除相似的和非實質性的檢索詞,最終確定為“老年學、老年醫學、養老金、養老機構、健康養老、健康老齡化、積極老齡化、智慧養老、醫養結合、照護、照料、長期照護、適老化、適老性、老齡產業、人口老齡化、養老產業、養老服務業、銀發、失能、失智、老年癡呆、養老地產、文化養老、養老需求、居家養老、社區養老、機構養老、家庭養老、養老模式、養老服務、老年群體、社區照顧”。
2文獻計量分析
2.1老年學研究文獻數量變化的時間趨勢
根據SCI來源數據分析,2004年之后的文章發表數量呈現較快增長態勢。根據CNKI期刊來源數據分析,我國老年學研究的文章數量從1999年到2004年呈現緩慢增長、2009年之后呈現較快增長。結合老齡問題在國際上的研究背景發現,為應對國際上人口變化所帶來的挑戰,聯合國于2002年4月在西班牙馬德里召開第二次老齡問題世界大會并提出了《馬德里老齡問題國際行動計劃》,鼓勵和推動所有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就老齡問題進行全面和專門的研究,來支持老齡問題對策以及計劃的有效運行,隨之而來的各區域講習班刺激了研究成果的急劇增長。
結合我國老齡問題的研究背景發現,我國在1999年10月成立了由國務委員任主要領導、32個部級單位參與的“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負責我國老齡事業的整體工作。由此帶來的相關政策研究和政策執行,推動我國相關研究成果也呈現了快速增長的態勢。
2.2老年學研究領域的研究主題
對CNKI來源的檢索結果做關鍵詞分析,除去如研究、發展、對策等非實質性詞匯,合并“人口老齡化”和“老齡化”等相似關鍵詞,通過篩選排名靠前的高頻關鍵詞,在1999年之前,高頻關鍵詞中“老年人口”最多,從2000年開始關鍵詞“人口老齡化”出現在高頻關鍵詞中,并且從2003年開始一直為頻次最高的關鍵詞。主要是因為1999年成立了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人口老齡化問題上升到國家關注的層面,在此背景下,文獻數量在逐年遞增,同時關注的焦點也開始轉移到解決人口老齡化的對策上。縱觀1988~2017年排名較為靠前高頻關鍵詞,老齡政策和養老模式一直受到學者的關注。老齡政策作為老齡問題方面的政府意見和行為〔6〕,一直以來就是老年學研究的關注點。在養老模式方面,“家庭養老”作為傳統的養老模式,至今仍占有主導地位〔7〕。
隨著老齡化人口規模的擴大和老年人社會性維持和發展需求的變化,機構養老模式作為居家和社區養老模式的補充應運而生,如國務院在《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8〕中首次將建立“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支撐的養老服務體系”作為發展目標之一,并于“十二五”時期初步形成了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9〕。
老年學研究領域發文國家情況老年學發文量國家排名為美國24.8%,日本8.0%,英國7.7%,意大利7.2%,德國5.8%,法國5.8%,中國5.6%,澳大利亞5.2%,加拿大4.9%,荷蘭4.7%,其他20.5%。發達國家尤其是美國在老年學研究上占有主導地位,這與各國的人口結構、老齡化進程、老齡政策以及研究力量等因素密切相關,如周期性的經濟危機、人口老齡化帶來的龐大財政支出以及提出各種要求的老年群眾組織等原因,促使美國在20世紀30年代就開始重視老年問題〔15〕,除政府和國會外還爭得學術界和群眾的廣泛參與和配合〔16〕,使得美國成為老年學研究的發達國家;日本在2002年成為國際上老齡人口比例最大的國家,“少子老齡化”社會問題促使政府重視老年問題并不斷完善老齡政策,加上企業界對老年事業發展的支持,極大地促進了老年學研究的發展〔17〕。整體上來講,人口老齡化加劇和國家政策推動對發達國家的老年學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社會工作論文投稿刊物:《當代老年》是由當代老年雜志社主辦,期刊榮譽為: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全文收錄期刊。《當代老年》宣傳老齡干部政策,維護老人權益,指導老人生活,展現老人風采,交流老干部經驗。
3總結與討論
借鑒普賴斯定律分析思路,根據國內外相關文獻分析,老年學已形成完整的學科體系,國內外老年學研究領域的核心作者群已基本形成,老年學及其相關領域的發展正在快速走向成熟。2002年第二屆老齡問題世界大會的召開、1999年全國老齡辦成立是國內外老齡問題研究的關鍵節點。未來的老年學研究,跨學科特點越來越明顯,將呈現出專業性強化、機構間合作、各分支學科綜合發展等趨勢,具體內容上呈現關注國內外對比研究、借鑒外國學者的研究優勢、加強老年醫學和生物學研究等,未來我國老年學領域的研究成果將更加充實、豐碩。
4參考文獻
1鄔滄萍,謝楠.關于中國人口老齡化的理論思考〔J〕.北京社會科學,2011;(1):4-8.
2鄔滄萍.論老年學的形成、研究對象和科學性質〔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1987;(2):1-11.
3竇影.中國老年社會工作的歷史與發展〔J〕.社會工作,2014;1:25-32.
4杜鵬,鄔滄萍.跨學科交叉研究與21世紀老年學的發展〔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1;(3):68-70.
5鄔滄萍.論老年學的形成,研究對象和科學性質〔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1987;(2):1-11.
6穆光宗.中國老齡政策反思〔J〕.市場與人口分析,2005;(S1):24-32.
7盧德平.略論中國的養老模式〔J〕.中國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2(31):56-64.
作者:張愛國1崔偉偉1劉建兵2邢新主2張澤3王亞紅1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jjlw/26503.html